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89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属于植物酵素制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制得,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苹果,20份;梨子,20份;火龙果,20份;草莓,20份;水,10份;副干酪乳杆菌,1份;保加利亚乳杆菌,1份;嗜热链球菌,1份;首选将苹果、梨子、火龙果和草莓洗净切块,再使用混料蒸球将处理好的苹果、梨子、火龙果和草莓蒸熟,降温至40摄氏度,再通过定量投料器向混料蒸球内投入副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均匀,将混制均匀的混合物投入到发酵装置内,恒温40摄氏度且有氧条件下发酵20小时即可。即可。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属于植物酵素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物酵素是指以植物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酵素产品的总称。植物酵素一直是酵素类产品的畅销品。植物酵素是将多种植物经自然发酵研制而成,保留了植物中的营养精华,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酵素、寡糖及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又可产生丰富的SOD抗氧化酶成分,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免疫力。
[0003]以营养学的观点来说,植物酵素是借由发酵作用,使蔬果分解成较小分子的营养素,可直接被人体迅速吸收、参与调节新陈代谢过程。建议营养摄取不均衡、消化吸收状况差、上班容易疲劳的人,不妨食用植物酵素来调整体质。
[0004]传统植物酵素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发酵标准不统一且设备及环境达不到发酵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混入其他杂菌,导致产出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成品中的有益成分降低或损失较大;此外,生产设备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能够通过科学的配比和工艺制备高品质植物酵素;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改进发酵制备用设备,实现发酵作业的自动化实施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制得,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苹果
ꢀꢀꢀꢀꢀꢀꢀꢀꢀꢀꢀꢀꢀꢀ
20份;梨子
ꢀꢀꢀꢀꢀꢀꢀꢀꢀꢀꢀꢀꢀꢀ
20份;火龙果
ꢀꢀꢀꢀꢀꢀꢀꢀꢀꢀꢀꢀ
20份;草莓
ꢀꢀꢀꢀꢀꢀꢀꢀꢀꢀꢀꢀꢀꢀ
20份;副干酪乳杆菌
ꢀꢀꢀꢀꢀꢀꢀ
1份;保加利亚乳杆菌
ꢀꢀꢀꢀꢀ
1份;嗜热链球菌
ꢀꢀꢀꢀꢀꢀꢀꢀꢀ
1份;首选将苹果、梨子、火龙果和草莓洗净切块,有皮的水果还需去皮,再使用混料蒸球将处理好的苹果、梨子、火龙果和草莓蒸熟,降温至40摄氏度,再通过定量投料器向混料蒸球内投入副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均匀,将混制均匀的混合物投入到发酵装置内,恒温40摄氏度且有氧条件下发酵20小时即可。
[0007]优选的,混料蒸球包括蒸球支架,所述蒸球支架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蒸球固定座,所述蒸球支架的另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蒸球混料驱动电机,所述蒸球支架的上方设置
有蒸球主体,所述蒸球主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蒸球固定轴,所述蒸球主体的一侧与蒸球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蒸球主体的另一侧与蒸球混料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蒸球主体的内部两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球内固定板,所述球内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内部设置有球内固定杆,所述球内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方形孔的两侧中心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球内固定杆的两侧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根球内支杆,所述球内支杆的另一端与方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球内固定杆两端的球内支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两端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球内支杆贯穿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球内支杆的侧壁与第二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球内支杆的侧壁与密封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蒸球主体一侧的蒸球固定轴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蒸球固定座的内部开有通孔,且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连接轴贯穿通孔与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蒸球混料驱动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另一侧与蒸球主体另一侧的蒸球固定轴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蒸球主体的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蒸球进料口,所述蒸球主体的另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蒸球出料口.