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671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集中器,集中器与智能电表连接,智能电表与智能物联断路器连接;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智能融合终端,智能融合终端分别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配变低压侧遥信遥测数据、配变高压测温度传感器、配变低压测温度传感器、JP柜柜内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JP柜内温度传感器、跌落熔丝温度传感器、JP柜门磁传感器连接;智能物联断路器还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配网异常主动甄别,故障问题主动处置,客户用电需求动态感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配电物联网技术不断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电服务
,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内开始研究配网供电可靠性,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布了一系列工作章程,如《DL755

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DL/T837

2012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等等。为了不断提升我国配电网建设水平,增强用户供电可靠性发展需求,我国对于所发布的相关工作章程等会持续进行改进、修缮和完善。
[0003]我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研究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初期,主要立足于发电系统,相应的停电事故范围由于远远小于发电事故,所以这时候还没有引起我国电力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用户的用电量持续增加,同时对供电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如对供电连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时候关于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提上了供电企业工作日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上海等一线城市配网建设的供电可靠率仅为99.85%,最低仅为95.71%;平均停电时间也仅为 13.14h,最高可达到373.088h。
[0004]在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时,我国配网建设投资不断增多,从整体上提升了国内城市配网供电能力。当下国内城乡地区正在开展大规模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2017年,城市配电网可靠率分别从 2005年的99.766%提高到99.996%;农村配电网的可靠率分别从2005年的99.393%提高到 99.894%,可见国内配网供电可靠性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集中器,集中器与智能电表连接,智能电表与智能物联断路器连接;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智能融合终端,智能融合终端分别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配变低压侧遥信遥测数据、配变高压测温度传感器、配变低压测温度传感器、JP柜柜内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JP柜内温度传感器、跌落熔丝温度传感器、JP柜门磁传感器连接;智能物联断路器还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连接。
[0006]所述智能电表与智能物联断路器均为两组。
[0007]本技术原理及使用方法:
[0008]主要业务通过基础数据的接入,同时进行营配关系的校核,通过判断符合负面清单规则的数据,纳入到负面清单库,然后去判断是否需要对业务进行处理,需要处理的话则发起业务工单,对于负面清单中的问题进行派单处理,处理完毕之后对处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审核评价,如果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么则将以上问题新增记录到负面清单库;如果审核评价未通过,那么则去判断问题是否长期存在并需要规划解决,需要的话则发起近远期规划解决问题,解决之后则将问题也新增记录到负面清单库;如果接入的数据不符合负面清
单的规则,那么则不会进入负面清单库。
[0009]主要业务通过接入用采、配电自动化、营销、PMS2.0等多个不同系统的基础数据,跨系统数据根据营配对应关系相互关联识别所属设备后进行分析研判,把符合负面清单规则的设备纳入到负面清单库,然后判断是否需要对业务进行处理,根据负面清单中设备的故障或运行风险发起业务工单,进行派单处理,对处理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审核评价,如果问题已经解决了那么则将问题处理情况记录到负面清单库以便后续核查再次分析;如果审核评价未通过,则判断问题是否长期存无法通过派单处理而需要从发展规划的角度解决问题,形成起近远期规参考指导意见,通过发展规划的角度解决问题,待问题彻底解决后记录到负面清单库以备后续核查再次分析监控。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通过数据接口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网侧数据,以供电服务指挥系统搭建的配网状态负面清单库及配网问题处置策略模型,实现配网异常主动甄别,故障问题主动处置,客户用电需求动态感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配电物联网技术不断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升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集中器,集中器与智能电表连接,智能电表与智能物联断路器连接;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智能融合终端,智能融合终端分别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配变低压侧遥信遥测数据、配变高压测温度传感器、配变低压测温度传感器、JP柜柜内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JP柜内温度传感器、跌落熔丝温度传感器、JP柜门磁传感器连接;智能物联断路器还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连接。
[0013]所述的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器与智能电表的通信采用HPLC通信方式。
[0014]所述的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0015]所述的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融合终端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0016]所述的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物联断路器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智能电表的通信分别采用RS485和载波通信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服务指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集中器,集中器与智能电表连接,智能电表与智能物联断路器连接;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智能融合终端,智能融合终端分别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配变低压侧遥信遥测数据、配变高压测温度传感器、配变低压测温度传感器、JP柜柜内出线接头温度传感器、JP柜内温度传感器、跌落熔丝温度传感器、JP柜门磁传感器连接;智能物联断路器还与低压台区末端感知终端(LTU)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文李海峰蒲寅陈华山郑敏贺卫刚王朝龙刘军候旭亮孙宏涛李万昌邢震艾斌段星宇刘成珐王浩李永红丁磊严进宏野创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海东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