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6739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压裂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包括驱动机构、自转机构和螺旋簧;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筒体、前支架、后支架和绞龙,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腔内的前后两端,绞龙位于第一筒体的腔内转动连接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上;自转机构包括第二筒体、轴支架和自转轴,轴支架固定在第二筒体的腔内,自转轴转动连接在轴支架上;螺旋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绞龙轴与自转轴相对的端面上。通过流经的携砂液驱动绞龙旋转,再由绞龙轴带动螺旋簧在输送管道内自转,螺旋簧在自转时会产生一定的扭曲,从而搅动输送管道内的携砂液旋进式流动,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携砂液在流动时,携砂液中的砂子出现沉积。子出现沉积。子出现沉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田压裂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地层压裂施工是把具有一定黏度的液体,通过高压挤入地层,当把地层压出许多裂缝后,注入暂堵剂和支撑剂(如砂石料等)充填裂缝,从而提高地层的渗透能力,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0003]目前,在压裂施工中需要混砂车将携砂液打入管汇,携砂液在管道中流动时,携砂液中的一部分砂子出现沉积,随着施工时间的增长,管道中砂子沉淀量逐渐增多,这不仅导致管道堵塞、携砂液的流量减少,而且大量的砂子沉积后,使管道的受力增加,这直接会导致管道两端连接处变形,出现漏液的现象,因此专利技术人想设计一种防沉淀装置,来解决携砂液在输送过程中,砂子容易出现沉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其结构合理,能够解决携砂液在输送管道内流动时,出现砂子沉积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自转机构和螺旋簧;
[000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筒体、前支架、后支架和绞龙,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腔内的前后两端,所述绞龙包括绞龙轴和环绕在绞龙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绞龙位于第一筒体的腔内,并且绞龙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中部,所述第一筒体、前支架、后支架以及绞龙位于同一轴线上;
[0008]所述自转机构包括第二筒体、轴支架和自转轴,所述轴支架固定连接在第二筒体的腔内,所述自转轴转动连接在轴支架上,所述第二筒体、轴支架以及自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
[0009]所述绞龙轴与自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螺旋簧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绞龙轴与自转轴相对的端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螺旋簧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挂钩,并且绞龙轴与自转轴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挂钩配合的挂环。
[0011]优选的,所述绞龙叶片呈前端大后端小的锥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中部对应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绞龙轴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第一轴孔内,使绞龙与前支架和后支架转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绞龙轴的两端分别设有靠近前支架和后支架的环形第一限位凸,所述第一限位凸的外径大于第一轴孔的内径。
[0014]优选的,所述轴支架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自转轴插入第二轴孔内,使自转轴转动连接在轴支架上。
[0015]优选的,所述自转轴上位于轴支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的第二限位凸,所述第二限位凸的外径大于第二轴孔的内径。
[0016]优选的,所述螺旋簧为截面呈矩形的弹簧绞龙。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通过流经输送管道内的携砂液驱动绞龙旋转,再由绞龙轴带动螺旋簧在输送管道内自转,螺旋簧在自转转动时会产生一定的扭曲,从而搅动输送管道内的携砂液旋进式流动,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携砂液在流动时,携砂液中的砂子出现沉积。
[0019]通过安装在螺旋簧末端的自转机构,能够有效防止螺旋簧在自转时出现缠绕的问题。
[0020]通过将螺旋簧选用为截面呈矩形的弹簧绞龙,一方面增加了螺旋簧对携砂液的搅动能力,另一方面弹簧绞龙还能够安装在型管、弯头等弯管处使用,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自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25]图5为实施例6中本技术装配弹簧绞龙时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驱动机构,2、自转机构,3、螺旋簧,4、挂环,5、输送管道;
[0027]101、第一筒体,102、前支架,103、后支架,104、绞龙,105、绞龙轴,106、螺旋叶片,107、第一限位凸;
[0028]201、第二筒体,202、轴支架,203、自转轴,204、第二限位凸。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参照图1至图3,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自转机构2和螺旋簧3。
[0032]驱动机构1包括第一筒体101、前支架102、后支架103和绞龙104,前支架102和后支架10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101腔内的前后两端,绞龙104位于第一筒体101的腔内中部,第一筒体101、前支架102、后支架103以及绞龙104位于同一轴线上。
[0033]其中,绞龙104包括绞龙轴105和螺旋叶片106,螺旋叶片106环绕在绞龙轴105上,绞龙轴10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支架102和后支架103的中部。
[0034]自转机构2包括第二筒体201、轴支架202和自转轴203,轴支架202固定连接在第二筒体201的腔内,自转轴203转动连接在轴支架202上,第二筒体201、轴支架202以及自转轴203位于同一轴线上。
[0035]绞龙轴105与自转轴203位于同一轴线上,螺旋簧3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绞龙轴105与自转轴203相对的端面上。
[0036]参见图4,使用时,将驱动机构1安装在输送管道5的进口端,将自转机构2安装在输送管道5的出口端,通过流经输送管道5内的携砂液驱动绞龙104旋转,再由绞龙轴105带动螺旋簧3在输送管道5内自转,螺旋簧3在自转转动时会产生一定的扭曲,从而搅动输送管道5内的携砂液旋进式流动,进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携砂液在流动时,携砂液中的砂子出现沉积。
[0037]另外,通过安装在螺旋簧3末端的自转机构2,能够有效防止螺旋簧3在自转时出现缠绕的问题。
[0038]实施例2
[0039]参照图1至图3,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自转机构2和螺旋簧3。
[0040]驱动机构1包括第一筒体101、前支架102、后支架103和绞龙104,前支架102和后支架103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101腔内的前后两端,绞龙104位于第一筒体101的腔内,第一筒体101、前支架102、后支架103以及绞龙104位于同一轴线上。
[0041]其中,绞龙104包括绞龙轴105和螺旋叶片106,螺旋叶片106环绕在绞龙轴105上,绞龙轴105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支架102和后支架103的中部。
[0042]自转机构2包括第二筒体201、轴支架202和自转轴203,轴支架202固定连接在第二筒体201的腔内,自转轴203转动连接在轴支架202上,第二筒体201、轴支架202以及自转轴203位于同一轴线上。
[0043]绞龙轴105与自转轴203位于同一轴线上,螺旋簧3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自转机构和螺旋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筒体、前支架、后支架和绞龙,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腔内的前后两端,所述绞龙包括绞龙轴和环绕在绞龙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绞龙位于第一筒体的腔内,并且绞龙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中部,所述第一筒体、前支架、后支架以及绞龙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自转机构包括第二筒体、轴支架和自转轴,所述轴支架固定连接在第二筒体的腔内,所述自转轴转动连接在轴支架上,所述第二筒体、轴支架以及自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绞龙轴与自转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螺旋簧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在绞龙轴与自转轴相对的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簧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挂钩,并且绞龙轴与自转轴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挂钩配合的挂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裂施工管汇用防沉淀混排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恒立范玉斌张霄雷康超李振营薛全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