优选的,所述蒸球进料口与蒸球出料口对称分布在蒸球主体的两端,所述蒸球主体内部的两块球内固定板分别位于蒸球主体内部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高度处。
[0010]优选的,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外壳,发酵罐外壳内设置若干个中空恒温加热棒,在发酵罐外壳中设置加热夹层,所述加热夹层和中空恒温加热棒内均通入加热水或加热蒸汽;在发酵罐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发酵罐外壳呈上端敞口的圆筒形,在发酵罐外壳的上端设置密封罐盖,所述密封罐盖包括上盖板、中盖板和下盖板,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垂直开设若干组一一对应的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在中盖板上开设中通气孔,在中盖板的中部安装转轴,所述穿轴向上穿出上盖板后连接转动环;旋转转动环能够带动转轴和中盖板旋转;当中通气孔接通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时,发酵装置处于有氧发酵装置;当中通气孔与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错开时,中盖板能够遮蔽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发酵装置处于厌氧发酵状态。
[0011]优选的,所述定量投料器包括菌包输送带和定量递料装置,在菌包输送带上输送圆柱形薄膜包,在圆柱形薄膜包内包裹菌种,菌包输送带的下端衔接定量递料装置;所述定量递料装置包括水平支撑平台、前斜坡导料平台和后斜坡导料平台,所述水平支撑平台的前端通过前斜坡导料平台衔接菌包输送带的下端,水平支撑平台的后端衔接后斜坡导料平台的上端;在水平支撑平台上设置若干条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挡料橡胶块;在水平支撑平台的左侧前方和左侧后方分别通过左前转动滚筒和左后转动滚筒安装左前摆臂和左后摆臂的固定端,左前摆臂和左后摆臂的转动端分别铰接左摆杆的前端和后端,在左摆杆上设置若干个“Y”形左侧托臂;在水平支撑平台的右侧前方和右侧后方分别通过右前转动滚筒和右后转动滚筒安装右前摆臂和右后摆臂的固定端,右前摆臂和右后摆臂的转动端分别铰接右摆杆的前端和后端,在右摆杆上设置若干个“Y”形右侧托臂;当同时启动左前转动滚筒、左后转动滚筒、右前转动滚筒和右后转动滚筒时,能够分别带动左前摆臂、左后摆臂、右前摆臂和右后摆臂转动,并同时带动左摆杆和右摆杆转动,与此同时,对应设
置的左侧托臂和右侧托臂托举圆柱形薄膜包从挡料橡胶块的前侧托举起来并放置到挡料橡胶块的后侧;左摆杆和右摆杆每转动一圈,即可实现圆柱形薄膜包的一次定距位移;在水平支撑平台的末端设置拨料杆,当左侧托臂和右侧托臂带动位于最后端挡料橡胶块前侧的圆柱形薄膜包向后移动时,会被拨料杆触落并沿后斜坡导料平台向下滚动;所述后斜坡导料平台的中部设置导料滑槽,后斜坡导料平台的横截面呈“凹”字形;在后斜坡导料平台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薄膜吸盘和右薄膜吸盘,在后斜坡导料平台的后侧部设置割刀升降气缸,所述割刀升降气缸的升降杆连接割刀杆的下端,在割刀杆的上端安装刀刃朝下的割刀;当圆柱形薄膜包沿后斜坡导料平台向下滚动并行进至左薄膜吸盘和右薄膜吸盘之间时,左薄膜吸盘和右薄膜吸盘能够分别吸附住圆柱形薄膜包的左右两端,此时启动割刀升降气缸,带动割刀杆下移,并令割刀从中部切割圆柱形薄膜包并将其切成两半,物料从圆柱形薄膜包中泻出并沿导料滑槽下落至发酵装置中;而后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原料制得,所述份数均为重量份:苹果
ꢀꢀꢀꢀꢀꢀꢀꢀꢀꢀꢀꢀꢀꢀ
20份;梨子
ꢀꢀꢀꢀꢀꢀꢀꢀꢀꢀꢀꢀꢀꢀ
20份;火龙果
ꢀꢀꢀꢀꢀꢀꢀꢀꢀꢀꢀꢀ
20份;草莓
ꢀꢀꢀꢀꢀꢀꢀꢀꢀꢀꢀꢀꢀꢀ
20份;副干酪乳杆菌
ꢀꢀꢀꢀꢀꢀꢀ
1份;保加利亚乳杆菌
ꢀꢀꢀꢀꢀ
1份;嗜热链球菌
ꢀꢀꢀꢀꢀꢀꢀꢀꢀ
1份;首选将苹果、梨子、火龙果和草莓洗净切块,再使用混料蒸球将处理好的苹果、梨子、火龙果和草莓蒸熟,降温至40摄氏度,再通过定量投料器向混料蒸球内投入副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均匀,将混制均匀的混合物投入到发酵装置内,恒温40摄氏度且有氧条件下发酵20小时即可。