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22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下工字面板、上模板上端连接上工字面板和下模板与下工字面板之间的模架,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型芯、造孔装置和螺母注塑机构,所述下模板上设有推出装置、翘板和顶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塑时,推出装置推动造孔装置和螺母注塑机构向着型腔内移动,直至抵住型腔侧壁,形成产品呈现螺母注塑结构,注塑完成,推出装置失去推力,重力下降,造孔装置靠弹簧一的作用复位,带动螺母注塑机构远离型腔,上模板远离下模板时,推出装置重力下降撬动翘板,使得顶针向上移动,将V形模具产品顶出,完成脱模,其结构简单、脱模方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于注塑模具
,具体是指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如图5所述的产品示意图,是一种V型托架,V型托架的的两端内侧需要注塑呈螺母结构,注塑时其模具需要在型腔内设置模柱,注塑时模柱的位置无注塑塑料,成型后,该位置形成通孔,两侧螺母结构注塑,这样的模具设计需要合理,方便操作,同时模柱的脱模是一大难题,如果脱模不好,在脱模时容易损坏其表面结构,导致其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模方便的含两端内侧螺母结构的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下工字面板、上模板上端连接上工字面板和下模板与下工字面板之间的模架,所述上模板下端设有型芯,所述型芯与上模板之间设有空腔一,所述空腔一内两侧相对设置有造孔装置,所述造孔装置包括设置在空腔一内的滑块一,所述空腔一远离滑块一的一侧设有螺母注塑机构,所述螺母注塑机构靠近滑块一的一端设有挡块一,所述螺母注塑机构与滑块一之间设有贯穿挡块一的连接柱一,所述连接柱一的外侧设有弹簧一,所述下模板靠近上模板的一端内侧设有配合型芯使用的型腔,所述上工字面板上设有贯穿上模板和型芯的浇注口且浇注口与型腔连通,所述下模板一侧设有导柱,所述上模板靠近下模板的一端内侧设有配合导柱使用的导套;
[0005]所述下模板和下工字面板之间设有贯穿式的通孔且通孔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造孔装置之间的正下方,所述通孔内设有推出装置,所述推出装置包括设置在下工字面板的通孔内的滑块二和设置在模架的通孔内的挡块二,所述挡块二远离滑块二的一端设有推针,所述滑块二与推针之间设有贯穿挡块二的连接柱二,所述连接柱二外侧且位于滑块二与挡块二之间设有弹簧二,所述通孔一侧设有贯穿连接的空腔二,所述空腔二内设有可转动的翘板,所述空腔二远离通孔的一端设有顶针,所述顶针贯穿连接型腔,所述翘板的两端分别位于顶针和滑块二的正下方。
[000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设置造孔装置、螺母注塑机构和推出装置,注塑时,推出装置推动造孔装置和螺母注塑机构向着型腔内移动,直至抵住型腔侧壁,形成产品呈现螺母注塑结构,注塑完成,推出装置失去推力,重力下降,远离造孔装置,造孔装置靠着弹簧一的作用回弹,带动螺母注塑机构远离型腔,上模板远离下模板时,推出装置重力下降撬动翘板,使得顶针向上移动,将V形模具产品顶出,完成脱模,其结
构简单、脱模方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0007]作为改进,所述螺母注塑机构包括连接连接柱一的凹槽底座,所述凹槽底座内设有螺纹柱,注塑时,凹槽底座和螺纹柱结构注塑呈螺母形状,一次成型,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0008]作为改进,所述滑块一和推针相接触的一面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可以让推针接触滑块一时,更方便和快捷的受到推针的作用力下,使滑块一向着两侧的方向移动。
[0009]作为改进,所述模架两侧相对设置模脚,所述模脚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下工字面板和下模板,螺栓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拆卸与维护。
