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波形成机构由窗帘用动子和安装于各窗帘用动子、悬挂窗帘的窗帘用钩构成。窗帘用钩与窗帘带分开形成,具有与窗帘轨纵向垂直的、插入到窗帘带的穿钩孔部的平板状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的下端中央朝上方折曲、钩挂到穿钩孔部的足部,从主体部的上端中央延伸的轴部,及形成于该轴部的前端的插入用头部,窗帘用动子具有在窗帘轨内行走的主体,从窗帘轨垂下的腿部,可以铅直轴为中心回转地支承于该腿部的圆筒体,及支承于该圆筒体的插入钩用轴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帘波(wave)形成机构,该窗帘波形成机构由安装于窗帘轨的多个窗帘用动子和安装于各窗帘用动子、悬挂窗帘的窗帘用钩构成。
技术介绍
当在可相对窗帘用动子垂直回转地垂下的扁平、大宽度的窗帘用钩悬挂窗帘时,窗帘用钩在不逆着形成波形的窗帘的状态下与窗帘一体回转,所以,窗帘形成自然、优美的窗帘波。对于规定了窗帘用动子节距(最大间隔)的窗帘轨,窗帘形成以各窗帘用动子位置为节、以窗帘用钩节距的2倍为周长的波,所以,窗帘波的波高根据窗帘用钩节距确定。在窗帘形成波的扁平、大宽度的窗帘用钩由日本实公平5-2145号公报公开。该窗帘用钩与窗帘带为一体,在带主体面按一定间隔粘接在上边设置了插入钩的横长的安装板。该插入钩可相对窗帘用动子铅直回转地垂下,安装板扁平、宽度大,所以,悬挂的窗帘形成自然优美的窗帘波。然而,现有的扁平、宽度大的插入钩与窗帘带成一体,所以,在规定了窗帘用动子节距(最大间隔)的窗帘轨中,如不更换窗帘带,则不能调整窗帘波的波高。另外,现有的窗帘用动子不能规定钩的方向,所以,存在窗帘的前头或末尾的波容易变形的问题。另外,现有的扁平、大宽度的窗帘用钩为插入式,所以,不能使用到通常的环钩式窗帘动子。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5-22145号公报专利技术的公开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波形成机构,该窗帘波形成机构由安装于窗帘轨的多个窗帘用动子和安装于各窗帘用动子、悬挂窗帘的窗帘用钩构成;不更换窗帘带即可调整波的波高,而且可防止窗帘的前头或末尾的波的变形,还可用于通常的环钩式窗帘动子。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窗帘波形成机构由安装于窗帘轨的多个窗帘用动子和安装于各窗帘用动子、悬挂窗帘的窗帘用钩构成;其特征在于窗帘用钩与窗帘带分开形成,具有与窗帘轨纵向垂直的、插入到窗帘或窗帘带的穿钩孔部的平板状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的下端中央朝上方折曲、钩挂到穿钩孔部的足部,从主体部的上端中央延伸的轴部,及形成于轴部的前端的插入用头部或环用钩,窗帘用动子具有在窗帘轨内行走的主体,从窗帘轨垂下的主体的腿部,可以铅直轴为中心回转地支承于该腿部的圆筒体,及支承于该圆筒体的插入钩用轴承部或环。另外,具有这样的特征窗帘用动子具有在窗帘轨内行走的主体,从窗帘轨垂下的主体的腿部,可以铅直轴为中心回转地支承于该腿部的圆筒体,及支承于该圆筒体的插入钩用轴承部或环。另外,具有这样的特征前头或末尾的窗帘用钩的主体部的上端两侧具有朝上方突出的销部,前头或末尾的窗帘用动子在腿部的两侧具有约束该销部的销支承构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窗帘用钩的特征在于与窗帘带分开形成,由平板状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的下端中央朝上方折曲的足部、及从主体部的上端中央延伸的轴部形成,在轴部的前端形成插入用头部或挂环钩,主体部与窗帘或窗帘带的大宽度的穿钩孔的窗帘轨纵向宽度大致相同。按照该特征,窗帘用钩可在沿窗帘轨纵向排列的窗帘或窗帘带的穿钩孔部按所期望的间隔依次安装,所以,即使不更换窗帘带,也可自由地调整窗帘波的波高。当将主体部插入到与窗帘或窗帘带的窗帘轨纵向垂直的大宽度的穿钩孔部而钩住时,悬挂的窗帘形成自然、优美的波。形成挂环钩的窗帘用钩用于环钩式窗帘动子。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前头或末尾的窗帘用钩在主体部的上端部两侧具有朝上方延长的销部,窗帘用动子在主体腿部的两侧具有约束该销部、使窗帘的前头部分或末尾部分与窗帘轨纵向正交的销支承部。按照该特征,窗帘的前头部分或末尾部分也确实地形成波。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安装了实施例1的窗帘波形成机构的窗帘轨的要部背面图。图2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3为插入钩的主视图。图4为插入钩的侧视图。图5为安装了实施例2的窗帘波形成机构的窗帘轨的要部的主视图。图6为实施例2的侧视图。图7为具有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窗帘波形成机构的窗帘沿窗帘带的截面图。图8为实施例3的主视图。图9为实施例3的侧视图。