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包括第一补片主体以及第二补片主体,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补片主体设于第一补片主体上,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呈管状,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围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第二补片主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与第二补片主体一体连接设置。该立体补片能有效降低造口旁疝复发率,同时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几率。的几率。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手术是根治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但研究表明,超过50%的患者需要永久性做结肠造口,约30%需要接受临时性回肠造口或横结肠造口。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几率一般在3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3]造口旁疝的治疗目前是医学上的一个难点和热点,往往需要借助疝补片来加强造口周围腹壁的强度。目前,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方式主要有Key ho l e补片以及Sugarbaker补片修补法,两者术后复发率分别是27.9%和10.2%,单纯的疝缝缩手术复发率高达2/3左右,如何降低补片修补术后的复发率成为治疗关键。Key ho l e产品最中心孔包绕着肠管,孔与肠管之间的间隙是容易复发的部位。Sugarbaker复发率相对较低,但补片被悬吊起来的肠管周围因为大肠的粪便质地变硬或者重力原因很容易出现悬吊口周围的补片松动,引起连锁反应造成肠管周围的固定钉松动引起复发。因此,目前这两种补片仍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该立体补片能有效降低造口旁疝复发率,同时能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包括第一补片主体以及第二补片主体,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补片主体设于第一补片主体上,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呈管状,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围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第二补片主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与第二补片主体一体连接设置。
[0007]第一补片主体紧贴腹壁,对造口旁疝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可有效加强造口周围腹壁的强度;将肠管取出并从通孔穿过,第二补片主体包裹肠管外壁,但不需要包裹悬吊整个肠管,使立体补片不容易因肠管过重而发生松动,从而有效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通过将第一补片主体与第二补片主体一体连接设置,避免了补片在通孔包绕肠管部位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有效降低造口疝的发生率;该立体补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普遍使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片主体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内侧边以及外侧边,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重叠的环状片体,所述内侧边与外侧边均弯曲呈圆形,且所述内侧边弯曲形成上述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均与内侧边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靠拢时,所述通孔缩小。通过以上设
置,可根据实际肠管粗细,调节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的重叠位置,可调节通孔的大小,使通孔大小对应肠管,提高了该立体补片的适用范围以及灵活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具有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分别位于第二补片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均弯曲呈圆形,所述第一侧边与内侧边重合连接设置。通过以上设置,调节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的重叠位置时,同时会调节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的重叠位置,从而调节第二补片主体的管径,使第二补片主体能与肠管外壁紧密贴合,提高了该立体补片的适用范围以及灵活性,有效降低造口疝的发生率;根据实际肠管粗细调整第一补片主体与第二补片主体的重叠区域,可有效避免因为肠管重力而导致补片松动。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补片主体通过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连接固定。第二补片主体固定时不需缝合肠壁进行固定,能有效降低立体补片被感染的几率。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对齐设置,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对齐设置。通过以上设置,能使管径的大小同步对应通孔大小,使调节操作更便捷。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边弯曲形成的圆形与通孔同心设置,所述外侧边与内侧边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7.8cm
‑
8.2cm。所述第二侧边弯曲形成的圆形与通孔同心设置,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取值范围为3.8cm
‑
4.2cm。所述通孔的孔径取值范围为3.8cm
‑
4.2cm。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补片主体与第一补片主体相互垂直呈T型设置。所述通孔位于第一补片主体的中心。通过以上设置,可增强造口周围腹壁的强度,同时能使第一补片主体受力均匀,避免局部受力不均匀而导致补片松动。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包括第一补片主体以及第二补片主体,第一补片主体紧贴腹壁,对造口旁疝区域进行全面覆盖,可有效加强造口周围腹壁的强度;将肠管取出并从通孔穿过,第二补片主体包裹肠管外壁,但不需要包裹悬吊整个肠管,使立体补片不容易因肠管过重而发生松动,从而有效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通过将第一补片主体与第二补片主体一体连接设置,避免了补片在通孔包绕肠管部位之间存在间隙,从而有效降低造口疝的发生率;该立体补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普遍使用。
附图说明
[0015]此处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的具体实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原理及效果。
[0016]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特征,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固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第一补片主体;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内侧边;14、外侧边;20、第二补片主体;21、第三连接部;22、第四连接部;23、第一侧边;24、第二侧边;30、通孔;40、疝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2]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结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现实的场景的情况下,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也可以具有与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相对应的含义。
[0023]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
…”
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0024]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补片主体以及第二补片主体,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补片主体设于第一补片主体上,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呈管状,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内部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围绕所述通孔设置,所述第二补片主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与第二补片主体一体连接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片主体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内侧边以及外侧边,所述第一补片主体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重叠的环状片体,所述内侧边与外侧边均弯曲呈圆形,且所述内侧边弯曲形成上述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均与内侧边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靠拢时,所述通孔缩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造口旁疝修补的立体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片主体具有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一侧边以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重叠设置,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分别位于第二补片主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均弯曲呈圆形,所述第一侧边与内侧边重合连接设置。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明,秦秀森,王怀明,王辉,邓海军,康亮,
申请(专利权)人:王利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