[0010]作为改进,所述上模板与上工字面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螺栓连接结构简单,方便拆卸与维护。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型腔的俯视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螺母注塑机构的右视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成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如图所示:1、上模板,2、下模板,2.1、模架,2.2、通孔,2.3、模脚,3、下工字面板,3.1、上工字面板,3.2、浇注口,4、型芯,4.1、空腔一,5、造孔装置,5.1、滑块一,5.2、挡块一,5.3、连接柱一,5.4、弹簧一,6、螺母注塑机构,6.1、凹槽底座,6.2、螺纹柱,7、型腔,8、导柱,9、导套, 10、推出装置,10.1、滑块二,10.2、挡块二,10.3、推针,10.4、连接柱二,10.5、弹簧二,11、空腔二,11.1、翘板,11.2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8]结合附图1

5,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下工字面板3、上模板1上端连接上工字面板3.1和下模板2与下工字面板3之间的模架2.1,所述上模板1下端设有型芯4,所述型芯4 与上模板1之间设有空腔一4.1,所述空腔一4.1内两侧相对设置有造孔装置5,所述造孔装置5包括设置在空腔一4.1内的滑块一5.1,所述空腔一4.1远离滑块一5.1的一侧设有螺母注塑机构6,所述螺母注塑机构6靠近滑块一5.1的一端设有挡块一5.2,所述螺母注塑机构6与滑块一5.1之间设有贯穿挡块一5.2的连接柱一5.3,所述连接柱一5.3的外侧设有弹簧一5.4,所述下模板2靠近上模板1的一端内侧设有配合型芯4使用的型腔7,所述上工字面板3.1上设有贯穿上模板1和型芯4的浇注口3.2且浇注口3.2与型腔7连通,所述下模板2一侧设有导柱8,所述上模板1靠近下模板2的一端内侧设有配合导柱8使用的导套9;
[0019]所述下模板2和下工字面板3之间设有贯穿式的通孔2.2且通孔2.2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造孔装置5 之间的正下方,所述通孔2.2内设有推出装置10,所述推出装置10包括设置在下工字面板3的通孔2.2 内的滑块二10.1和设置在模架2.1的通孔2.2内的挡块二10.2,所述挡块二10.2远离滑块二10.1的一端设有推针10.3,所述滑块二10.1与推针10.3
之间设有贯穿挡块二10.2的连接柱二10.4,所述连接柱二10.4外侧且位于滑块二10.1与挡块二10.2之间设有弹簧二10.5,所述通孔2.2一侧设有贯穿连接的空腔二11,所述空腔二11内设有可转动的翘板11.1,所述空腔二11远离通孔2.2的一端设有顶针11.2,所述顶针11.2贯穿连接型腔7,所述翘板11.1的两端分别位于顶针11.2和滑块二10.1的正下方。
[0020]所述螺母注塑机构6包括连接连接柱一5.3的凹槽底座6.1,所述凹槽底座6.1内设有螺纹柱6.2,上模板1下落接触下模板2,型芯4接触型腔7,注塑机的顶柱通过通孔2.2,推动推出装置向上移动,推针10.3接触相对设置的造孔装置5,使滑块一5.1压缩弹簧一5.4,连接柱一5.3推动螺母注塑机构6抵住型腔7的两侧,同时翘板11.1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型托架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下工字面板(3)、上模板(1)上端连接上工字面板(3.1)和下模板(2)与下工字面板(3)之间的模架(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下端设有型芯(4),所述型芯(4)与上模板(1)之间设有空腔一(4.1),所述空腔一(4.1)内两侧相对设置有造孔装置(5),所述造孔装置(5)包括设置在空腔一(4.1)内的滑块一(5.1),所述空腔一(4.1)远离滑块一(5.1)的一侧设有螺母注塑机构(6),所述螺母注塑机构(6)靠近滑块一(5.1)的一端设有挡块一(5.2),所述螺母注塑机构(6)与滑块一(5.1)之间设有贯穿挡块一(5.2)的连接柱一(5.3),所述连接柱一(5.3)的外侧设有弹簧一(5.4),所述下模板(2)靠近上模板(1)的一端内侧设有配合型芯(4)使用的型腔(7),所述上工字面板(3.1)上设有贯穿上模板(1)和型芯(4)的浇注口(3.2)且浇注口(3.2)与型腔(7)连通,所述下模板(2)一侧设有导柱(8),所述上模板(1)靠近下模板(2)的一端内侧设有配合导柱(8)使用的导套(9);所述下模板(2)和下工字面板(3)之间设有贯穿式的通孔(2.2)且通孔(2.2)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造孔装置(5)之间的正下方,所述通孔(2.2)内设有推出装置(10),所述推出装置(10)包括设置在下工字面板(3)的通孔(2.2)内的滑块二(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春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