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4073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包括培育箱及其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驱动培育箱进行喂养;所述培育箱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对称的下料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接收到投喂信号时,首先将饵料放置到两侧的研磨箱内,之后自动启动第三电机,通过第三电机带动丝杠开始转动,丝杠转动之后带动碾压块;此时可以分别控制两个对应的第三电机,带动碾压块推动到研磨箱最边缘一侧;在该侧进行多次碾压,将饵料碾碎;此时将两遍碾压次数控制不一致,任一边比另外一边多碾压指定次数,该指定次数可为十次;以保持两侧饵料不同的碎裂程度;之后第二电机驱动伸缩杆伸缩,带动堵块移动,此时堵块从漏料口上移开。此时堵块从漏料口上移开。此时堵块从漏料口上移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对虾培育领域,涉及饵料自动投喂技术,具体是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10661411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瓦氏黄颡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方法,具体步骤为:选择体质健壮,品质优良的苗种;混养前对池塘进行杀菌消毒并施以废料;5月10日,投放南美白对虾苗种,投放数量为26万尾,饲养 30~35天,逐步加水至水位在1.5m以上,然后放养瓦氏黄颡鱼苗种,投放数量为0.3万尾;每天早、中、晚3次巡塘,随时掌握水位、水质和鱼虾活动情况, pH值控制在8~9,溶解氧为4.5~5mg/L。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瓦氏黄颡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的方法,鱼虾混养能有效利用养殖空间,还可以减少疾病的暴发,间接起到了生态调节的作用,而合理的鱼虾投放时间和投放量,保证了南美白对虾和瓦氏黄颡鱼的成活率,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0003]但是,针对对虾来说,其如何进行饵料自动投喂,同时对饵料的研磨和过滤等等,同时在不同的对虾苗,在何时进行投喂,以及投喂间隔;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包括培育箱及其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驱动培育箱进行喂养;
[0007]所述培育箱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对称的下料组件;
[0008]其中,所述下料组件固定在培育箱上端的下料斜块,所述下料斜块为三角形斜块,所述下料斜块内置有下料空腔,下料空腔前端设置有下料板;下料斜块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定时下料组件;
[0009]其中,所述定时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基座,所述下料基座底部开设有斜饵空腔,所述斜饵空腔两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该转动轴由第一电机驱动控制转动,所述转动轴前端还固定连接有卡位块;
[0010]所述转动轴上套接有下料仓块,所述下料仓块中部设置有第一空仓,
[0011]所述斜饵空腔上端设置有与下料基座一体成型的研磨箱,所述研磨箱,所述研磨箱为中空箱子,所述研磨箱底部还开设有漏料口,漏料口为方形口,漏料口在研磨箱一侧,研磨箱靠近该漏料口的侧壁开设有锁紧开口,该锁紧开口与漏料口贯通,且宽高度保持一致;所述锁紧开口内滑动设置有堵块,堵块与漏料口尺寸保持一致,且该堵块通过外设的伸缩杆驱动控制,该伸缩杆为第二电机驱动伸出或者收回;
[0012]所述研磨箱内部还固定连接有丝杠,该丝杠由第三电机驱动控制,丝杠上螺纹连
接有碾压块,所述碾压块与研磨箱内部尺寸一致;所述碾压块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与丝杠螺纹配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下料通孔。
[0014]进一步地,第一空仓为圆弧形空仓;所述下料仓块为一方形块。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下料仓块两侧还开设有第一嵌入孔,所述第一嵌入孔前端开设有横贯第一嵌入孔的限位槽;第一嵌入孔与转动轴相互配合且尺寸保持一致,限位槽与卡位块相互配合且尺寸保持一致。
[0016]进一步地,所述研磨箱上端还固定连接有盖板。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计时单元、综合计算单元、计数单元、处理器、显示单元、存储单元、驱动单元、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
[0018]其中,所述计时单元用于进行计时,计时起点为刚投入对虾虾苗时进行开始计时,得到培育时间;所述计数单元即为自动获取培育箱内对虾苗的数量,并将该虾苗数量传输到综合计算单元,综合计算单元接收计时单元传输的预设时间,同时所述综合计算单元接收到计数单元传输的虾苗数量,并自动结合培育时间获取到此时对应虾苗数量所需的饵料重量和间隔投喂时,间隔投喂时为当前需要投喂虾苗的间隔时间;
[0019]所述计时单元还用于记录上一次饵料投放时间,并产生投放信号;所述综合计算单元用于将饵料重量、投放信号和间隔投喂时传输到处理器;
[0020]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上一次的投放信号和间隔投喂时,自动在需要进行下一次投喂时,产生投喂信号;
