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进入的负载轮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58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4
一种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其采用前向负载轮、后部负载轮以及用于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耦合扭矩以克服表面(诸如地板)上的障碍物的装置。的装置。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盘进入的负载轮设计


[0001]本申请涉及用于改善负载轮性能的系统和方法,并且尤其涉及用于在托盘搬运车的叉上的负载轮之间耦合扭矩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物料搬运车辆包括III类卡车(诸如托盘搬运车)并且在此仅以托盘搬运车的实施例的方式展示。典型的托盘搬运车支持一个、两个串联或三个串联的标准尺寸托盘。通常,托盘搬运车包括举升负载叉,其在该托盘搬运车的后部端部或脚跟端部连接到底盘或电池盒。每个叉的前部端部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支撑辊,通常称为负载轮。位于底盘或电池盒附近的液压系统操作举升机构,其移动负载轮并将底盘或电池盒和叉与货物(诸如装载在其上的托盘)一起举升。负载轮通常通过将力从液压举升缸传递至负载轮的机械连杆耦合到举升机构。提供阀装置以减轻举升缸中的液压,从而降低负载并将负载放在地板上。转向轮位于电池盒的后面。还可以提供转向机构(诸如操纵杆)以使转向轮相对于底盘和叉转向。
[0003]当前的物料搬运卡车进入或退出空的或轻负载(25公斤或更少)的封闭底部托盘的成功率很低。通常,前向负载轮卡在底板上,导致托盘沿地面被推动,而不是让叉按预期方式进入托盘。不希望这样沿着地面推动托盘,因为托盘所在的水平表面可能损坏和/或托盘的底板可能损坏,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成功率似乎取决于驾驶员技能、托盘重量、托盘状态、地面与托盘之间的摩擦力等因素。此外,无法进入托盘会阻止托盘被取回。此外,未能退出空的托盘会导致托盘被卡在叉上,导致卡车无法使用,直到托盘被卸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提供该概述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一些概念,下面将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描述。该概述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的专利技术概念,也不旨在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下面阐述一些示例实施方式、替代性实施方式和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包括前向负载轮、后部负载轮、以及用于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耦合扭矩的构件,其中叉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其中叉的近侧端部构造成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以及其中负载轮组件构造成用于与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远侧端部地连接到叉。
[0006]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包括前向负载轮、后部负载轮、以及连接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的扭矩耦合组件,其中叉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其中叉的近侧端部构造成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以及其中负载轮组件构造成用于与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远侧端部地连接到叉。
[0007]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使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叉在表面上移动的方法采用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其中叉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
端部,其中叉的近侧端部构造成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其中叉具有前向轮和后部轮,其中前向轮比后部轮更靠近远侧端部,以及其中后部轮比前向轮更靠近近侧端部。该方法包括:在叉沿远侧方向向前移动时,使前向轮在地板上滚动;在叉沿远侧方向向前移动时,使后部轮在表面上滚动;以及响应于前向轮撞击表面上的阻碍前向轮转动的障碍物,将扭矩从后部轮传递到前向轮,从而使前向轮能够越过障碍物。
[0008]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一种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叉的细长主体包括主体近侧端部和主体远侧端部,其中主体近侧端部适合于由底盘直接或间接地支撑或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负载轮组件,其可操作地连接到细长主体,其中负载轮组件与主体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主体远侧端部地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主体,其中负载轮组件包括前向负载轮和后部负载轮;以及扭矩耦合组件,其适于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耦合扭矩。
[0009]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叉包括离散的细长主体;负载轮模块,包括负载轮组件,其具有前向负载轮、后部负载轮、以及连接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的扭矩耦合组件;以及叉末端。
[0010]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叉组件包括一对细长主体,每个细长主体包括:主体近侧端部和主体远侧端部,其中主体近侧端部适于由底盘直接或间接地支撑或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负载轮组件,其可操作地连接到细长主体,其中负载轮组件与主体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主体远侧端部地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细长主体,其中负载轮组件包括前向负载轮和后部负载轮;以及扭矩耦合组件,其适于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耦合扭矩。
[0011]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包括非机动的前向负载轮;非机动后部负载轮;以及非机动的扭矩耦合组件,其连接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其中叉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其中叉的近侧端部构造成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以及其中负载轮组件构造成用于与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远侧端部地连接到叉。
