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366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7
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通过共用加热器,以实现车辆的构成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空间节省化,并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进行制热辅助运转,在进行制热运转的状态下,通过使在热介质回路(30)中利用热介质加热器(32)而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不在蓄电池(B)一侧流通,而是在热介质散热器(16)中流通,以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气进行加热。气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空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空调装置,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应用于例如包括将电力供给至行驶用的电动马达的蓄电池等在使用时需要温度调节的设备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这种车用空调装置中,包括具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阀的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供给至车室内以对车室内进行制冷、制热、除湿等。在这种车用空调装置中,由于在制热负荷大的情况下,存在为了将车室内的空气设为设定温度所需的散热量不足的情况,因此,包括用于填补不足的散热量的辅助加热器。
[0003]此外,作为装设有所述车用空调装置的车辆,存在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包括将电力供给至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的蓄电池等在使用时需要温度调节的设备。
[0004]因此,在所述车辆中,已知有将需要温度调节的车辆的构成设备连接于热介质回路,并通过热介质加热器对在热介质回路中流通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加热后的热介质对温度调节对象设备进行加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

122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在所述车辆中,需要在车用空调装置中使用的辅助加热器、在热介质回路中使用的热介质加热器等多个加热器。因而,在所述车辆中,为了设置多个加热器需要大空间,因零件个数变多而使得制造成本变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通过共用加热器,以实现车辆的构成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空间节省化,并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阀,所述车用空调装置进行制热运转,在所述制热运转中,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使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使车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其中,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热介质回路,在所述热介质回路中,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器与车辆的构成设备连接,并能通过流通的热介质对构成设备进行加热,热介质回路具有热介质散热器,所述热介质散热器与构成设备并联连接,并使热量从热介质释放到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制热辅助运转,在进行制热运转的状态下,使通过热介质加热器而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不在构成设备一侧流通而在热介质散热器中流通,以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0009]由此,利用通过用于对车辆的构成设备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器而被加热后的热介质,来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因此,能通过热介质加热器来填补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回路中不足的散热量。专利技术效果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能通过热介质加热器来填补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回路中不足的散热量,因此,能通过一台加热器来进行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回路中不足的散热量的填补和构成设备的加热,能实现车辆的构成设备的设置空间的空间节省化,并且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2是表示蓄电池冷却运转和制热辅助运转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图1和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图。
[0013]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1是例如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能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行驶的车辆的装置。
[0014]车辆包括:行驶用的电动马达;以及用于将电力供给至电动马达的、作为构成设备的行驶用的蓄电池B。蓄电池B是因使用而释放热量的部件。此外,蓄电池B为了发挥规定的性能而要求在规定的温度带使用。因此,蓄电池B需要根据外部气体的温度、使用状态进行冷却或是加热。蓄电池B较为理想的是在例如10℃~30℃的范围内使用。
[0015]如图1所示,所述车用空调装置1包括:空调单元10,所述空调单元10设置于车辆的车室内;制冷剂回路20,所述制冷剂回路20遍及车室内和车室外而设置;以及热介质回路30,所述热介质回路30用于供对从蓄电池B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吸收或是对蓄电池B进行加热的热介质流通。
[0016]空调单元10具有用于使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径11。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一端侧设置有外部气体吸入口11a和内部气体吸入口11b,其中,所述外部气体吸入口11a用于使车室外的空气流入空气流通路径11,所述内部气体吸入口11b用于使车室内的空气流入空气流通路径11。此外,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另一端侧设置有未图示的足底吹出口、未图示的自然风和未图示的除雾吹出口,其中,所述足底吹出口使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向乘客的足底吹出,所述自然风吹出口使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所述除雾吹出口使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向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车室内一侧的面吹出。
[0017]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一端侧设置有吸入口切换挡板13,所述吸入口切换挡板13能将外部气体吸入口11a和内部气体吸入口11b中的一方打开并将另一方关闭。吸入口切换挡板13能切换外部气体供给模式、内部气体循环模式和内部外部气体吸入模式,其中,在所述外部气体供给模式下,将内部气体吸入口11b关闭而将外部气体吸入口11a打开,在所述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下,将外部气体吸入口11a关闭而将内部气体吸入口11b打开,在所述内部外部气体吸入模式下,通过位于外部气体吸入口11a与内部气体吸入口11b之间以将外部气
体吸入口11a和内部气体吸入口11b分别打开。
[0018]在空气流通路径11内的一端侧设置有用于使空气从空气流通路径1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流通的西洛克风扇等室内送风机12。
[0019]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的、室内送风机12的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室内热交换器的吸热器14,所述吸热器14用于对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此外,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吸热器14的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室内热交换器的散热器15,所述散热器15用于对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
[0020]散热器15配置于与空气流通路径11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在与空气流通路径11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有绕过散热器15的散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在与空气流通路径11正交的方向的一侧的、位于吸热器14与散热器15之间设置有热介质加热器16,所述热介质加热器16用于通过使在热介质回路30中流通的热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0021]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吸热器14与热介质散热器16之间设置有空气混合挡板17,所述空气混合挡板17用于对经过吸热器14后的空气中的、通过散热器15和热介质散热器16进行加热的空气的比例进行调节。空气混合挡板17在热介质散热器16和散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的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将散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和热介质散热器16中的一方的空气流通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阀,所述车用空调装置进行制热运转,在制热运转中,通过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使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使车室内的空气的温度上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热介质回路,在所述热介质回路中,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器与车辆的构成设备连接,能通过流通的热介质对构成设备进行加热,热介质回路具有热介质散热器,所述热介质散热器与构成设备并联连接,并使热量从热介质释放到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制热辅助运转,在进行制热运转的状态下,使通过热介质加热器而被加热后的热介质不在构成设备一侧流通,而是在热介质散热器中流通,以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热介质回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関徹也重田惠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