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182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固定有横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固定板套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上,且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利用压缩弹簧的回弹性可对减小固定板的振动幅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隔振性能。机隔振性能。机隔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支架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等,而发动机在安装时通常会采用支架进行支撑,支架分为前悬置支架和后悬置支架,后悬置承受的部分载荷分担到发动机前悬置,减轻后悬置负荷,平衡前后悬置的受力,能提高发动机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和整体可靠性,但是,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震动,而现有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不便于减轻发动机的震动,从而使发动机隔振性能弱和发动机散热慢,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且在发动机固定时直接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无限位组件,使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移位现象,因此我们需提出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通过后悬置支架的工作原理,可以解决因现有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不便于减轻发动机的震动,从而使发动机隔振性能弱和发动机散热慢,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问题和在发动机固定时直接通过螺栓与支架固定,因无限位组件,使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后会出现移位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固定有横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两个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一个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另一个所述限位板通过螺杆与所述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螺杆通过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螺杆与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有螺帽,一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设置有扇叶,所述扇叶通过马达与所述竖板固定。
[0005]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固定有两个连接杆。
[0006]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套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外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滑动的盲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呈三角形设置,所述横板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
[0008]优选的,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的一端螺接的螺孔,所述螺帽的外壁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
[0009]优选的,所述马达嵌装固定在所述竖板的一侧,且所述竖板的一侧开设有花瓣形的通风口,所述马达位于所述通风口的中心,所述竖板的另一侧开设有供所述扇叶放入的
凹槽,所述马达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转盘轴承与所述扇叶的一侧固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主要是固定板套接于两个第一支撑杆和两个第二支撑杆上,且固定板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利用压缩弹簧的回弹性可对减小固定板的振动幅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隔振性能,且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扇叶,扇叶通过马达驱动,在电机工作时,马达带动扇叶转动,一定程度上加快发动机的散热速度,从而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12]2、本技术在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之间设置有橡胶条,且橡胶条通过固定块与限位板固定,发动机在固定时,将发动机放置在两个限位板之间,并通过螺栓安装固定块,且一个限位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个限位板通过螺杆与固定板滑动连接,通过旋转把手,把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限位板移动,可适用于不同尺寸发动机的安装进行灵活调整,使发动机通过两个限位板和橡胶条分别对发动机的侧壁和上端固定,一定程度上避免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移位现象。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中:1、固定板;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横板;5、安装孔;6、第一凹槽;7、压缩弹簧;8、连接杆;9、竖板;10、通风口;11、马达;12、扇叶;13、限位板;14、固定块;15、螺栓;16、橡胶条;17、螺杆;18、支撑板;19、螺帽;2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技术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3,两个第一支撑杆2之间固定有横板4,第二支撑杆3呈三角形设置,横板4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5,便于支架的安装;
[0021]第二支撑杆3与固定板1之间设置有两个压缩弹簧7,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与固定板1滑动连接,固定板1的下端开设有供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一端插入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内壁固定有两个连接杆8,压缩弹簧7套接于连接杆8的外部,第二支
撑杆3的一端开设有供连接杆8的一端滑动的盲孔,利用压缩弹簧7的回弹性对固定板1起到减震的效果;
[0022]固定板1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板13,两个限位板13之间设置有橡胶条16,橡胶条16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通过螺栓15与限位板13的一端固定,一个限位板13与固定板1固定,另一个限位板13通过螺杆17与固定板1滑动连接,螺杆17通过支撑板18与固定板1固定,螺杆17与支撑板18螺纹连接,螺杆17的一端固定有螺帽19,螺杆17的一端与另一个限位板13的一侧转动连接,支撑板18的一侧开设有供螺杆17的一端螺接的螺孔,螺帽19的外壁固定有把手20,把手20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橡胶条16可对发动机的上端进行固定,通过旋转把手20,把手20带动螺杆17转动,螺杆17带动限位板13移动,使发动机侧壁通过两个限位板13进行夹紧固定;
[0023]一个限位板13的一侧设置有竖板9,竖板9的一侧设置有扇叶12,扇叶12通过马达11与竖板9固定,马达11嵌装固定在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杆(3),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2)之间固定有横板(4),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固定板(1)之间设置有两个压缩弹簧(7),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所述第二支撑杆(3)与所述固定板(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1)的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板(13),两个所述限位板(13)之间设置有橡胶条(16),所述橡胶条(16)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通过螺栓(15)与所述限位板(13)的一端固定,一个所述限位板(13)与所述固定板(1)固定,另一个所述限位板(13)通过螺杆(17)与所述固定板(1)滑动连接,所述螺杆(17)通过支撑板(18)与所述固定板(1)固定,所述螺杆(17)与所述支撑板(18)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7)的一端固定有螺帽(19),一个所述限位板(13)的一侧设置有竖板(9),所述竖板(9)的一侧设置有扇叶(12),所述扇叶(12)通过马达(11)与所述竖板(9)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下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李全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绿水长源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