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缩朝心式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980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缩朝心式密封圈,属于密封件领域。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包括本体,本体整体呈圆环形,本体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斜边,顶斜边的倾斜方向是从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上倾斜,顶斜边形成顶挤压面,本体的横截面还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斜边,底斜边的倾斜方向是从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下倾斜,底斜边形成底挤压面,本体底部开设有呈圆环形的变形补偿槽,本体内孔为圆筒形。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能够防止密封圈径向爆裂,受压时具有朝心功能,解决了现有O型密封圈配合时对规格要求高,容易发生径向爆裂等问题。容易发生径向爆裂等问题。容易发生径向爆裂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缩朝心式密封圈


[0001]本技术属于密封件领域,涉及内缩朝心式密封圈。

技术介绍

[0002]O型密封圈是密封圈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密封圈,其广泛应用于阀门、液压、家具等领域。O型密封圈受挤压后变形,形成密封,作用基理简单,密封有效。但当前的O型密封圈存在径向易爆裂现象,具体来说,当密封圈外径小于配合槽内径时,密封圈受挤压会产生径向延展,压力过大会出现径向破裂情况,因此对于O型密封圈的规格要求高,需较强适配性。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内缩朝心式密封圈,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能够防止密封圈径向爆裂,受压时具有朝心功能,解决了现有O型密封圈配合时对规格要求高,容易发生径向爆裂等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内缩朝心式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圆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斜边,所述顶斜边的倾斜方向是从所述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上倾斜,所述顶斜边形成顶挤压面,所述本体的横截面还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斜边,所述底斜边的倾斜方向是从所述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下倾斜,所述底斜边形成底挤压面,所述本体底部开设有呈圆环形的变形补偿槽,所述本体内孔为圆筒形。
[0006]本密封圈为异形密封圈,无需与配合槽规格匹配。具体如下:将本密封圈内孔套设在固定物上,下面以固定物为圆柱形内柱举例说明,密封圈内孔套设在内柱上,内孔形状与内柱外壁匹配,形成内壁的有效贴合。然后将负载连接,挤压本体,负载上具有与顶挤压面匹配的匹配面,通过此匹配面挤压顶挤压面,本密封圈通过倾斜设置的顶挤压面设计,引导负载挤压力方向的变化,使负载挤压密封圈时本体受力朝向本体的轴心,实现内向径向变形,而不是向外径向变形,防止径向爆裂现象发生,此外,通过顶挤压面设计,使变形作用集中于内向变形,不断增强本体内孔处的密封,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结构设计巧妙。底挤压面的设计进一步增强内向密封作用,使负载挤压顶挤压面时,底挤压面也能够形成内向受力,实现单一方向密封,加强密封性能。通过变形补偿槽的设计,使变形补偿槽与本体外沿之间的区域能够发生内向位移,形成内向受力密封,加强密封效果。
[0007]上述的内缩朝心式密封圈中,所述顶斜边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40
°‑
45
°

[0008]在实际中,可以是锐角中的其他角度。
[0009]上述的内缩朝心式密封圈中,所述底斜边与所述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30
°‑
40
°

[0010]在实际中,可以是锐角中的其他角度。
[0011]上述的内缩朝心式密封圈中,在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中,所述顶斜边和底斜边之间具有呈圆弧形的过渡边。
[0012]过渡边具有收角作用,便于集中受力。
[0013]上述的内缩朝心式密封圈中,所述变形补偿槽的倾斜方向是从所述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上倾斜并在此方向上呈缩口设置。
[0014]使变形补偿槽与本体外沿之间的区域便于发生位移。
[0015]上述的内缩朝心式密封圈中,在所述本体的横截面中,顶部还具有为水平的平直边,所述平直边形成平直抵靠面。
[0016]平直边所形成的平直抵靠面是为了负载抵靠稳定。
[0017]现有技术相比,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通过倾斜设置的顶挤压面设计,引导负载挤压力方向的变化,使负载挤压密封圈时本体受力朝向本体的轴心,实现内向径向变形,而不是向外径向变形,防止径向爆裂现象发生。
[0019]2、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通过顶挤压面设计,使变形作用集中于内向变形,不断增强本体内孔处的密封,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结构设计巧妙。
[0020]3、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中底挤压面的设计进一步增强内向密封作用,使负载挤压顶挤压面时,底挤压面也能够形成内向受力,实现单一方向密封,加强密封性能。
[0021]4、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通过变形补偿槽的设计,使变形补偿槽与本体外沿之间的区域能够发生内向位移,形成内向受力密封,加强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0024]附图标记清单
[0025]图中,1、本体;
[0026]1a、顶斜边;
[0027]1a1、顶挤压面;
[0028]1b、底斜边;
[0029]1b1、底挤压面;
[0030]1c、变形补偿槽;
[0031]1d、内孔;
[0032]1e、过渡边;
[0033]1f、平直边;
[0034]1f1、平直抵靠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如图1

2所示,本内缩朝心式密封圈,包括本体1,本体1整体呈圆环形,本体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斜边1a,顶斜边1a的倾斜方向是从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上倾斜,顶斜边1a形成顶挤压面1a1,本体1的横截面还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斜边1b,底斜边1b的倾斜方向是从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下倾斜,底斜边1b形成底挤压面1b1,本体1底部开设有呈圆环形的变形补偿槽1c,本体1内孔1d为圆筒形。本密封圈为异形密封圈,无需与配合槽规
格匹配。具体如下:将本密封圈内孔1d套设在固定物上,下面以固定物为圆柱形内柱举例说明,密封圈内孔1d套设在内柱上,内孔1d形状与内柱外壁匹配,形成内壁的有效贴合。然后将负载连接,挤压本体1,负载上具有与顶挤压面1a1匹配的匹配面,通过此匹配面挤压顶挤压面1a1,本密封圈通过倾斜设置的顶挤压面1a1设计,引导负载挤压力方向的变化,使负载挤压密封圈时本体1受力朝向本体1的轴心,实现内向径向变形,而不是向外径向变形,防止径向爆裂现象发生,此外,通过顶挤压面1a1设计,使变形作用集中于内向变形,不断增强本体1内孔1d处的密封,进一步增强密封性能,结构设计巧妙。底挤压面1b1的设计进一步增强内向密封作用,使负载挤压顶挤压面1a1时,底挤压面1b1也能够形成内向受力,实现单一方向密封,加强密封性能。通过变形补偿槽1c的设计,使变形补偿槽1c与本体1外沿之间的区域能够发生内向位移,形成内向受力密封,加强密封效果。
[0036]具体来说,顶斜边1a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40
°‑
45
°
。在实际中,可以是锐角中的其他角度。底斜边1b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30
°‑
40
°
。在实际中,可以是锐角中的其他角度。在本体1的横截面中,顶斜边1a和底斜边1b之间具有呈圆弧形的过渡边1e。过渡边1e具有收角作用,便于集中受力。变形补偿槽1c的倾斜方向是从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上倾斜并在此方向上呈缩口设置。使变形补偿槽1c与本体1外沿之间的区域便于发生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缩朝心式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圆环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斜边,所述顶斜边的倾斜方向是从所述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上倾斜,所述顶斜边形成顶挤压面,所述本体的横截面还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斜边,所述底斜边的倾斜方向是从所述密封圈外沿至内沿向下倾斜,所述底斜边形成底挤压面,所述本体底部开设有呈圆环形的变形补偿槽,所述本体内孔为圆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缩朝心式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斜边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40
°‑
45
°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显义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县南山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