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656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属于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针对位于容置空间外部的钢筋会与螺栓碰撞,导致钢筋弯折的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模具底板,模具底板设置有两个侧边模板和两个竖端板,两个侧边模板和两个端板首尾相接围成用于浇筑叠合板的浇筑空间,侧边模板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板,端板固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避免钢筋和连接件接触,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板是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薄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叠合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筑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不必为现浇层支撑模板,叠合板底面光滑平整,板缝经处理后,顶棚可以不再抹灰。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72454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生产模具,包括底部框架、承载钢板、侧边模板、端头板,承载钢板相对侧边上固定有侧边模板,侧边模板上开有钢筋卡槽,侧边模板的两端设有多个和钢筋卡槽交替排列的螺孔;端头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侧边模板上的螺孔螺接,端头板的板身平贴承载钢板的表面,端头板的板身上沿其长度方向开有钢筋卡槽;当装配完成时、两个侧边模板、两个端头板和承载钢板围成一个顶部敞开的长方体状容置空间,若干根钢筋分别穿过侧边模板上的钢筋卡槽和端头板上的钢筋卡槽呈横、竖交叉架设在容置空间中形成钢筋网。
[0004]虽然该预制叠合楼板生产模具在使用时通过端头板和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侧板上开设有多个连接螺栓孔,可以改变端头板的固定位置以做到调节预制楼板的尺寸,从而做到一个模具可以实现多种型号尺寸预制楼板的制作生产。
[0005]但是,端头板和侧板通过螺栓连接,当预制楼板靠近端头板和侧板连接处的钢筋和侧板之间的间距较短时,由于螺栓的长度一定,位于容置空间外部的钢筋会与螺栓碰撞,导致钢筋弯折,从而导致预制楼板边角裂缝、破损,降低预制楼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具有避免钢筋和连接件接触,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的优点。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包括水平设置的模具底板,所述模具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竖向设置的侧边模板和竖向设置的端板,所述侧边模板为两个,两个侧边模板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端板为两个,两个端板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侧边模板和两个端板首尾相接围成用于浇筑叠合板的浇筑空间,所述侧边模板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端板固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顺次穿设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贴合于第一连接板的内侧面,然后通过连接件顺次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端板和侧边模板之间的固定连接;通过端板和侧边模板围成浇筑空间,便于实现对叠合板的浇筑。由于连接件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一侧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使得安装后的连接件的端部和钢筋不接触,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端部顺次贯穿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连接螺栓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螺栓从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穿设至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将连接螺栓的端部对钢筋形成干涉的截除,在实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同时避免连接螺栓和钢筋接触,从而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挡块和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相邻所述连接杆之间可拆卸连接,当连接件贯穿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时,挡块抵接于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所述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杆远离挡块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和第二连接板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时,拆下多余部分的连接杆,使连接杆远离挡块的一端和钢筋不接触,从而能够避免钢筋弯折,避免叠合板因钢筋弯折而引起的边角裂缝、破损,能够有效保证叠合板质量。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固设有插接块、另一端开设有供其相邻插接块插入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插接块位移的限位组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相邻连接杆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槽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插接块为和插接槽相适配的矩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的过程中,连接杆发生周向转动。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插接槽内部的限位块,所述插接块朝向限位块的一侧固设有多个限位齿,多个限位齿之间围成齿槽,所述限位块固设有和齿槽啮合的固定齿,所述限位块背向插接块的一侧和插接槽侧壁之间设置有保持固定齿和齿槽啮合状态的弹性件;所述插接槽转动设置有用于驱动限位块绕其转动中心转动的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的一端延伸至插接槽的外部。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插接块的过程中,限位齿作用于固定齿,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固定齿和齿槽对应时,弹性件带动限位块向靠近插接块的一侧运动,使得固定齿和齿槽啮合,从而实现相邻连接杆之间的固定连接;当需要拆除多余的连接杆时,转动拨动块,拨动块拨动限位块向远离插接块的一侧运动,从而解除固定齿和齿槽啮合,便于将插接块移出插接槽。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齿朝向插接槽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一直面,所述限位齿朝向插接槽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直面和第一斜面相对设置;
所述固定齿朝向插接槽开口的一侧设置为第二斜面,所述固定齿朝向插接槽底壁的一侧设置为第二直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平行设置,当固定齿和齿槽啮合时,所述第一直面和第二直面抵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插接块的过程中,第二斜面和第一斜面抵接,将插接块水平方向作用于固定齿的作用力,转换为竖直方向固定齿挤压弹性件的作用力,无需转动拨动块,即可将插接块插入插接槽的内部;当插接块完全插接于插接槽的内部时,通过第二直面和第一直面接触,避免插接块反向脱出插接槽。
[002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朝向拨动块的一侧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和拨动块的接触端设置为第三斜面。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限位块和拨动块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实现对限位块的拨动。
[002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所述插接槽外部的拨动块的端部和连接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包括水平设置的模具底板(1),所述模具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竖向设置的侧边模板(2)和竖向设置的端板(3),所述侧边模板(2)为两个,两个侧边模板(2)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端板(3)为两个,两个端板(3)相对且平行设置,两个所述侧边模板(2)和两个端板(3)首尾相接围成用于浇筑叠合板的浇筑空间(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模板(2)沿其长度方向延伸有第一连接板(9),所述端板(3)固设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8)和第一连接板(9)通过连接件(20)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20)顺次穿设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连接件(20)靠近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8)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第二连接板(8)一侧钢筋(61)和第二连接板(8)内侧面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为连接螺栓(10),所述连接螺栓(10)的端部顺次贯穿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所述连接螺栓(10)分别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包括挡块(201)和多个连接杆(202),多个所述连接杆(202)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相邻所述连接杆(202)之间可拆卸连接,当连接件(20)贯穿于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时,挡块(201)抵接于第一连接板(9)的外侧面;所述连接杆(202)和第一连接板(9)和第二连接板(8)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02)的一端沿其轴线方向固设有插接块(2021)、另一端开设有供其相邻插接块(2021)插入的插接槽(2022),所述插接槽(2022)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插接块(2021)位移的限位组件(3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2022)的截面呈矩形设置,所述插接块(2021)为和插接槽(2022)相适配的矩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叠合板生产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岩左志军刘洋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恒均建材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