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389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包括手持外壳体、连接在手持外壳体一端的帽体及连接在手持外壳体远离帽体端部的针头组件,所述针头组件包括针头和固定在针头一端的针帽,所述针帽的两侧设有卡扣,所述手持外壳体靠近针头一端设有卡槽与卡扣配合卡接,所述手持外壳体内部设有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的一端伸出帽体设置,所述第一连动杆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块,所述第二连动杆两端分别设有卡环和连接环,所述卡环卡接在两个限位块之间,所述连接环内套设有导向管,所述第二连动杆与导向管同轴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可以方便、快捷更换针头,针头无任何旋转、滑移,实现了稳固、可靠的对接。可靠的对接。可靠的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乳腺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乳腺癌患者不在少数。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乳腺癌的研究极为重视。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对不可触及的病灶进行病理检查、精准定位,是最有效、最重要的环节。是乳腺癌患者能否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
[0003]对于不幸罹患乳腺癌,又不得不施行乳腺切除术的女性来说,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保乳术,很好地解决了部分病人既要保留住女性自信象征的乳房,又要确实地切除肿瘤,减少转移和复发的问题。而在保乳术治疗乳腺疾病的过程中,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4]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是目前用于乳腺疾病术前病理检查、精准定位的常用器械。如乳腺肿块,在乳腺透视下(X线or超声)执行的一种术前操作,定位隐匿性乳腺病灶,从而使保乳手术更安全快捷,并且切口创伤小,先由影像科医生及其助手在乳腺手术前用乳腺定位针将其导丝放入乳腺病灶处,从而定位其部位和范围;再由外科医生根据导丝的指引准确地找到病灶,从而做到小切口,极大减少正常组织的切除量。另外,一些乳腺肿瘤经过药物治疗等术前治疗后,性状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为了对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医生需要对药物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位置等信息有着精确的掌控,这也需要通过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来实现。
[0005]目前已经上市销售的,可供临床使用的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品种非常少,该细分市场几乎被美国巴德公司的产品所垄断。市场缺乏其它进口或国产的类似产品。由于进口产品是一根针放置一个标记物,一次性使用。临床治疗中如淋巴结清扫,一台手术要放2

4个标记物。乳腺癌切除,用来标记边缘,每台手术要放5个左右标记物。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也要放置4个以上标记物。这样完成一次乳腺疾病的保乳术治疗,就要用到多个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一个针里只装一个标记物)。单个进口产品价格高昂,加之多个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总体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的费用过高,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0006]因此,如果能专利技术一种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它用来储藏标记物的针头部分是可以更换的,而手柄部分是可重复使用的。一个手柄配合多个可换的针头,无菌包装在一起。这样的一个可换针头的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就可以通过更换针头的方法实现放置多个标记物的目的。可满足一台乳腺疾病治疗手术对标记定位的需要。单个产品成本控制好的话,功能上相当于多个进口产品。将使该保乳术治疗中,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的费用降低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这将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为广大女性乳腺疾病患者造福。
[0007]公开号为CN 109009344 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可换针的穿刺定位器,它也是由本专利技术人参与设计的一款产品。虽然可换针的理念是相近的,但是技术方案却不同。具体来说,该专利文件公开了针头和手柄之间的连接采用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是螺合连接。即