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混料蒸球包括蒸球支架,所述蒸球支架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蒸球固定座,所述蒸球支架的另一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蒸球混料驱动电机,所述蒸球支架的上方设置有蒸球主体,所述蒸球主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蒸球固定轴,所述蒸球主体的一侧与蒸球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蒸球主体的另一侧与蒸球混料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蒸球主体的内部两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球内固定板,所述球内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内部设置有球内固定杆,所述球内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方形孔的两侧中心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球内固定杆的两侧侧壁上等距设置有三根球内支杆,所述球内支杆的另一端与方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球内固定杆两端的球内支杆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两端设置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球内支杆贯穿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卡槽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球内支杆的侧壁与第二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球内支杆的侧壁与密封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蒸球主体一侧的蒸球固定轴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蒸球固定座的内部开有通孔,且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连接轴贯穿通孔与第一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球混料驱动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另一侧与蒸球主体另一侧的蒸球固定轴固定连接。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球主体的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蒸球进料口,所述蒸球主体的另一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蒸球出料口。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球进料口与蒸球出料口对称分布在蒸球主体的两端,所述蒸球主体内部的两块球内固定板分别位于蒸球主体内部的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高度处。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外壳,发酵罐外壳内设置若干个中空恒温加热棒,在发酵罐外壳中设
置加热夹层,所述加热夹层和中空恒温加热棒内均通入加热水或加热蒸汽;在发酵罐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发酵罐外壳呈上端敞口的圆筒形,在发酵罐外壳的上端设置密封罐盖,所述密封罐盖包括上盖板、中盖板和下盖板,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垂直开设若干组一一对应的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在中盖板上开设中通气孔,在中盖板的中部安装转轴,所述穿轴向上穿出上盖板后连接转动环;旋转转动环能够带动转轴和中盖板旋转;当中通气孔接通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时,发酵装置处于有氧发酵装置;当中通气孔与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错开时,中盖板能够遮蔽上通气孔和下通气孔,发酵装置处于厌氧发酵状态。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混合发酵工艺的植物酵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投料器包括菌包输送带和定量递料装置,在菌包输送带上输送圆柱形薄膜包,在圆柱形薄膜包内包裹菌种,菌包输送带的下端衔接定量递料装置;所述定量递料装置包括水平支撑平台、前斜坡导料平台和后斜坡导料平台,所述水平支撑平台的前端通过前斜坡导料平台衔接菌包输送带的下端,水平支撑平台的后端衔接后斜坡导料平台的上端;在水平支撑平台上设置若干条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挡料橡胶块;在水平支撑平台的左侧前方和左侧后方分别通过左前转动滚筒和左后转动滚筒安装左前摆臂和左后摆臂的固定端,左前摆臂和左后摆臂的转动端分别铰接左摆杆的前端和后端,在左摆杆上设置若干个“Y”形左侧托臂;在水平支撑平台的右侧前方和右侧后方分别通过右前转动滚筒和右后转动滚筒安装右前摆臂和右后摆臂的固定端,右前摆臂和右后摆臂的转动端分别铰接右摆杆的前端和后端,在右摆杆上设置若干个“Y”形右侧托臂;当同时启动左前转动滚筒、左后转动滚筒、右前转动滚筒和右后转动滚筒时,能够分别带动左前摆臂、左后摆臂、右前摆臂和右后摆臂转动,并同时带动左摆杆和右摆杆转动,与此同时,对应设置的左侧托臂和右侧托臂托举圆柱形薄膜包从挡料橡胶块的前侧托举起来并放置到挡料橡胶块的后侧;左摆杆和右摆杆每转动一圈,即可实现圆柱形薄膜包的一次定距位移;在水平支撑平台的末端设置拨料杆,当左侧托臂和右侧托臂带动位于最后端挡料橡胶块前侧的圆柱形薄膜包向后移动时,会被拨料杆触落并沿后斜坡导料平台向下滚动;所述后斜坡导料平台的中部设置导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勇邢志远刘学朋王晓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悠乐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