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83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所述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废旧棉织品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棉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

技术介绍

[0002]棉纱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纱本身的捻度会使纤维自然而紧密的抱合在一起,因而非常有利织造或针织,其中纱的捻度与纱的直径有关,测量的方式是由每一寸纱中有几转来决定,并以低、中或高来表示,通常捻度愈高即纱的转数越多的,表示纱的强度愈好,低捻纱常用来制造平滑,光泽或柔软无光的织物,反之,具皱摺感或表面粗硬的织物则需要高捻纱来制造。
[0003]再生棉纱是以回收的废旧纺织品为原材料,通过添加其他辅助料制成的棉纱,实现废物回收利用,节约有限资源,而现有技术中,再生棉纱只是简单的将废旧原料制成棉纱使用,多只能用于一些品质较低的纺织物中,其整体的性能表现的不够理想,例如其防水性和抗菌性较弱,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人们日常服饰中。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解决了现有的混纺再生棉纱多只能用于一些品质较低的纺织物中,其防水性和抗菌性较弱,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人们日常服饰中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
[0007]废旧棉织品25

30份,棉纱边角料15

20份,棉纤维12r/>‑
16份,聚酯纤维10

13份,聚乙烯纤维8

10份,胶黏纤维6

10份,苎麻纤维5

8份,银纤维4

7份,竹炭纤维4

6份,含氟丙烯酸酯5

9份,纳米二氧化钛3

5份,脂肪胺聚氧乙烯醚2

4份,聚丙烯酸2

5份,甘油硬脂酸酯1

2份。
[0008]优选的,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废旧棉织品30份,棉纱边角料15份,棉纤维12份,聚酯纤维10份,聚乙烯纤维10份,胶黏纤维10份,苎麻纤维5份,银纤维7份,竹炭纤维4份,含氟丙烯酸酯5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脂肪胺聚氧乙烯醚2份,聚丙烯酸5份,甘油硬脂酸酯1份。
[0009]优选的,所述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首先将废旧棉织品和棉纱边角料放入温水中浸泡30

45分钟,之后用清水对废旧棉织品和棉纱边角料进行清洗2

3次,将其外部的杂质灰尘清洗干净,清洗完成之后取出放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之后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得到干净的再生原料;
[0011]S2、将S1中的再生原料放入破碎机中,将其打碎成纤维状,之后与棉纤维均匀混合,并同时加入甘油硬脂酸脂,然后经过纺纱工艺制成一次混合棉纱;
[0012]S3、将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胶黏纤维均匀混合在一起,并倒入含氟丙烯酸酯,进行加热浸泡处理,直至温度升高至40

45℃后,再加入纳米二氧化钛,并在同一方向进行搅拌混合,直至温度升高至60

65℃后,再将其取出并置于室内进行自然冷却晾干,再经过纺纱工艺制成防水备料;
[0013]S4、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聚丙烯酸倒入容器中并均匀搅拌混合,然后进行加热处理,直至温度升高至30

35℃后,加入混合溶液总体积四分之一的纯净水,继续加热搅拌,直至温度升高至50

55℃后,停止加热并进行冷却,得到浸泡溶液;
[0014]S5、将苎麻纤维、银纤维和竹炭纤维混合在一起,通过纺纱工艺将其制成混合棉纱,然后将抗菌备料放入S4中的浸泡溶液中浸泡1

2小时,通过水浴加热使得浸泡溶液保持恒温状态,之后将混合棉纱取出,并将多余的溶液挤出,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得到抗菌备料;
[0015]S6、将S2中的一次混合棉纱、S3中制得的防水备料以及S5中制得的抗菌备料混合在一起,通过纺纱工艺将其制成棉纱半成品,然后再将其放入S4中的浸泡溶液中进行二次浸泡处理,浸泡1

2小时后取出,并将多余水分挤出,放置在室内进行自然晾干,得到棉纱成品;
[0016]S7、将S6中的棉纱成品收集起来,分别经过牵伸、加捻和卷绕操作,制成所需的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
[0017]优选的,所述S1中温水的温度为40

