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301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0
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预制外墙板包括:预制外墙板构件、内衬管、连接件、第一PE棒和第二PE棒;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外墙板构件之间均具有一拼接缝,内衬管和连接件均设置于拼接缝中,且连接件位于拼接缝的交叉点上,内衬管通过连接件组合在一起,第一PE棒和第二PE棒均固定于拼接缝中,且位于内衬管的相对两侧。在本申请提供的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中,通过在拼接缝中设置内衬管,并采用连接件将内衬管组合在一起,同时在内衬管的两侧固定PE棒,以有效防止横向缝和竖向缝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堵塞以及漏浆问题,由此提高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而且内衬管在拼接缝处有导水作用,能够起到防渗漏的效果。能够起到防渗漏的效果。能够起到防渗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装配式施工作为一种新的施工方式,在建筑结构施工上有着比传统工艺高效、便捷、质量更有保障的优点。装配式施工中预制外墙板的施工一般分为先挂法施工和后挂法施工。
[0003]其中,后挂法施工时主体梁板、框架柱先完成施工,之后预制外墙板进行现场拼装成楼栋的外墙,拼装过程中需要进行预制外墙板的接缝防渗漏处理。先挂法施工因为后浇筑框架柱混凝土,因此连接缝隙可以进行防漏处理,但是在预制外墙板的拼接缝(包括横向缝、竖向缝)位置进行结构浇筑时,横向缝和竖向缝的压条会受到浇混凝土的挤压,仅靠压条与两侧预制外墙板的摩擦力无法完全抵消压力,压条会被挤压变形,无法起到封堵效果。在预制外墙板的内侧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压条无法起到封堵效果,因此极易引起漏浆现象,造成拼接缝内的空腔堵塞。
[0004]目前,预制外墙板的施工过程中没有统一的防漏浆、防渗漏技术。一旦横向缝、竖向缝有漏浆的情况出现,横缝、竖缝就会堵塞,不利于拼接缝处的导水,进而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若对漏浆进行封堵,通常需要使用砂浆进行封堵,后期再进行凿除,大大增加了人工及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预制外墙板的施工过程存在的漏浆问题以及建筑成品使用过程中的接缝处防渗漏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所述预制外墙板包括:预制外墙板构件、内衬管、连接件、第一PE棒和第二PE棒;
[0007]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外墙板构件之间均具有一拼接缝,所述内衬管和所述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拼接缝中,且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拼接缝的交叉点上,所述连接件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十字形结构的四个端部分别插入于对应的内衬管中,所述内衬管通过所述连接件组合在一起;
[0008]所述第一PE棒和第二PE棒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拼接缝中,且位于所述内衬管的相对两侧。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中,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具有第一拼接端部和第二拼接端部,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分别位于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拼接端部的外形尺寸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的外形尺寸相适配,且所述第一拼接端部与所述第二拼接端部之间形成所述拼接缝。
[0010]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中,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为相对且反向设置的L型结构。
[0011]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中,所述内衬管的外形尺寸与所述拼接缝的尺寸相适配,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外墙板的端部均与其对应的内衬管的外壁接触。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中,所述拼接缝的宽度范围在15mm到40mm之间。
[0013]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中,所述第一PE棒和所述第二PE棒均通过粘合方式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固定连接,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与所述第一PE棒和所述第二PE棒粘合的区域均为光面。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中,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填充于所述拼接缝中,且位于所述第二PE棒背向所述内衬管的一侧。
[0015]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中,所述预制外墙板包括预制PCF外墙板、预制PCTF外墙板或预制叠合外墙板。
[0016]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的施工方法,所述预制外墙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提供预制外墙板构件并进行拼接,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外墙板构件之间均具有一拼接缝;
[0018]S2、提供内衬管和连接件,将所述内衬管和所述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拼接缝中并组合在一起;
[0019]S3、提供第一PE棒和第二PE棒,将所述第一PE棒和所述第二PE棒固定于所述拼接缝中;以及
[0020]S4、在所述第二PE棒的外侧涂布密封胶。
[0021]可选的,在所述的预制外墙板的施工方法中,所述第一PE棒和所述第二PE棒均通过粘合方式与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固定连接;
[0022]在提供预制外墙板构件并进行拼接之前,还包括:分别对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的第一拼接端部和第二拼接端部进行光面处理,所述光面处理的区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PE棒和所述第二PE棒的粘结区域。
[0023]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拼接缝中设置内衬管,并利用连接件将内衬管组合在一起,能够有效防止预制外墙板的横向缝、竖向缝产生漏浆现象,从而有效提高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而且,后期对预制外墙构件的拼接缝处有导水作用,能够起到防渗漏的效果;
[0025]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制外墙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预制外墙板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后期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外墙板的平面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衬管和连接件在拼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衬管和连接件在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外墙板的剖面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外墙板的平面节点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制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预制外墙板10包括:预制外墙板构件1、内衬管2和连接件3、第一PE棒4和第二PE棒5;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外墙板构件1之间均具有一拼接缝(图中标号未示出),所述内衬管2和所述连接件3均设置于所述拼接缝中,且所述连接件3位于所述拼接缝的交叉点上,所述连接件3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十字形结构的四个端部分别插入于所述内衬管2中,所述内衬管2通过所述连接件3组合在一起;所述第一PE棒4和所述第二PE棒5均固定于所述拼接缝中,且位于所述内衬管2的相对两侧。
[0033]具体的,所述预制外墙板10由多块预制外墙板构件1拼合而成,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1具有第一拼接端部和第二拼接端部,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分别位于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拼接端部的外形尺寸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的外形尺寸相适配,且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之间形成所述拼接缝,所述拼接缝包括竖向拼接缝和水平拼接缝,所述竖向拼接缝与所述水平拼接缝相交处为拼接缝的交叉点。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为相对且反向设置的L型结构。
[0035]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4,所述内衬管2的外形尺寸与所述拼接缝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内衬管2的外壁与其对应的两个预制外墙板构件1的端部接触。优选的,所述拼接缝的宽度范围在15mm到40mm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外墙板构件、内衬管、连接件、第一PE棒和第二PE棒;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外墙板构件之间均具有一拼接缝,所述内衬管和所述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拼接缝中,且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拼接缝的交叉点上,所述连接件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十字形结构的四个端部分别插入于对应的内衬管中,所述内衬管通过所述连接件组合在一起;所述第一PE棒和所述第二PE棒均固定于所述拼接缝中,且位于所述内衬管的相对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具有第一拼接端部和第二拼接端部,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分别位于所述预制外墙板构件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拼接端部的外形尺寸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的外形尺寸相适配,且所述第一拼接端部与所述第二拼接端部之间形成所述拼接缝。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端部和所述第二拼接端部为相对且反向设置的L型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的外形尺寸与所述拼接缝的尺寸相适配,任意相邻的两个预制外墙板的端部均与其对应的内衬管的外壁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缝的宽度范围在15mm到40mm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外墙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飞陈佳伟田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