[0012]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包括具有前向负载轮表面的前向负载轮;后部负载轮,其具有后部负载轮表面;以及连接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的扭矩耦合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具有耦合轮表面的耦合轮(或惰轮),以及其中耦合轮表面与前向负载轮表面和后部负载轮表面直接接触,其中叉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其中叉的近侧端部构造成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以及其中负载轮组件构造成用于与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远侧端部地连接到叉。
[0013]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包括具有前部旋转轴的前向负载轮,该前部旋转轴具有前部第一端和前部第二端;具有后部旋转轴的后部负载轮,该后部旋转轴具有后部第一端和后部第二端;第一轮架,其具有前部连接点和后部连接点,其中前部第一旋转轴的前部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轮架的前部连接点,以及其中后部旋转轴的后部第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轮架的后部连接点,其中第一轮架构造成可枢转地连接到叉;第二轮架,其具有前部连接点和后部连接点,其中前部旋转轴的前部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轮架的前部连
接点,以及其中后部旋转轴的后部第二端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二轮架的后部连接点,其中第二轮架构造成可枢转地连接到叉;以及扭矩耦合组件,其连接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其中叉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其中叉的近侧端部构造成用于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其中负载轮组件构造成用于与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远侧端部地连接到叉。
[0014]在一些附加性、替代性或选择性地累积的实施方式中,用于具有底盘的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包括前向负载轮;后部负载轮;扭矩耦合组件,其连接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构造成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弹性地耦合扭矩的施力耦合组件,其中叉具有近侧端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叉式物料搬运车辆的细长叉的负载轮组件,其具有底盘,叉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叉的近侧端部构造成直接或间接地附接到底盘,负载轮组件构造成用于与近侧端部相比更靠近远侧端部地连接到叉,负载轮组件包括:非机动前向负载轮;非机动后部负载轮;以及连接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的非机动扭矩耦合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用于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的扭矩耦合的扭矩耦合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惰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惰轮包括聚合物、聚氨酯或金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具有惰轮表面的惰轮,以及其中惰轮表面与前向负载轮表面和后部负载轮表面直接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定位在前向负载轮和后部负载轮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前向负载轮具有前向轮半径,其中后部负载轮具有后部轮半径,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具有惰轮直径的惰轮,以及其中惰轮直径小于或等于前向轮半径和后部轮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前向负载轮具有地面上方的前向轮高度,其中后部负载轮具有地面上方的后部轮高度,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惰轮,所述惰轮具有地面上方的惰轮高度,以及其中惰轮高度小于或等于前向轮高度和后部轮高度中的较大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前向负载轮具有地面上方的前向轮高度,其中后部负载轮具有地面上方的后部轮高度,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惰轮,所述惰轮具有地面上方的惰轮高度,其中惰轮高度在前向轮高度和后部轮高度中的较大者的5%以内。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构造成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弹性地耦合扭矩的施力耦合组件。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构造成在前向负载轮与后部负载轮之间弹性地耦合扭矩的弹性施力耦合组件。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弹性施力耦合组件,所述弹性施力耦合组件包括扭力弹簧、张力弹簧、片式弹簧、弹簧板和弹簧加载夹中的一个或多个。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前向负载轮具有前向轴组件,其中后部轮具有后部轴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惰轮,所述惰轮具有惰轮轴,其中扭矩耦合组件间接地连接到惰轮轴,以及其中扭矩耦合组件至少部分地直接或间接地围绕前向轴组件或后部轴组件。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还包括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弹性施力耦合组件,所述弹性施力耦合组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还包括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中
的至少一个,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惰轮,所述惰轮具有惰轮轴,其中第一轮架或第二轮架具有前向凹穴和后部凹穴,所述前向凹穴和后部凹穴定位成高于相应的前向负载轮和后部负载轮,其中扭矩耦合组件从前向凹穴延伸到后部凹穴并在惰轮轴的至少一部分上弓起,以将惰轮轴朝向前向负载轮和后部负载轮弹性地推压。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弹性施力耦合组件,其中扭矩耦合组件包括惰轮,所述惰轮具有惰轮轴,所述惰轮轴包括惰轮狭槽,其中弹性施力耦合组件的一部分穿过惰轮狭槽。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载轮组件,还包括轮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
申请(专利权)人:海斯特耶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