[0021]所述处理器用于将投喂信号传输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传输的投喂信号时,结合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进行投喂控制,投喂控制具体步骤为:
[0022]步骤一:在接收到投喂信号时;
[0023]步骤二:首先将对应重量的饵料放置到两侧的研磨箱内;
[0024]步骤三:之后自动启动第三电机,通过第三电机带动丝杠开始转动;
[0025]步骤四:丝杠转动之后带动碾压块;此时可以分别控制两个对应的第三电机,带动碾压块推动到研磨箱最边缘一侧;
[0026]步骤五:在该侧进行多次碾压,将饵料碾碎;此时将两遍碾压次数控制不一致,任一边比另外一边多碾压指定次数,该指定次数可为十次;以保持两侧饵料不同的碎裂程度;
[0027]步骤六:第二电机驱动伸缩杆伸缩,带动堵块移动,此时堵块从漏料口上移开;
[0028]步骤七:此时重新推动第三电机带动丝杠转动,碾压块将饵料推动从漏料口上漏下,落入到第一空仓内;
[0029]步骤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空仓转动,此时饵料被从第一空仓内脱出;
[0030]步骤九:饵料从下料板的下料通孔内下落,进入到培育箱内,此时下料通孔还可以对饵料进行筛选,同时细致的饵料会进入培育箱内,进行喂养。
[0031]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用于将饵料重量传输到显示单元进行实时显示;所述处理器用于将饵料重量传输到存储单元进行实时存储。
[003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在接收到投喂信号时,首先将饵料放置到两侧的研磨箱内,之后自动启动第三电机,通过第三电机带动丝杠开始转动,丝杠转动之后带动碾压块;此时可以分别控制两个对应的第三电机,带动碾压块推动到研磨箱最边缘一侧;在该侧进行多次碾压,将饵料碾碎;此时将两遍碾压次数控制不一致,任一边比另外一边多碾压指定次数,该指定次数可为十次;以保持两侧饵料不同的碎裂程度;之后第二电机驱动伸缩杆伸缩,带动堵块移动,此时堵块从漏料口上移开;
[0034]此时重新推动第三电机带动丝杠转动,碾压块将饵料推动从漏料口上漏下,落入到第一空仓内;第一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带动第一空仓转动,此时饵料被从第一空仓内脱出;最后饵料从下料板的下料通孔内下落,进入到培育箱内,此时下料通孔还可以对饵料进行筛选,同时细致的饵料会进入培育箱内,进行喂养。
附图说明
[003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培育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培育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锁紧开口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料斜块、下料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箱(1)及其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于驱动培育箱(1)进行喂养;所述培育箱(1)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有对称的下料组件(2);其中,所述下料组件(2)固定在培育箱(1)上端的下料斜块(201),所述下料斜块(201)为三角形斜块,所述下料斜块(201)内置有下料空腔(202),下料空腔(202)前端设置有下料板(203);下料斜块(201)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定时下料组件;其中,所述定时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基座(3),所述下料基座(3)底部开设有斜饵空腔(301),所述斜饵空腔(301)两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02),该转动轴(302)由第一电机驱动控制转动,所述转动轴(302)前端还固定连接有卡位块(303);所述转动轴(302)上套接有下料仓块(4),所述下料仓块(4)中部设置有第一空仓(401),所述斜饵空腔(301)上端设置有与下料基座(3)一体成型的研磨箱(5),所述研磨箱(5),所述研磨箱(5)为中空箱子,所述研磨箱(5)底部还开设有漏料口(501),漏料口(501)为方形口,漏料口(501)在研磨箱(5)一侧,研磨箱(5)靠近该漏料口(501)的侧壁开设有锁紧开口(502),该锁紧开口(502)与漏料口(501)贯通,且宽高度保持一致;所述锁紧开口(502)内滑动设置有堵块(503),堵块(503)与漏料口(501)尺寸保持一致,且该堵块(503)通过外设的伸缩杆驱动控制,该伸缩杆为第二电机驱动伸出或者收回;所述研磨箱(5)内部还固定连接有丝杠(504),该丝杠(504)由第三电机驱动控制,丝杠(504)上螺纹连接有碾压块(505),所述碾压块(505)与研磨箱(5)内部尺寸一致;所述碾压块(505)上开设有螺纹通孔(506),所述螺纹通孔(506)与丝杠(504)螺纹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板(203)上开设有若干个下料通孔(2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空仓(401)为圆弧形空仓;所述下料仓块(4)为一方形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饵料自动投喂的对虾苗种中间培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仓块(4)两侧还开设有第一嵌入孔(402),所述第一嵌入孔(402)前端开设有横贯第一嵌入孔(402)的限位槽(403);第一嵌入孔(402)与转动轴(302)相互配合且尺寸保持一致,限位槽(403)与卡位块(303)相互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声韩峰杨正锋钱平范征宇韩冰杨剑
申请(专利权)人:巨大江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