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76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构建临时平台,在横梁上设置橡胶垫片,采用汽车吊将预制板由两侧对称式同时进行吊装至设计位置;步骤A2,对相邻的预制板向外延伸加强筋采用单面搭焊,相邻所述预制板之间间隙与承载梁形成填充腔,在所述填充腔内建筑填CF50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形成湿接缝;步骤A3,对预制桥面板进行凿毛清理,现场绑扎钢筋网片,并铺设至预制桥面板及接缝处,对所述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预制板进行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利用汽车吊及临时平台,将桥面施工荷载传递到拱桥承重主框架上,简单、实用,造价低,可大面积使用,能有效克服叠合板未施工前,桥面板厚度薄、承载力的不足。承载力的不足。承载力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拱桥桥面板施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拱桥以其跨越能力大、经久耐用、节约成本、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等特点,一直以来受着来自全世界的喜爱,其中的钢拱桥利用钢梁的特点提高了桥梁的整体刚度,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用量,同时减轻了桥梁自重,而作为桥跨承重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桥面板,其施工方法也得到了各个方面的研究,现浇板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但是费工,需要大量的模板,施工周期长生产,预制构件制作不受季节及气候限制,可提高构件质量且施工速度快可节省大量模板和支撑,但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抗渗性差,而叠合板很好结合了二者优点。叠合板在施工时,也存在桥面板重量重,吊装安全风险大;桥面板薄,不能承受较大施工荷载;高温施工湿接缝养生防止开裂等技术难点,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叠合板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克服预制板厚度薄、承载力不足的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A1,构建临时平台,在横梁上设置橡胶垫片,采用汽车吊将预制板由两侧对称式同时进行吊装至设计位置;
[0006]步骤A2,对相邻的预制板向外延伸加强筋采用单面搭焊,相邻所述预制板之间间隙与承载梁形成填充腔,在所述填充腔内建筑填CF50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形成湿接缝;
[0007]步骤A3,对预制桥面板进行凿毛清理,现场绑扎钢筋网片,并铺设至预制桥面板及接缝处,对所述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
[0008]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临时平台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次梁相连,且所述主梁和所述次梁为25号工字钢。
[0009]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在步骤A1中,吊装桥梁两端第1跨次纵梁和桥面板时,以边拱现浇混凝土板作为汽车吊的吊装平台;在吊装桥梁两端第2跨至第15跨次纵梁和桥面板时,以搭设的所述临时平台作为汽车吊的吊装平台。
[0010]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临时平台与所述预制桥面板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横梁,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平行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板边缘的加强部,所述第二横梁架设在所述第一纵梁之间,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均为14号工字钢。
[0011]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在步骤A1中,汽车吊对预制板吊装时,在所述预制板上中心对称设置绑带,汽车吊的钢丝绳分别与所述绑带相连,且所述汽车吊的吊钩处于所述预
制板的中心对称位置。
[0012]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在步骤A1中,吊装预制板时,以先中间后两边的原则,从每跨的中间均匀对称向吊杆方向有序安装。
[0013]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在步骤A2中,相邻的预制板向外延伸加强筋,先点焊再采用单面搭焊,焊接长度大于或等于10d。
[0014]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在步骤A3中,钢筋网片采用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相互经纬交叉绑结,且横向钢筋与所述纵向钢筋交叉点用火烧丝绑扎点焊。
[001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在步骤A3中,钢筋网片的下保护层采用砼强度等级砂浆垫块支垫,所述砼强度等级砂浆垫块呈梅花形均匀布设。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通过预制板进行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利用汽车吊及临时平台,将桥面施工荷载传递到拱桥承重主框架上,简单、实用,造价低,可大面积使用,能有效克服叠合板未施工前,桥面板厚度薄、承载力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拱桥桥面叠合板的正视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的流程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临时平台的安装主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临时平台的俯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临时平台与支撑结构的安装侧视图;
[0022]图6为本法民的临时平台与支撑结构的安装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其中,本专利技术的钢拱桥桥面叠合板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即本专利技术的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包括预制板20和现浇板30,预制板20的两端搭设于两个承载梁10上,且预制板20靠近承载梁10一侧端面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凹槽21,以达到降低桥面板整体重力的目的方便其吊装。而预制板20的边缘向外延伸有加强筋22,相邻两个预制板20的加强筋22相互连接,且在同一个承载梁10上的两个相邻预制板20与承载梁10之间形成填充腔23,现浇板30一体成型设置于相邻预制板20上部,且现浇板30填充于填充腔23。
[0025]本专利技术的钢拱桥桥面叠合板,通过采用预制板20与现浇板30相结合,通过预制板20以降低现场浇筑造成模板过多,工程量大的问题,并结合现浇板30可以实现对预制板20的连接,保证预制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由于预制板20设置在承载梁10上,因此,预制板20可以为现浇板30形成底部模板,进行现浇时,仅仅需要在桥面板的周边设置模板即可完成其现场浇筑,浇筑方便快捷。而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板20的周边设有加强筋22,通过加强筋22相互连接,可以实现预制板20之间的连接,且加强筋22相互连接形成了现浇板30的中间筋,进一步保证其连接强度,将相邻的预制板20形成了一个整体,从而以保证预制板20之间连接强度,提高桥面板的承载强度。
[0026]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板20的中部设有凹槽21,因此,导致预制板20的强度相对较弱,这给其吊装产生了一定难度。针对该结构,请参阅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27]步骤A1,构建临时平台40,在横梁上设置橡胶垫片,采用汽车吊将预制板20由两侧对称式同时进行吊装至设计位置;
[0028]步骤A2,对相邻的预制板20向外延伸加强筋22采用单面搭焊,相邻预制板20之间间隙与承载梁10形成填充腔23,在填充腔23内建筑填CF50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形成湿接缝;
[0029]步骤A3,对预制桥面板进行凿毛清理,现场绑扎钢筋网片,并铺设至预制桥面板及接缝处,对所述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
[0030]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步骤A1中,本专利技术的临时平台40包括主梁41和次梁42,主梁41平行设置并通过次梁42相连,且主梁41和次梁42为25号工字钢,具体结构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
[0031]在进行预制板20吊装时,鉴于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未形成组合梁整体受力,不能行走大型起重设备,为方便次纵梁和预制板20吊装就位,拟搭设临时平台40作为吊装次纵梁和桥面的吊装平台,其中,在吊装桥梁两端第1跨次纵梁和预制板20时,以边拱现浇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构建临时平台,在横梁上设置橡胶垫片,采用汽车吊将预制板由两侧对称式同时进行吊装至设计位置;步骤A2,对相邻的预制板向外延伸加强筋采用单面搭焊,相邻所述预制板之间间隙与承载梁形成填充腔,在所述填充腔内建筑填CF50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形成湿接缝;步骤A3,对预制桥面板进行凿毛清理,现场绑扎钢筋网片,并铺设至预制桥面板及接缝处,对所述钢筋网片上浇筑混凝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平台包括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次梁相连,且所述主梁和所述次梁为25号工字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1中,吊装桥梁两端第1跨次纵梁和桥面板时,以边拱现浇混凝土板作为汽车吊的吊装平台;在吊装桥梁两端第2跨至第15跨次纵梁和桥面板时,以搭设的所述临时平台作为汽车吊的吊装平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拱桥桥面叠合板吊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平台与所述预制桥面板之间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纵梁和第二横梁,两个所述第一纵梁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华强高云马梅李学强苏鑫秦翔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