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70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桶,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及垃圾桶框架,上箱体具有用于垃圾投掷的门板、垃圾识别系统及垃圾运输机构,下箱体为多个垃圾区分机构,上箱体与下箱体均安装于垃圾桶框架并与垃圾桶框架相互配合;垃圾识别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显示装置、AI识别模块及电源,电源为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显示装置及AI识别模块供电,AI识别模块对垃圾进行采集特征并建立三维模型,并将建立的三维模型与编程系统中预先录入的垃圾图像进行特征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系统控制垃圾运输机构将垃圾运输至对应的垃圾区分机构内。该垃圾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减轻垃圾分类过程的劳动强度,提高分类效率。提高分类效率。提高分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回收
,具体是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垃圾桶,该垃圾桶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减轻垃圾分类过程的劳动强度,提高分类效率,且该垃圾桶结构巧妙紧凑,能够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上述垃圾桶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垃圾桶,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及垃圾桶框架,所述上箱体具有用于垃圾投掷的门板、用于垃圾识别的垃圾识别系统及用于垃圾运输的垃圾运输机构,所述下箱体为用于垃圾区分后存放的多个垃圾区分机构,所述上箱体与所述下箱体均安装于所述垃圾桶框架并与所述垃圾桶框架相互配合;所述垃圾识别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显示装置、AI识别模块及电源,所述电源为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显示装置及AI识别模块供电,AI识别模块对垃圾进行采集特征并建立三维模型,并将建立的三维模型与编程系统中预先录入的垃圾图像进行特征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系统控制垃圾运输机构将垃圾运输至对应的垃圾区分机构内。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箱体内安装有上层承载板,所述垃圾运输机构安装于所述上层承载板上,所述垃圾运输机构包括带轮系统、传送带系统及平面轴承系统,所述带轮系统带动所述传送带系统将垃圾运输至所述垃圾区分机构内。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带轮系统包括第二舵机、第二舵机固定板、主动小带轮、从动大带轮及皮带,所述主动小带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二舵机依靠所述第二舵机固定板固设于所述上层承载板上,所述皮带连接于所述主动小带轮与所述从动大带轮之间。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带轮系统与所述传送带系统之间设有主动滚筒轴,所述传送带系统包括四个滚筒轴承座、带轮滚筒、从动滚筒轴及平带,所述主动滚筒轴穿设在所述从动大带轮内并延伸至所述带轮滚筒内,所述滚筒轴承座安装于所述上层承载板上,所述带轮滚筒与所述从动大带轮相配合设置用于带动所述平带。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面轴承系统包括平面轴承,所述平面轴承安装于所述上层承载板下方,当所述垃圾桶框架内的第二舵机运作后,所述平面轴承控制所述上箱体转动,并将特征对比完成后的垃圾投进对应的垃圾区分机构内。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箱体外罩设有外罩壳,所述平带侧边设有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外立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安装于所述门板下方。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区分机构为四个,四个横截面呈扇形的垃圾区分机构沿所述垃圾桶框架一周组装形成柱状的垃圾桶。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箱体与所述垃圾桶框架之间设有滑动装置,所述下箱体可滑动安装于所述垃圾桶框架上。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装置为滑轨,所述滑轨固设于所述下箱体底部,所述垃圾桶框架形成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相适配设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垃圾桶框架底部设有万向装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垃圾桶,通过设置垃圾识别系统与多个垃圾区分机构,并将垃圾区分机构一同安装在垃圾桶框架上,结构巧妙,自动化程度高,既能智慧地自我识别分类垃圾,又能尽量的缩小占地空间,用户只要按照垃圾桶工作流程,简单地遵循指示运作,只需认为丢垃圾,在识别以及倾倒都是垃圾桶自动工作,省时省力的同时,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智能化与效益化,从家庭层面解决垃圾分类困难的问题,有利于上述垃圾桶在市场上的推广及应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实施例中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俯视图;
[0017]图3是实施例中垃圾桶中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实施例中垃圾桶中垃圾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实施例中垃圾桶中第二舵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实施例中垃圾桶中第二舵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实施例中垃圾桶中上层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实施例中垃圾桶识别模块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垃圾区分机构;1

1、底板;1

2、隔板;1

3、定位板;1

4、底部套筒; 1

5、支撑阶梯杆;1

6、转盘承载板;1

20、滑轨;1

21、万向装置;4、垃圾运输机构;4

1、上层承载板;4

6、第二舵机固定板;4

7、主动小带轮;4

8、第二舵机;4

10、皮带;4

11、主动滚筒轴;4

12、从动大带轮;4

13、轴承座;4

16、带轮滚筒;4

18、平带;4

19、从动滚动轴;5、外罩壳;6、第一挡板;7、第二挡板;8、第一舵机;9、上箱体;10、下箱体; 11、U型板;16、门板;17、垃圾桶框架;19、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垃圾桶,包括上箱体9、下箱体10及垃圾桶框架17,上箱体9具有用于垃圾投掷的门板16、用于垃圾识别的垃圾识别系统及用于垃圾运输的垃圾运输机构4,上述垃圾识别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8、显示装置、AI识别模块及电源,第一舵机8靠近门板16处安装用于控制门板16的打开与关闭,为了保证第一舵机8结构的稳定性,将第一舵机8安装在U型板11上,提示装置为蜂鸣器或者语音提示,显示装置为
显示器用来显示垃圾桶内部的容量等,上述电源为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8、显示装置及AI识别模块供电,AI识别模块可为摄像头用于对垃圾进行采集特征并建立三维模型,并将建立的三维模型与编程系统中预先录入的垃圾图像进行特征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系统控制控制门板16打开使垃圾落入上箱体9内,并通过垃圾运输机构4将垃圾运输至对应的垃圾区分机构1内,即上箱体9由检测摄像头、同步带轮、滚筒和平带等主要构成,负责垃圾的投掷与检测以及检测之后的传动。
[0026]为了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箱体(9)、下箱体(10)及垃圾桶框架(17),所述上箱体(9)具有用于垃圾投掷的门板(16)、用于垃圾识别的垃圾识别系统及用于垃圾运输的垃圾运输机构(4),所述下箱体(10)为用于垃圾区分后存放的多个垃圾区分机构(1),所述上箱体(9)与所述下箱体(10)均安装于所述垃圾桶框架(17)并与所述垃圾桶框架(17)相互配合;所述垃圾识别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8)、显示装置、AI识别模块及电源,所述电源为控制系统、提示装置、第一舵机(8)、显示装置及AI识别模块供电,AI识别模块对垃圾进行采集特征并建立三维模型,并将建立的三维模型与编程系统中预先录入的垃圾图像进行特征对比,根据对比结果,控制系统控制垃圾运输机构(4)将垃圾运输至对应的垃圾区分机构(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9)内安装有上层承载板(4

1),所述垃圾运输机构(4)安装于所述上层承载板(4

1)上,所述垃圾运输机构(4)包括带轮系统、传送带系统及平面轴承系统,所述带轮系统带动所述传送带系统将垃圾运输至所述垃圾区分机构(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系统包括第二舵机(4

8)、第二舵机固定板(4

6)、主动小带轮(4

7)、从动大带轮(4

12)及皮带(4

10),所述主动小带轮(4

7)安装于所述第二舵机(4

8)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二舵机(4

8)依靠所述第二舵机固定板(4

6)固设于所述上层承载板(4

1)上,所述皮带(4

10)连接于所述主动小带轮(4

7)与所述从动大带轮(4

12)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系统与所述传送带系统之间设有主动滚筒轴(4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星黄明钧刘伟林徐明周浩冬王凯鹏吕升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