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连华专利>正文

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41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包括右侧胸贴、左侧胸贴、右侧牵拉装置、左侧牵拉装置和中部胸贴,右侧胸贴贴在右侧胸部,左侧胸贴贴在左侧胸部,中部胸贴贴在胸部中间,右侧胸贴通过右侧牵拉装置与中部胸贴连接,左侧胸贴通过左侧牵拉装置与中部胸贴连接,所述包括右侧胸贴与左侧胸贴完全对称,所述右侧牵拉装置与左侧牵拉装置完全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对将要发生变形的胸骨进行回拉矫正,避免胸骨的进一步变形,从而达到保持形体美观的目的,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泛的推广和应用。泛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具,特别涉及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大,使得大部分人在工作中无暇顾及自己的工作姿势,特别是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人员,由于无法保证正确的工作姿势,常常会导致胸部变形,或者由于不正确的工作姿势而导致胸部不对称,还有一些女性同胞,由于长时间佩戴文胸,会使得胸骨凸起,久而久之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突发疾病,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通过胸部矫正装置对将要发生变形的胸骨进行回拉矫正,避免胸骨的进一步变形,从而达到保持形体美观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
[0004]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包括右侧胸贴、左侧胸贴、右侧牵拉装置、左侧牵拉装置和中部胸贴,右侧胸贴贴在右侧胸部,左侧胸贴贴在左侧胸部,中部胸贴贴在胸部中间,右侧胸贴通过右侧牵拉装置与中部胸贴连接,左侧胸贴通过左侧牵拉装置与中部胸贴连接;
[0005]所述包括右侧胸贴与左侧胸贴完全对称;
[0006]所述右侧牵拉装置与左侧牵拉装置完全对称;
[0007]所述右侧胸贴包括第一保护膜、第一胶质层和第一胸贴外层,第一胶质层设置在第一胸贴外层上,第一保护膜设置在第一胶质层上;
[0008]所述第一胸贴外层上设置有数个第一固定柱;
[0009]所述第一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0010]所述中部胸贴包括第二保护膜、第二胶质层和第二胸贴外层,第二胶质层设置在第二胸贴外层上,第二保护膜设置在第二胶质层上;
[0011]所述第二胸贴外层上设置有数个第二固定柱;
[0012]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0013]所述右侧牵拉装置包括牵拉器、第一牵拉卡、第二牵拉卡、第三牵拉卡、开口销、第一牵拉绳、第二牵拉绳和连接环,第一牵拉卡设置在第一牵拉绳一端,第一牵拉绳另一端设置在牵拉器上,第二牵拉卡和第三牵拉卡分别设置在第二牵拉绳两端,第二牵拉绳穿过连接环,连接环与牵拉器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一牵拉卡通过开口销固定在第一固定柱上;
[0015]所述第二牵拉卡和第三牵拉卡通过开口销分别固定在不同的第二固定柱上;
[0016]所述牵拉器包括手柄、上盖板、侧面支撑、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从动轴、主动轴、从动齿轮、主动齿轮、收线轮、棘轮、底板、拨块、拨动轴、棘爪、复位弹片安装轴、复位弹片和限位柱,上盖板设置在侧面支撑上部,第一支撑板设置在侧面支撑内部,第二支撑板设
置在侧面支撑内部,底板设置在侧面支撑下部,从动齿轮通过从动轴转动设置在上盖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主动齿轮通过主动轴转动设置在上盖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收线轮通过从动轴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与底板之间,棘轮通过主动轴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与底板之间,拨块通过拨动轴转动设置在上盖板上,棘爪通过拨动轴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与底板之间,棘爪与棘轮配合,复位弹片通过复位弹片安装轴转动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复位弹片一端与棘爪相接触,复位弹片另一端与限位柱接触,限位柱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与底板之间;
[0017]具体的,第一牵拉绳穿过侧面支撑缠绕在收线轮上,操作者通过转动手柄带动主动轴转动,设置在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和棘轮也随之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和设置在从动轴上的收线轮一起转动,收线轮将第一牵拉绳收进牵拉器内,从而产生牵拉力,棘爪与棘轮配合使的主动齿轮不会逆转,保持牵拉力,当需要卸掉牵拉力时,用手拨动拨块,拨块通过拨动轴带动棘爪转动,棘爪与棘轮脱开,此时主动齿轮可以逆转,第一牵拉绳可以从收线轮抽出,牵拉力消失,松开拨块,棘爪在复位弹片的作用下恢复原始位置,以备下一次使用;