45℃,使用温水浸泡能够使得废旧棉织品和棉纱边角中杂质和灰尘软化,便于将废旧棉织品和棉纱边角快速清洗干净。
[0018]优选的,所述S3中加入含氟丙烯酸酯需将各纤维原料浸没,在加热过程中若溶液体积减少,需及时补充,使得各纤维原料能够充分的与含氟丙烯酸酯接触,增加浸泡效果。
[0019]优选的,所述S4中在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聚丙烯酸混合溶液加热时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在加热过程中同时进行搅拌,最终得到的浸泡溶液应为无色透明的粘稠状,若溶液粘稠度过稀,则需要继续进行加热。
[0020]优选的,所述S5中在浸泡时浸泡溶液的温度维持在40

45℃之间,在对棉纱烘干时烘干温度为60

70℃,烘干20

25分钟即可。
[0021]优选的,所述S6中制得的棉纱半成品为粗纱,浸泡时的溶液为所述S5中剩余的浸泡溶液,晾干时需室内温度应为22

25℃,晾干时间为2

3天。
[0022]优选的,所述S1中用于对清洗之后的废旧棉织品和棉纱边角料进行脱水的脱水机,所述脱水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四个支撑柱和八个滑杆,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表面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套接于所述滑杆的外表面,所述滑杆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滑块的一侧套接有弹性件,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套接有支撑弹簧。
[0023]优选的,所述机体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四个滑槽,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内表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两个移动槽,所述连接柱的外部与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离心转桶。
[002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该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主要由废旧
棉织品、棉纱边角料、棉纤维、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胶黏纤维、苎麻纤维、银纤维、竹炭纤维组成,其中通过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胶黏纤维配合使用,经过构成含氟丙烯酸酯浸泡处理,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废旧棉织品25

30份,棉纱边角料15

20份,棉纤维12

16份,聚酯纤维10

13份,聚乙烯纤维8

10份,胶黏纤维6

10份,苎麻纤维5

8份,银纤维4

7份,竹炭纤维4

6份,含氟丙烯酸酯5

9份,纳米二氧化钛3

5份,脂肪胺聚氧乙烯醚2

4份,聚丙烯酸2

5份,甘油硬脂酸酯1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废旧棉织品30份,棉纱边角料15份,棉纤维12份,聚酯纤维10份,聚乙烯纤维10份,胶黏纤维10份,苎麻纤维5份,银纤维7份,竹炭纤维4份,含氟丙烯酸酯5份,纳米二氧化钛3份,脂肪胺聚氧乙烯醚2份,聚丙烯酸5份,甘油硬脂酸酯1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抗菌的混纺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废旧棉织品和棉纱边角料放入温水中浸泡30

45分钟,之后用清水对废旧棉织品和棉纱边角料进行清洗2

3次,将其外部的杂质灰尘清洗干净,清洗完成之后取出放入脱水机中进行脱水处理,之后放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得到干净的再生原料;S2、将S1中的再生原料放入破碎机中,将其打碎成纤维状,之后与棉纤维均匀混合,并同时加入甘油硬脂酸脂,然后经过纺纱工艺制成一次混合棉纱;S3、将聚酯纤维、聚乙烯纤维、胶黏纤维均匀混合在一起,并倒入含氟丙烯酸酯,进行加热浸泡处理,直至温度升高至40

45℃后,再加入纳米二氧化钛,并在同一方向进行搅拌混合,直至温度升高至60

65℃后,再将其取出并置于室内进行自然冷却晾干,再经过纺纱工艺制成防水备料;S4、将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聚丙烯酸倒入容器中并均匀搅拌混合,然后进行加热处理,直至温度升高至30

35℃后,加入混合溶液总体积四分之一的纯净水,继续加热搅拌,直至温度升高至50

55℃后,停止加热并进行冷却,得到浸泡溶液;S5、将苎麻纤维、银纤维和竹炭纤维混合在一起,通过纺纱工艺将其制成混合棉纱,然后将抗菌备料放入S4中的浸泡溶液中浸泡1

2小时,通过水浴加热使得浸泡溶液保持恒温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颍上县富颍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