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及制备方法,其属于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硅基体、细栅、金属条和固定层,多个所述细栅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细栅固定于所述硅基体上;多个所述金属条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之间呈夹角设置;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所述硅基体上,能够固定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硅基体。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喷涂液体固定剂,待固定剂固化后形成固定层,固定层使得金属条与硅基体之间固定。细栅收集到的电流直接通过金属条传导,省略了主栅和主栅上的连接点,减少了银浆耗量,提高了连接稳固性,便于后续进行焊接。便于后续进行焊接。便于后续进行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应用普遍,在电池片上设置有细栅,细栅收集电流后传导到主栅上,主栅上有连接点,电池片制作成组件时,将焊带与主栅焊接,对应每根主栅设置一根焊带。焊接时,焊带整个压在主栅上,因为焊带较细,比较容易偏移,连接点能够保证在焊接时焊带稳固。连接点为银浆,为了保证焊接稳固,连接点的面积较大,银浆用量较高,使得太阳电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电池银浆耗量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4]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包括:
[0006]硅基体;
[0007]细栅,多个所述细栅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细栅固定于所述硅基体上;
[0008]金属条,多个所述金属条于所述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之间呈夹角设置;
[0009]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所述硅基体上,能够固定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硅基体。
[0010]其中,所述固定层位于所述金属条的上层且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0011]其中,所述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所述金属条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0012]其中,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的交接处。
[0013]其中,所述固定层呈条状分布,每个所述金属条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0014]其中,所述固定层设置于所述金属条的下层且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
[0015]其中,所述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所述金属条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硅基体固定连接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细栅之间。
[0016]其中,所述金属条与所述细栅之间垂直设置。
[0017]其中,还包括主栅,所述主栅位于所述金属条的下侧,所述主栅与所述金属条平行,所述主栅与所述硅基体之间通过所述固定层连接。
[0018]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9]在硅基体的表面印刷细栅,使得多个细栅于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
[0020]在细栅上排布金属条,使得多个金属条于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金属条与细栅
之间呈夹角设置;
[0021]向金属条喷涂液体固定剂,待固定剂固化后形成固定层,固定层使得金属条与硅基体之间固定。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包括硅基体、细栅、金属条和固定层,多个细栅于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细栅固定于硅基体上;多个金属条于硅基体上平行间隔分布,金属条与细栅之间呈夹角设置;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硅基体上,用于固定金属条与硅基体。固定层对金属条进行固定,使得金属条与细栅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细栅收集到的电流直接通过金属条传导,省略了主栅和主栅上的连接点,减少了银浆耗量,提高了连接稳固性,便于后续进行焊接。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剖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中:
[0029]1、硅基体;
[0030]2、细栅;
[0031]3、金属条;
[0032]41、固定块;42、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7]实施例一
[0038]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包括硅基体1、细栅2和金属条3,多个细栅2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细栅2固定于硅基体1上,多个金属条3于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呈夹角设置。
[0039]太阳电池互联结构还包括固定层,用于固定金属条3与硅基体1。固定层对金属条3进行固定,使得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细栅2收集到的电流直接通过金属条3传导,省略了主栅和主栅上的连接点,减少了银浆耗量。
[004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设置于金属条3的上层且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在生产过程中,先将硅基体1的表面印刷细栅2,再将金属条3排布于细栅2上,之后再向金属条3喷涂液体固定剂,在喷涂时,固定剂也会与硅基体1接触,待固定剂固化后,固定剂将金属条3与硅基体1之间固定。
[004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金属条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41,固定块41的两侧与硅基体1固定连接。由于是喷涂液体固定剂,固定层的厚度较薄,在喷涂时固定剂会延展至硅基体1上,多个固定块41的设置,既能够保证接触面积,使得连接稳固,也能够减少固定剂的用量。
[0042]固定块41设置于金属条3与细栅2的交接处,使得固定块41同时连接金属条3、细栅2和硅基体1,增大接触面积,使得细栅2与金属条3形成良好接触。
[0043]固定块41的形状为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0044]可选地,金属条3与细栅2之间垂直设置。沿金属条3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固定块41之间的距离为3
‑
100mm。沿细栅2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固定块41之间的距离为0
‑
300mm。固定块41沿平行于细栅2的方向的长度为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体(1);细栅(2),多个所述细栅(2)于所述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细栅(2)固定于所述硅基体(1)上;金属条(3),多个所述金属条(3)于所述硅基体(1)上平行间隔分布,所述金属条(3)与所述细栅(2)之间呈夹角设置;固定层,分布式设置于所述硅基体(1)上,能够固定所述金属条(3)与所述硅基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位于所述金属条(3)的上层且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呈块状分布,对应每个所述金属条(3)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块(41),所述固定块(41)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1)设置于所述金属条(3)与所述细栅(2)的交接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电池互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呈条状分布,每个所述金属条(3)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条(42),所述固定条(42)的两侧与所述硅基体(1)固定连接。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奕峰,陈达明,刘宗涛,项建军,刘成法,邹扬,王尧,沈辉,冯志强,高纪凡,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