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39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包括步骤:在扶壁柱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浇筑扶壁柱。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进行刚性防水,从根本上解决了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扶壁柱防水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保证了扶壁柱位置防水质量。证了扶壁柱位置防水质量。证了扶壁柱位置防水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地下室外墙部位施工中,采用大面积敷设柔性防水卷材的方式,以保证防水体系完整性,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下室扶壁柱位置防水施工方式示意图。此做法的局限性在于:地下室结构中扶壁柱、暗梁等部位会与支护结构相连接并传导作用力,无法进行柔性卷材的设置;在部分地下室结构形式中,地下室结构与支护结构相接部位存在锚筋连接,使用柔性卷材敷设就需要在锚筋部位开洞,不仅会影响整体地下室防水效果,而且大量锚筋开洞导致施工工序繁琐,费时费工,影响施工进度,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
[0003]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该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有效地解决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的问题,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包括步骤:
[0007]在扶壁柱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
[0008]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
[0009]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
[0010]浇筑扶壁柱。
[0011]优选地,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中,使所述柔性防水卷材延伸至所述后座内衬墙和混凝土的搭接处。
[0012]优选地,还包括:
[0013]在所述渗透结晶防水层与柔性防水卷材搭接位置预埋注浆管;
[0014]在所述注浆管的上端口浇筑注浆液,所述注浆管的侧壁具有多个透浆孔。
[0015]优选地,在所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之前,还包括:在混凝土喷锚表面开设V字形凹槽。
[0016]优选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开设V字形凹槽之后,还包括:清理混凝土喷锚表面。
[0017]优选地,所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具体为: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厚度≥2mm的渗透结晶防水层。
[0018]优选地,所述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具体为,在混凝土喷锚表面
涂刷多层渗透结晶防水层。
[001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包括步骤:在扶壁柱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浇筑扶壁柱。
[0020]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进行刚性防水,从根本上解决了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扶壁柱防水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保证了扶壁柱位置防水质量;渗透结晶防水层优于柔性材料,不需要在锚筋位置进行开洞处理,对各种形式接触面都可以进行涂刷,节材节工,促进了项目的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现场操作方便,工人容易上手,有利于提高浇筑工效,为项目建设节约人工成本;保证了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下室扶壁柱位置防水施工方式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防水施工方式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6]图5为图3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7]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8]支护桩1、锚筋2、混凝土3、扶壁柱4、后座内衬墙6、柔性防水卷材6、渗透结晶防水层7、注浆管8、V字形凹槽9。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该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有效地解决边区逆作法作为支护结构的扶壁柱与支护桩交接位置需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力,无法采用柔性防水做法的问题,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同时,提升地下室结构防水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考图2至图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防水
施工方式示意图;图4为图3中A

A处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B

B处的剖视图。
[0032]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包括步骤:
[0033]S110,在扶壁柱4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3;
[0034]在实际应用中,对扶壁柱4位置进行定位放线

清理支护桩1表面,扶壁柱4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3,木模进行封模定型,拆模养护,在混凝土3喷锚表面找出扶壁柱4的施工位置。混凝土3喷锚表面为平面,易于进行防水操作。具体混凝土3的厚度、宽度等尺寸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定。
[0035]S120,在混凝土3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7;
[0036]在实际应用中,在混凝土3喷锚表面进行防水施工,即在混凝土3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7,渗透结晶防水层7为刚性防水材料,在地下室结构中扶壁柱4、暗梁等部位也不与支护结构相连接并传导作用力;对于地下室结构与支护结构相接部位存在锚筋2连接的情况,也可以喷锚渗透结晶防水层7,不需要在锚筋2部位开洞,不会影响整体地下室防水效果,施工工序简便,省时省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建设成本。
[0037]S130,在后座内衬墙5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3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6;
[0038]在实际应用中,后座内衬墙5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3的侧面为整块平面,比较整齐、平整,不存在锚筋2连接,可以直接敷设柔性防水卷材6,防水效果较好,施工较为方便。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在扶壁柱施工位置进行喷锚混凝土;在混凝土喷锚表面涂刷渗透结晶防水层;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浇筑扶壁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后座内衬墙的施工位置以及混凝土的侧面敷设柔性防水卷材中,使所述柔性防水卷材延伸至所述后座内衬墙和混凝土的搭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渗透结晶防水层与柔性防水卷材搭接位置预埋注浆管;在所述注浆管的上端口浇筑注浆液,所述注浆管的侧壁具有多个透浆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扶壁柱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江温大放苏文灿陈波黎兴朗张普林宋杰英苏鹭轩谢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