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形式窗帘用钩具有插入到窗帘带的穿钩孔部的平板状的主体部,从主体部的下端朝上方折曲、钩挂到穿钩孔的足部,从主体部的上端延长、前端形成为粗头部的轴部,及设于轴部前端的插入用头部或环用钩,主体部与穿钩孔的窗帘带纵向宽度大致相同,从而可自由装拆地将窗帘用钩插入到与窗帘带的纵向垂直的穿钩孔挂住。最好主体部的窗帘轨纵向宽度大于或等于腿部的直径,以便使得窗帘用钩在不逆着形成波形的窗帘的状态下与窗帘一体回转。为了容易而且确实地安装窗帘用钩,最好足部的宽度比主体部的宽度窄,在主体部的与足部相对的部分设置宽度比足部大的切口部,在足部的窗帘侧设置突起。当增大窗帘用钩节距的选择范围时,窗帘波的波高调整容易,所以,设于窗帘或窗帘带的穿钩孔部的窗帘轨纵向排列间隔宽度小。实施例1实施例1为由除去前头和末尾的插入钩式窗帘动子和插入钩构成的窗帘波形成机构。图1为具有实施例1的窗帘波形成机构的窗帘的要部背面图,图中的点划线示出窗帘坯布和窗帘带。图2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3和图4为插入钩的主视图和纵截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插入钩式窗帘动子1包括主体2,能以铅直轴为中心进行回转而且可上下滑动地支承于该主体2的圆筒体3,及从下可装拆地插入到该圆筒体3的插入钩4。主体2具有车轮5,由该车轮5在窗帘轨6内行走。主体2的腿部7穿过窗帘轨6而垂下,圆筒体3可回转而且可上下滑动地安装于腿部7的圆筒体支承部8。圆筒体3的上半部形成为通过轴向的狭缝朝径向开闭的轴承部9。当将插入钩4的头部10从下插入到圆筒体3、使圆筒体3移动到上升位置时,轴承部9打开,内径变得比插入钩4的头部10大,所以,头部10穿过轴承部9。因此,当放开插入钩4使圆筒体3返回到下降位置时,轴承部9关闭,内径变得比插入钩4的头部10小,轴承部9从下支承着穿过的头部10。如图3和图4所示那样,插入钩4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11,从该主体部11的下端朝上方折曲的足部12,及从主体部的上端中央延长、前端形成为粗头部10的轴部13。足部12比主体部11宽度小,在与主体部11相对的面具有突起14。在主体部11的与足部12相对的部分设有宽度比足部12大的切口部15,从上端部两侧朝上方延长销部16。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缝接在窗帘17上的窗帘带18的穿钩孔部19垂直于窗帘轨6的纵向,其窗帘轨纵向宽度比腿部7的直径大,与插入钩4的主体部11大体相同。当将插入钩4的主体部11插入到大体相同宽度的穿钩孔部19部、挂到足部12时,插入钩4的位置和姿势稳定,头部10相对窗帘轨时纵向垂直地突出。此时,插入钩4的足部12将窗帘带18压入到主体部11的切口部15,其突起14咬入到窗帘带18,所以,插入钩4与窗帘带18相互的偏移受到限制,插入钩4的头部10的姿势和位置更稳定。结果,与插入钩4一起提起窗帘17,从下将插入钩4的头部10插入到安装于窗帘轨6的窗帘动子1的圆筒体3,将插入钩4安装于主体2,这样的作业与现有的插入钩的位置和姿势不稳定的作业相比,明显容易。悬挂的窗帘形成自然、优美的波。波的周长按安装插入钩4的穿钩孔部19部的间隔确定。实施例2实施例2为由前头和末尾的插入钩式窗帘动子和插入钩构成的窗帘波形成机构。图5为具有实施例2的窗帘波形成机构的窗帘的前端部或末尾部的要部背面图,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帘波形成机构,由安装于窗帘轨的多个窗帘用动子和安装于各窗帘用动子、悬挂窗帘的窗帘用钩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窗帘用钩具有与窗帘轨纵向垂直的、插入到窗帘或窗帘带的穿钩孔部的平板状的主体部,从上述主体部的下端中央朝上方折曲、钩挂到上述穿钩孔部的足部,从上述主体部的上端中央延伸的轴部,及形成于上述轴部的前端的插入用头部或环用钩,上述窗帘用动子具有在上述窗帘轨内行走的主体,从上述窗帘轨垂下的上述主体的腿部,可以铅直轴为中心回转地支承于上述腿部的圆筒体,及支承于上述圆筒体的插入钩用轴承部或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10-9 351013/20031.一种窗帘波形成机构,由安装于窗帘轨的多个窗帘用动子和安装于各窗帘用动子、悬挂窗帘的窗帘用钩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窗帘用钩具有与窗帘轨纵向垂直的、插入到窗帘或窗帘带的穿钩孔部的平板状的主体部,从上述主体部的下端中央朝上方折曲、钩挂到上述穿钩孔部的足部,从上述主体部的上端中央延伸的轴部,及形成于上述轴部的前端的插入用头部或环用钩,上述窗帘用动子具有在上述窗帘轨内行走的主体,从上述窗帘轨垂下的上述主体的腿部,可以铅直轴为中心回转地支承于上述腿部的圆筒体,及支承于上述圆筒体的插入钩用轴承部或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波形成机构,其特征在于窗帘用钩的主体部与窗帘或窗帘带的穿钩孔部的窗帘轨纵向宽度大致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仓义信,
申请(专利权)人:东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