针头塑料件的外周形成一道以上的螺纹,而手柄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里有内螺纹与针头上的外螺纹相对应,实现螺合连接。这种设计的缺陷有二项,一是医生在术中戴着橡胶手套,手套粘满了血液和脂肪,本来拧细小的螺纹操作不便。因此螺纹的道数不易设计过多,否则医生换一次针,光拧螺纹就费时费力。连着换好几个针头,既浪费宝贵的手术时间,又操作非常不便利。而如果螺纹道数设计过少的话,比如2至3圈螺纹,那么针头与手柄的连接会显得松动,不牢靠。这比如两根钢管之间的连接,仅用2至3圈螺纹,这样对中性和刚性都会很差,连接不牢靠。二是靠螺纹把针头拧在手柄上,无法保证针尖的方向始终与手柄的开关在一个视线角度上。这一点在手术操作中非常重要。医生要在透视下释放乳腺组织标记物,希望在推动定位针手柄上开关时,能清楚地观察到标记物从针尖的切削面方向被推出,从而定位在准确位置。这就要求定位针在设计制造时,针尖的方向(切削面)始终与手柄开关在一个视线角度上。这种要求,在不换针,一次性使用的定位针上比较容易实现。而在可换针的定位针上则比较难实现。上述螺合连接就无法保证这一项要求。在乳腺组织标记定位针上,经过实物验证,螺合连接的不足是,极容易导致因为针头与手柄对中性差而使得中心推杆在推放标记物的时候出现卡顿、错位,导致操作失败。并且针头随着螺纹旋转,无法保证针尖方向始终与手柄开关在一个视线角度。故螺合连接有它固有的缺陷。
[0008]该专利技术第二种针头与手柄连接设计了一种复杂的卡合机构。在针头与手柄之间又增加了一个转接头,转接头内部均设置了弹簧机构。这使得产品的结构设计进一步复杂化,可靠性大大降低。也增加了制造难度和成本。并且使得换针操作并不便捷。具体原因按其实施例分析如下,该案实施例2结构中,针头连接部位12A的外周是光滑锥形面,22A相当与一个四瓣卡爪,当弹簧处于压缩状态(22A向后推),22A 卡爪张开,中间可换针头可以取下或装上,实现换针。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22A呈自由状态),22A卡爪会夹紧可换针头。该实施例方案的不足是弹簧小,夹紧力不够,针头易拔出。受手柄部分空间限制,弹簧也没有加大的空间。另外就是同样无法保证针头的方向性。夹紧针头的换针操作中,针尖方向在360度方向上任意旋转,没法固定一个方向。
[0009]该案实施例3结构中,受手柄连接端空间限制,弹簧组件29非常短,按钮28的行程非常有限,因此施加在按钮机构28凸起上的弹力非常小。而针头与手柄的连接全凭按钮机构28上的凸起和针头10B上的凹槽嵌合。接触受力面积太小,通过弹簧施加在凸起上的弹力太小。导致连接非常不闹靠。经实物验证,针头连接后,不用按下按钮,轻轻一拔,就能拔出针头,手柄对针头的锁定失败。而弹簧受空间限制没法再加大。可以说,这种设计既复杂,又效果差。针头与手柄的连接,仅靠针头上一个小凹槽和按钮上的一个小凸起之间的嵌合,接触受力面积是不够的。而这种嵌合力量又非常弱小。一旦针头与手柄连接不闹靠,造成手术中针头掉落或者医生在拔出定位针时,针头脱落遗留在乳房内,这对医生和患者来说,均是不可接受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能够实现了稳固、可靠的对接。
[0011]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包括手持外壳体、连接在手持外壳体一端
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如图1

5所示,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包括手持外壳体1、连接在手持外壳体1一端的帽体2及连接在手持外壳体1远离帽体2端部的针头组件3,所述手持外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连动杆4 和第二连动杆5,所述第一连动杆4的一端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换针头的组织标记物输送装置,包括手持外壳体(1)、连接在手持外壳体(1)一端的帽体(2)及连接在手持外壳体(1)远离帽体(2)端部的针头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外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连动杆(4)和第二连动杆(5),所述第一连动杆(4)的一端伸出帽体(2)设置,所述第一连动杆(4)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限位块(6),所述第二连动杆(5)两端分别设有卡环(7)和连接环(8),所述卡环(7)卡接在两个限位块(6)之间,所述连接环(8)内套设有导向管(9),所述第二连动杆(5)与导向管(9)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动杆(5)靠近导向管(9)的一端套设有弹簧(10)且弹簧(10)远离第二连动杆(5)的端部套设在导向管(9)的外侧,所述手持外壳体(1)远离帽体(2)的端部为阶梯口,所述导向管(9)远离帽体(2)的端部为阶梯状且卡设在阶梯口内,所述针头组件(3)包括针头(31)和固定在针头(31)一端的针帽(32),所述针帽(32)的两侧设有卡扣(11),所述手持外壳体(1)靠近针头(31)一端设有卡槽(12)与卡扣(11)配合卡接,所述针头(31)内设有引物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益明星郭子学
申请(专利权)人:众智医械北京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