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垂装置及测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360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4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测垂杆,所述测垂杆的一端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测垂杆包括沿其轴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测距模块、第二测距模块,所述第一测距模块通过第一枢转结构和所述测垂杆连接,所述第二测距模块通过第二枢转结构和所述测垂杆连接,所述第一枢转结构、第二枢转结构的转动轴和所述测垂杆的轴线垂直。测距模块通过枢转结构和测垂杆连接,使得测距模块可以进行角度调节。因此可将测距离放置在任意位置,通过调节角度,使得一束激光打到被测物体顶部,另一束打到底部,这样,无论何种高度的被测物,均能获得较小的垂直度偏差。采用这种测垂方法既能够解决测量精度问题,又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又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又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垂装置及测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测绘
,特别涉及一种测量垂直度的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中PC结构越来越普及,墙体吊装后对于垂直度的要求相当高,目前传统的测垂方法一般通过人工靠尺进行测量,其缺点在于精度不高,受人的影响较大。而且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投入到建筑工程应用中,如果垂直度能够以数字化显示,且能够发出自动化控制所需要的数字参数,那么将大大的提高建筑工程自动化装备的应用范围。
[0003]在测垂时,可以采用激光测距仪,根据激光测距仪位置高度的不同,检测待测平面不同高度到基准位置的距离,各位置距离相同则说明待测平面垂直。这种方法算法简单,将上下两个位置的距离相减,再除以间距,就能得到每米垂直度偏差。但是由于有些待测物体体积巨大,而激光测距仪的位置无法无限升高,仅在物体偏下方的位置进行测量则结果偏差较大。假设构筑物高度30米,两束激光间距1米,激光误差1mm,则该测垂仪测量每米偏差为1mm,累积后,即30米高度的构筑物顶部偏差达到30mm。因此,这种方法无法应用于测量垂直度较小,而高度较高的构筑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实际测量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针对不同高度的构筑物,进行高精度地垂直度测量的测垂装置及测垂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测垂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测垂杆,所述测垂杆的一端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测垂杆包括沿其轴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测距模块、第二测距模块,所述第一测距模块通过第一枢转结构和所述测垂杆连接,所述第二测距模块通过第二枢转结构和所述测垂杆连接,所述第一枢转结构、以及第二枢转结构的转动轴和所述测垂杆的轴线垂直。
[0006]优选地,所述测垂杆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以及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枢转结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测垂杆上开设有和第一容置槽贯通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第一轴孔并部分伸出所述测垂杆之外,所述第一测距模块和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部分刚性连接;所述第二枢转结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测垂杆上开设有和第二容置槽贯通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第二轴孔并部分伸出所述测垂杆之外,所述第二测距模块和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部分刚性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孔、以及第二轴孔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刻度环、以及第二刻度环,所述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上设置有指针。
[0008]优选地,所述测垂装置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电性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测距数值。
[0009]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输入模块,用以输入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角度数据;运算模块,依据所述第一测距模块、第二测距模块的角度数据和测距数值计算得出的垂直度数据;输出模块,用以输出所述垂直度数据,和/或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角度数据,和/或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测距数据。
[0010]优选地,所述输入模块、输出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
[0011]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十字型主支架,其中心位置设置螺纹孔,所述测垂杆的一端设置有和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杆,所述十字型主支架的四个分支末端均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支腿。
[0012]优选地,所述十字型主支架的四个分支上还分别设置有带有刻度的连通水管。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测距模块、第二测距模块为激光测距仪。
[001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测垂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测垂装置来测量待测物的垂直度,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设置所述测垂装置,将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对准所述待测物的垂直面,调节所述第一枢转结构,使得第一测距模块对准所述待测物靠近顶部位置,所述第一测距模块和水平位置的夹角记为α,调节所述第二枢转结构,使得第二测距模块对准所述待测物靠近顶部位置,所述第二测距模块和水平位置的夹角记为β;步骤B,进行测距,所述第一测距模块测得的距离值为a,所述第二测距模块测得的距离值为b;步骤C,依据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角度数据α、β和测距数值a、b计算得出所述待测物的垂直度θ。
[0015]优选地,步骤C中运算方法为,其中:。
[0016] 优选地,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括步骤D, 所述测垂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外部设备发送所述垂直度θ的值。
[0017]本申请提供的测垂装置,测距模块通过枢转结构和测垂杆连接,使得测距模块可以进行角度调节。因此可将测距离放置在任意位置,通过调节角度,使得一束激光打到被测物体顶部,另一束打到底部,这样,无论何种高度的被测物,均能获得较小的垂直度偏差。采用这种测垂方法既能够解决测量精度问题,又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而加入无线通信模块,输出垂直度为后续的自动化调垂装置提供参数来源,可适应工业自动化的需求,用途更为广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测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测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倾斜度计算的原理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测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测垂装置和测垂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0]图1示出了作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的测垂装置,该测垂装置包括底座1和测垂杆2。
[0021]底座1如图4所示,其主支架101由40
×
60
×
3mm方钢管十字交叉焊接而成,中心设置螺纹孔103,用于连接测垂杆2。十字型主支架101的四个分支末端的底部分别设置可调支腿102,用于调节高度。四个分支的上部设置带有刻度的连通水管104。连通水管104上部设置有刻度,其下端相互连通,调节四个可调支腿102当四个连通水管104的水平面在同一刻度时,底座处于水平状态。
[0022]测垂杆2整体为一杆状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其的一端设置有螺杆201可拧入底座2的螺纹孔103,到位后在端部插上开口销,防止脱开。测垂杆2绕轴可以360
°
旋转。
[0023]在测垂杆2上,沿其轴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测距模块204、第二测距模块2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距模块204、第二测距模块203均为激光测距仪。一般而言两个测距模块可以设置在杆的任意位置,只要两者间有一定间距即可,但是较为优选的方案中两者分别设置在测垂杆的两端,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杆身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距模块204设置在测垂杆靠近顶端位置,通过第一枢转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测垂杆,所述测垂杆的一端和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测垂杆包括沿其轴线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测距模块、第二测距模块,所述第一测距模块通过第一枢转结构和所述测垂杆连接,所述第二测距模块通过第二枢转结构和所述测垂杆连接,所述第一枢转结构、以及第二枢转结构的转动轴和所述测垂杆的轴线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垂杆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以及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枢转结构包括第一转轴,所述测垂杆上开设有和第一容置槽贯通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第一轴孔并部分伸出所述测垂杆之外,所述第一测距模块和所述第一转轴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的部分刚性连接;所述第二枢转结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测垂杆上开设有和第二容置槽贯通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第二轴孔并部分伸出所述测垂杆之外,所述第二测距模块和所述第二转轴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的部分刚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以及第二轴孔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刻度环、以及第二刻度环,所述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上设置有指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垂装置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电性连接,接收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测距数值。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包括:输入模块,用以输入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角度数据;运算模块,依据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角度数据和测距数值计算得出的垂直度数据;输出模块,用以输出所述垂直度数据,和/或所述第一测距模块、以及第二测距模块的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峰赵巍锋黄轶谷志旺张波任瑛楠孙沈鹏潘定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