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400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包括承印物,承印物上部设置有吸风腔,吸风腔底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毛刷,两个毛刷与承印物上表面相接触;吸风腔顶部连接有吸风管,承印物上表面设置有吹风腔,吹风腔底部开设有气流孔,吹风腔两侧水平连接有第一吹风细管,第一吹风细管端部连接第二吹风细管,第二吹风细管端部通过第三吹风细管连接,第三吹风细管中部连接吹风粗管,吹风粗管连接空气压缩机或单叶轮变频高压风机。采用刀式气流粉尘纸屑拦截装置进行拦截增强,其动力来源于其上方粗细两种吹风管道,吹风粗管可以提供恒定的风压。该清除装置的除尘效果更好,保证了承印物表面的清洁度,从而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印品。的印品。的印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刷复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印刷是将印版图文转印到承印物如纸张上的油墨复制技术。最终印品的质量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承印物表面的清洁度是影响印品质量程度比较大的一种。如需得到比较优秀的印品,承印物表面的清洁度问题必须解决,其解决方法就是在承印物印刷前对承印物进行表面粉尘清洁。现有的印刷机承印物表面除尘装置如:中国专利《一种印刷除尘装置》(申请号CN201921788301.X,公开号CN211307895U,公开日2020.08.21)、中国专利《一种纸板印刷除尘装置》(申请号CN202020035662.3,公开号CN211843641U,公开日2020.11.03)、中国专利《一种标签印刷机的除尘装置》(申请号CN201921428148.X,公开号CN211031681U,公开日2020.07.17)、中国专利《一种高效的纸张印刷用除尘装置》(专利号CN202010757097.6,公开号CN111890792A,公开日2020.11.06)和中国专利《一种用于瓦楞纸箱印刷机的搓动式毛刷除尘装置》(专利号CN202010416141.7,公开号CN111688366A,公开日2020.09.22)。
[0003]以上提到的现有承印物表面除尘装置的除尘原理是先通过毛刷将杂尘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吸附通道进行清除。虽然此类装置可以达到最终除尘的目的,但是除尘效果不够明显,效果比较差。不管是拦截能力还是阻拦能力都不足以将承印物表面的杂尘清理干净,影响最终的印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解决了现有除尘装置除尘效果差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包括承印物,承印物上部设置有吸风腔,吸风腔底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毛刷,两个毛刷与承印物上表面相接触;吸风腔顶部连接有吸风管,承印物上表面还设置有刀式气流除尘管。
[0006]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7]刀式气流除尘管包括设置在承印物上表面的吹风腔,吹风腔底部与承印物上表面相接触,吹风腔底部开设有气流孔,气流孔靠近吸风腔,吹风腔两侧通过法兰水平连接有第一吹风细管,两个第一吹风细管端部均通过第一螺纹弯头竖直连接第二吹风细管,两个第二吹风细管端部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三吹风细管连接,第三吹风细管中部连接吹风粗管,吹风粗管连接空气压缩机或单叶轮变频高压风机。
[0008]气流孔呈倾斜设置,且气流孔与吹风腔底部的夹角为30

60
°

[0009]第三吹风细管与两个第二吹风细管均通过第二螺纹弯头连接。
[0010]两个法兰均通过螺钉固定在吹风腔两侧。
[0011]第一吹风细管、第二吹风细管和第三吹风细管的内径均相同;吹风粗管的横截面积是第一吹风细管横截面积的2倍。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的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根据以往除尘装置拦截能力差的原因,采用刀式气流粉尘纸屑拦截装置进行拦截增强。刀式气流拦截动力来源于其上方粗细两种吹风管道,吹风粗管外接空气压缩机或单叶轮变频高压风机,可以提供恒定的风压。刀式气流有足够稳定的风力可以对粉尘纸屑做进一步的拦截,因此该清除装置的除尘效果更好,保证了承印物表面的清洁度,从而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印品。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

