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14931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具有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比表面,可调控活性位点以及便于修饰等。其中,MIL

53是一种以铝离子为金属中心、对苯二甲酸为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经氨基修饰后,可得到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该材料通过氨基的增色效应,可呈现出强的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效应,在荧光检测检测领域有较高地应用前景。
[0003]六溴环十二烷(HBCDs)是一种应用于人造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中的白色结晶,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含溴阻燃剂之一。HBCDs经一系列的毒理学实验证明,其具有较高的生物聚集效应,对生物体具有极高的致畸性、致癌性。此外,HBCDs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在自然环境下难以被降解,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目前已经被加入到《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化学制品名单中。
[0004]迄今,检测HBCDs的主要手段为色谱法,但色谱法存在操作复杂,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等缺陷,尚未见以荧光探针为检测方法的相关报道。因此,开发出HBCDs的荧光检测材料和与浓度相关的荧光检测材料,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制得的NH2‑
MIL

53(Al)纳米材料为正八面体三维结构,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在不同浓度下体现出对六溴环十二烷的高灵敏荧光检测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六溴环十二烷荧光检测的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六水合氯化铝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溶剂中,搅拌30 min,得到溶液A;(2)将2

氨基对苯二甲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溶剂中,搅拌30 min,得到溶液B;(3)将步骤(2)所得溶液B用分液漏斗以两秒每滴的速度加入到溶液A中,在25 ℃下搅拌30 min后,于150 ℃下进行络合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用N,N

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各洗涤三次;(4)将步骤(3)洗涤后的沉淀物置于6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 h,再用研钵研磨,即得到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
[0007]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
[0008]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
[0009]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2

氨基对苯二甲酸与步骤(1)中的六水合氯化铝用量的摩尔比为1:1。
[0010]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与步骤(1)中的六水合氯化铝用量的摩尔比为1:100。
[0011]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与步骤(2)中的2

氨基对苯二甲酸用量的摩尔比为1:100。
[0012]进一步地,步骤(3)中络合反应时间为24 h。
[0013]如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
[0014]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的应用:可用于对HBCDs的高灵敏荧光检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调控合成,通过分隔NH2‑
MIL

53(Al)晶核,使其按照理想正八面体方式结晶生长,制备了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棱长约为600 nm,单一的正八面体结构有利于发光团的分散,减少荧光内滤效应,从而提升荧光效率,具有高性能荧光探针材料的结构特征。
[0016](2)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NH2‑
MIL

53(Al))纳米材料,在波长为335 nm的激发光下,浓度为0.01 mg/mL的荧光探针对六溴环十二烷可实现高灵敏荧光检测,检测限为10

6 mol/L,线性范围1.0
×
10
‑6~1.0
×
10

4 mol/L(R2=0.9386)。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1的NH2‑
MIL

53(Al)纳米材料与MIL

53(Al)纳米材料XRD图;图2为实施例1的NH2‑
MIL

53(Al)纳米材料的SEM(a, b)和元素分布图(c);图3为实施例1的NH2‑
MIL

53(Al)纳米材料与MIL

53(Al)纳米材料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图;图4为实施例1的NH2‑
MIL

53(Al)纳米材料与NH2‑
MIL

53(Al) 纳米材料与2

氨基对苯二甲酸的红外光谱图;图5为实施例1的NH2‑
MIL

53(Al)纳米材料在不同浓度下的荧光发射光谱(a)与发射强度和浓度的变化图(b);图6为实施例1的NH2‑
MIL

53(Al) 纳米材料对HBCDs的荧光检测光谱图(a)与线性拟合(b)。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
[0019]实施例1(1)将0.7484 g六水合氯化铝和0.0692 g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30 mL N,N

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30 min,得到溶液A;(2)将0.5616 g 2

氨基对苯二甲酸和0.0692 g 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30 mL N,N

二甲基甲酰胺中,搅拌30 min,得到溶液B;(3)将步骤(2)所得溶液B用分液漏斗以两秒每滴的速度,加入到溶液A中,在25 ℃
下搅拌30 min后,于150 ℃下进行络合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用N,N

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各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六水合氯化铝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溶剂中,搅拌30 min,得到溶液A;(2)将2

氨基对苯二甲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溶剂中,搅拌30 min,得到溶液B;(3)将步骤(2)所得溶液B用分液漏斗以两秒每滴的速度加入到溶液A中,在25 ℃下搅拌30 min后,于150 ℃下进行络合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沉淀物用N,N

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各洗涤三次;(4)将步骤(3)洗涤后的沉淀物置于60 ℃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 h,再用研钵研磨,即得到正八面体状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NH2‑
MIL

53(A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2

氨基对苯二甲酸与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波杨世超林星张志鹏卢沂沈水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