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667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线路板、充电电池以及灯头组件,还包括充放电接口,壳体包括外筒部和内筒部,外筒部盖合于内筒部,内筒部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容置腔,充电电池设置于该容置腔内,控制线路板嵌合于容置腔的顶部,灯头组件插设于外筒部的前端并与内筒部的前端相抵接,充放电接口插设于外筒部的后端内部并与内筒部的后端相卡接,充电电池、灯头组件、充放电接口均分别与控制线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一个充电接口、一个放电接口的设置,使结构简单化,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便捷性;同时能够使整体的结构整洁、美观、大方,有助于本产品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本产品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本产品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线路板、充电电池以及灯头组件。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现有结构中的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是分开设置的,其结构复杂,用户在使用时需用数据线分开插设,致使用户使用不便。
[0003]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用户只需将相应的数据线插入即可实现充放电,改变了一个充电接口、一个放电接口的设置,使结构简单化,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便捷性。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线路板、充电电池以及灯头组件,还包括充放电接口,壳体包括外筒部和内筒部,外筒部盖合于所述内筒部,所述内筒部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容置腔,充电电池设置于该容置腔内,控制线路板嵌合于容置腔的顶部,灯头组件插设于外筒部的前端并与内筒部的前端相抵接,充放电接口插设于外筒部的后端内部并与内筒部的后端相卡接,所述充电电池、灯头组件、充放电接口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连接。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灯头组件开启或关闭的触摸按键,所述触摸按键均卡合于所述外筒部的外侧壁,所述触摸按键与所述控制线路板接触配合。<br/>[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灯头组件亮度大小的调节按键,所述调节按键为两个,每个所述调节按键均卡合于所述外筒部的外侧壁,每个所述调节按键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线路板接触配合。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灯头组件包括灯珠、灯珠控制板、透镜、灯罩,所述灯罩包括插入部和沿插入部的前端伸出的环形延伸部,所述插入部插设于外筒部的前端并该插入部的缺口与所述内筒部的前端抵接配合,所述环形延伸部的外侧壁贴合于所述外筒部的内侧壁;
[0010]所述灯珠控制板卡合于所述插入部的空腔内并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灯珠集成于所述灯珠控制板的前端,所述透镜卡合于所述环形延伸部的后端并该透镜与所述灯珠相对设置。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穿设携带绳且具有侧开口的穿接孔,所述穿接孔设置于所述外筒部的外侧壁的后端处,所述穿接孔设有用于挂靠携带绳的支柱,所述支柱的两端与所述穿接孔的两侧壁一体相接。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用于显示电池充电量的电池显示位,所述电池显示
位设置于所述外筒部的外侧壁上,该电池显示位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连接。
[0013]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利用上述的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此种结构,通过设置充放电接口,并将该充放电接口插设于外筒部的后端的内部并与内筒部的后端相卡接,用户只需将相应的数据线插入即可实现充放电,改变了一个充电接口、一个放电接口的设置,使结构简单化,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便捷性;同时能够使整体的结构整洁、美观、大方,有助于本产品的推广应用。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为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8]图3为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的左视图;
[0019]图4为图3的A

A剖面放大图;
[0020]图5为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2]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具体结构可参照专利申请的附图进行说明。
[0023]在以下实施例中,以纸面的左侧为左方向,纸面的右侧为右方向,纸面的上侧为上方向,纸面的下侧为下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前侧为前方向,以垂直于纸面的后侧为后方向,以内筒部的容置腔为内,以外筒部的外壁为外。
[0024]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包括壳体1、控制线路板2、充电电池3以及灯头组件4,还包括充放电接口5,壳体1包括外筒部10和内筒部11,外筒部10盖合于所述内筒部11,所述内筒部11具有上开口(图中未示出)和下开口(图中未示出)的容置腔110,充电电池3设置于该容置腔110内,控制线路板2嵌合于容置腔110的顶部,灯头组件4插设于外筒部10的前端并与内筒部11的前端相抵接,充放电接口5插设于外筒部10的后端内部并与内筒部11的后端相卡接,所述充电电池3、灯头组件4、充放电接口5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线路板2电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充放电接口5,并将该充放电接口5插设于外筒部11的后端的内部并与内筒部10的后端相卡接,用户只
需将相应的数据线插入即可实现充放电,改变了一个充电接口、一个放电接口的设置,使结构简单化,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便捷性;同时能够使整体的结构整洁、美观、大方,有助于本产品的推广应用。
[00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位于壳体1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5的照明装置为便捷式小型的手电筒,适用于露营野炊场所、夜晚、工矿作业场所等地。
[0026]结合图1、图3以及图4所示,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灯头组件4开启或关闭的触摸按键6,所述触摸按键6均卡合于所述外筒部10的外侧壁,所述触摸按键6与所述控制线路板2接触配合。设置触摸按键6,能够便于用户控制灯头组件4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对灯头组件4的控制,便于用户使用。
[0027]结合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灯头组件4亮度大小的调节按键7,所述调节按键7为两个,每个所述调节按键7均卡合于所述外筒部10的外侧壁,每个所述调节按键7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线路板2接触配合。设置调节按键7,能够便于用户控制灯头组件4的亮度大小,实现对灯头组件4的控制,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包括壳体、控制线路板、充电电池以及灯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放电接口,壳体包括外筒部和内筒部,外筒部盖合于所述内筒部,所述内筒部具有上开口和下开口的容置腔,充电电池设置于该容置腔内,控制线路板嵌合于容置腔的顶部,灯头组件插设于外筒部的前端并与内筒部的前端相抵接,充放电接口插设于外筒部的后端的内部并与内筒部的后端相卡接,所述充电电池、灯头组件、充放电接口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灯头组件开启或关闭的触摸按键,所述触摸按键均卡合于所述外筒部的外侧壁,所述触摸按键与所述控制线路板接触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灯头组件亮度大小的调节按键,所述调节按键为两个,每个所述调节按键均卡合于所述外筒部的外侧壁,每个所述调节按键均分别与所述控制线路板接触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于壳体后端设置充放电接口的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荣灏汪凯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