[0018]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六边形凹槽,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六边形凸起,六边形凸起可以卡接进六边形凹槽内;
[0019]具体的,手柄上设置的六边形凸起可以卡接进主动轴上设置的六边形凹槽内,转动手柄带动主动轴转动,当到达所需要的牵拉力时,可以将手柄取下。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0021]使用时,当需要对右侧胸部进行矫正时,使用者取出本装置,将右侧胸贴上的第一保护膜揭开,然后将右侧胸贴贴至右侧胸部,然后将中部胸贴上的第二保护膜揭开,然后将中部胸贴贴至胸部中间,将第一牵拉卡通过开口销固定在第一固定柱上,将第二牵拉卡和第三牵拉卡通过开口销分别固定在不同的第二固定柱上,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牵拉卡固定在不同的第一固定柱上,同样可以根据需要将将第二牵拉卡和第三牵拉卡固定在不同的第二固定柱上,将手柄与主动轴卡接,转动手柄,手柄带动主动轴转动,设置在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和棘轮也随之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和设置在从动轴上的收线轮一起转动,收线轮将第一牵拉绳收进牵拉器内,从而产生牵拉力,牵拉力将胸骨向胸部中间牵拉,使得外张的胸骨向回收缩,达到胸骨矫正的目的,棘爪与棘轮配合使的主动齿轮不会逆转,保持牵拉力,当需要卸掉牵拉力时,用手拨动拨块,拨块通过拨动轴带动棘爪转动,棘爪与棘轮脱开,此时主动齿轮可以逆转,第一牵拉绳可以从收线轮抽出,牵拉力消失,松开拨块,棘爪在复位弹片的作用下恢复原始位置,以备下一次使用,如需对左侧胸部进行矫正,操作步骤与右侧相同,本装置还可以同时对左右侧胸部进行矫正。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对将要发生变形的胸骨进行回拉矫正,避免胸骨的进一步变形,从而达到保持形体美观的目的,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右侧胸贴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中部胸贴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右侧牵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牵拉器的俯视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图5中A

A向的剖面视图;
[0030]图7是本技术牵拉器的内部爆炸视图;
[0031]图8是本技术牵拉器的内部爆炸视图;
[0032]图9是本技术主动轴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技术手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包括右侧胸贴1、左侧胸贴2、右侧牵拉装置3、左侧牵拉装置4和中部胸贴5,右侧胸贴1贴在右侧胸部,左侧胸贴2贴在左侧胸部,中部胸贴5贴在胸部中间,右侧胸贴1通过右侧牵拉装置3与中部胸贴5连接,左侧胸贴2通过左侧牵拉装置4与中部胸贴5连接;
[0035]所述包括右侧胸贴1与左侧胸贴2完全对称;
[0036]所述右侧牵拉装置3与左侧牵拉装置4完全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右侧胸贴(1)、左侧胸贴(2)、右侧牵拉装置(3)、左侧牵拉装置(4)和中部胸贴(5),右侧胸贴(1)贴在右侧胸部,左侧胸贴(2)贴在左侧胸部,中部胸贴(5)贴在胸部中间,右侧胸贴(1)通过右侧牵拉装置(3)与中部胸贴(5)连接,左侧胸贴(2)通过左侧牵拉装置(4)与中部胸贴(5)连接;所述包括右侧胸贴(1)与左侧胸贴(2)完全对称;所述右侧牵拉装置(3)与左侧牵拉装置(4)完全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胸贴(1)包括第一保护膜(12)、第一胶质层(13)和第一胸贴外层(14),第一胶质层(13)设置在第一胸贴外层(14)上,第一保护膜(12)设置在第一胶质层(13)上;所述第一胸贴外层(14)上设置有数个第一固定柱(11);所述第一固定柱(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胸贴(5)包括第二保护膜(52)、第二胶质层(53)和第二胸贴外层(54),第二胶质层(53)设置在第二胸贴外层(54)上,第二保护膜(52)设置在第二胶质层(53)上;所述第二胸贴外层(54)上设置有数个第二固定柱(51);所述第二固定柱(5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椎错位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牵拉装置(3)包括牵拉器(31)、第一牵拉卡(32)、第二牵拉卡(33)、第三牵拉卡(34)、开口销(35)、第一牵拉绳(36)、第二牵拉绳(37)和连接环(38),第一牵拉卡(32)设置在第一牵拉绳(36)一端,第一牵拉绳(36)另一端设置在牵拉器(31)上,第二牵拉卡(33)和第三牵拉卡(34)分别设置在第二牵拉绳(37)两端,第二牵拉绳(37)穿过连接环(38),连接环(38)与牵拉器(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牵拉卡(32)通过开口销(35)固定在第一固定柱(11)上;所述第二牵拉卡(33)和第三牵拉卡(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连华赵霞臧君阳王维胡佳美高向阳李国辉曹然卢颖刘晓欣赵立岩林晓文李申林王润涛陆杨李秀川刘洪连于华
申请(专利权)人:刘连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