A方向的刀式气流除尘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毛刷,2.吸风腔,3.吸风管,4.吹风粗管,5.第一螺纹弯头,6.第一吹风细管,7.法兰,8.吹风腔,9.气流孔,10.承印物,11.第二吹风细管,12.第三吹风细管,13.第二螺纹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承印物10,承印物10上部设置有吸风腔2,吸风腔2底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毛刷1,两个毛刷1与承印物10上表面相接触;毛刷1与承印物10的接触部分为弯曲状,吸风腔2顶部连接有吸风管3,吸风管3为粉尘纸屑的清除提供吸附动力。承印物10上表面还设置有刀式气流除尘管,如图2所示,刀式气流除尘管包括设置在承印物10上表面的吹风腔8,吹风腔8底部与承印物10上表面相接触,吹风腔8底部开设有气流孔9,气流孔9呈倾斜设置,且气流孔9与吹风腔8底部的夹角为30

60
°
,气流孔9靠近吸风腔2,气流孔9吹出的气流对承印物表面的粉尘纸屑起到强化拦截作用。吹风腔8两侧通过法兰7水平连接有第一吹风细管6,两个法兰7均通过4个螺钉固定在吹风腔8两侧;两个第一吹风细管6端部均通过第一螺纹弯头5竖直连接第二吹风细管11,两个第二吹风细管11端部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三吹风细管12连接,第三吹风细管12与两个第二吹风细管11均通过第二螺纹弯头13连接;第三吹风细管12中部连接吹风粗管4,吹风粗管4可连接空气压缩机或单叶轮变频高压风机为吹风腔8提供恒定的风量。
[0019]第一吹风细管6、第二吹风细管11和第三吹风细管12的内径均相同;吹风粗管4的横截面积是第一吹风细管6横截面积的2倍。
[0020]本专利技术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其具体工作原理是:
[0021]承印物10输送方向为V,经毛刷1收集其表面的粉尘纸屑,收集的杂尘在吸风腔2中间。同时吹风粗管4、第一吹风细管6、第二吹风细管11和第三吹风细管12输送稳定风量,驱动吹风腔8通过气流孔9向承印物10表面吹风,对其表面杂尘进一步清除,所有的杂尘经吸风管3被统一吸附清除,实现除尘目的。气流孔9吹出的气流形成气刀形式对承印物表面杂尘进行强化拦截实现除尘目的。气流孔9大小均匀,以此提供大小完全相同的风量,保证承印物表面杂尘清除程度的均匀性。吹风腔8两端与两种形式的吹风管相连,吹风粗管4作为
输送风量的主管道,上端与空气压缩机或单叶轮变频高压风机相连,提供恒定风压;下方与比其自身横截面积小一半的吹风细管相连。每段吹风细管之间通过螺纹弯头连接,螺纹弯头为内丝结构,可以更加便捷的安装在吹风细管端口处。
[0022]本专利技术的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主要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
[0023]首先解决了承印物表面杂尘清理不彻底的问题。现有众多承印物表面杂尘清除装置都是单一的利用毛刷对承印物表面杂尘进行收集,然后利用吸风管进行吸附清除。本专利技术利用除毛刷和吸风管的装置之外,又增加了一种刀式气流结构,该结构提供稳定的风量,风量呈现一定角度的对承印物表面的杂尘进行二次拦截,增强了杂尘清除的完全性,解决了杂尘清理不彻底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印物(10),所述承印物(10)上部设置有吸风腔(2),所述吸风腔(2)底部可拆卸连接有两个毛刷(1),两个所述毛刷(1)与承印物(10)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吸风腔(2)顶部连接有吸风管(3),所述承印物(10)上表面还设置有刀式气流除尘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物表面粉尘纸屑气刀式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式气流除尘管包括设置在承印物(10)上表面的吹风腔(8),所述吹风腔(8)底部与承印物(10)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吹风腔(8)底部开设有气流孔(9),气流孔(9)靠近吸风腔(2),所述吹风腔(8)两侧通过法兰(7)水平连接有第一吹风细管(6),两个所述第一吹风细管(6)端部均通过第一螺纹弯头(5)竖直连接第二吹风细管(11),两个所述第二吹风细管(11)端部通过水平设置的第三吹风细管(12)连接,所述第三吹风细管(1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昕林鹏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