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277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应急开关的空间占用较大,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在降低美观度的同时不便于开关操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包括开关面板和拉手,拉手与开关面板通过转轴转动相连,转轴上套设有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与开关面板相连,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拉手相连,开关面板上设有减震件,拉手包括支撑件,拉手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件与减震件分离,拉手处于关闭状态时支撑件与减震件插接,拉手上连接有拉线的一端,拉线的另一端与车身上的车锁相连。本申请中拉手开关与开关面板集成设计一体,空间占用大幅降低,不会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在保证美观度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证美观度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证美观度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无钥匙进入和启动(PEPS)系统只需根据车主随身携带的智能钥匙便可完成车门的打开和上锁,进入车内后只需要开启启动按钮,即可完成启动车辆,大大减少了传统解锁车门启动车辆的步骤和时间。但是,基于可靠性的要求,仍需配置应急拉手开关,以在电子锁失效时保证车门的正常开关。
[0003]申请号为CN20171009900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门应急开关解锁装置,该装置安装在车门的锁体内部,所述锁体由底板、支撑架、封闭壳以及锁口支架组成;所述的车门应急开关解锁装置由锁止解锁集成板、卡板机构、外开启拉杆、内开启拉线、锁芯以及内手柄组成;所述锁止解锁集成板安装在支撑架上,并随着锁芯的转动而运动;所述卡板机构安装在底板和支撑架上,所述卡板机构与所述锁止解锁集成板相连,并受锁止解锁集成板的驱动;所述锁止解锁集成板一端与外开启拉杆卡接,另一端与内开启拉线连接;所述外开启拉杆和锁芯活动连接,内开启拉线和内手柄活动连接,锁芯驱动外开启拉杆运动,启动外部锁止或解锁过程;内手柄驱动内开启拉线运动,启动内部锁止或解锁过程。
[0004]上述专利可在电动解锁装置发生故障失效而不能正常运行时实现车门的正常开启、关闭或锁止,问题在于,上述开关装置的空间占用较大,而当下的内开拉手趋向于电子开关为主,应急内开拉手为辅的结构设计,当应急开关的空间占用较大时会导致整个锁结构过于臃肿,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在降低美观度的同时不利用开关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应急开关的空间占用较大,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在降低美观度的同时不便于开关操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该拉手开关与开关面板集成设计一体,空间占用大幅降低,不会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在保证美观度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包括开关面板和拉手,拉手与开关面板通过转轴转动相连,转轴上套设有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与开关面板相连,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拉手相连,开关面板上设有减震件,拉手包括支撑件,拉手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件与减震件分离,拉手处于关闭状态时支撑件与减震件插接,拉手上连接有拉线的一端,拉线的另一端与车身上的车锁相连。
[0008]传统的内开应急开关空间占用较大,当应急开关与电子开关同时布设时会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一方面会降低车身的美观度,另一方面不便于开关操作。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将应急开关集成在开关面板上,应急开关的拉手经拉线带动车身上的锁件动作。拉线的一端与锁件相连,拉线的另一端与
拉手相连,拉手在操作人员控制下打开时,拉线带动锁件同步开启,拉手上施加的外力消失时,拉手在复位件的驱动下自动复位至闭合状态,拉线带动锁件同步闭合。上述开关为纯机械结构,可在电子开关失效时起应急开关作用,开关面板上设有减震件,当拉手处于打开状态时拉手上的支撑件与减震件分离,当拉手处于关闭状态时支撑件与减震件插接,此时减震件一方面避免拉手与开关面板发生刚性碰撞而产生结构损伤,另一方面可对拉手实现有效限位,避免拉手在无外力作用下自闭合状态脱离,保证拉手的工作状态始终在闭合及开启之间切换。本申请所述带应急内开拉手的开关面板总成中,拉手开关与开关面板集成设计一体,空间占用大幅降低,不会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在保证美观度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
[0009]作为优选,拉手包括握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开关面板包括本体段和弯折段,握持段与弯折段之间存在拉槽,握持段呈环形柱状,握持段内设有加强板。握持段与开关面板之间设有拉槽,拉手处于闭合状态时操作人员手部伸入拉槽中实现拉手的开启动作,拉手的开启动作较为便捷。
[0010]作为优选,减震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限位件,支撑件靠近开关面板的一侧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底上设有与第一限位件插接配合的限位孔,第一本体与限位槽相匹配。拉手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本体与限位槽配合实现对第一限位件和限位孔的相对位置限制,此时第一限位件与限位孔插接配合,实现对拉手的限位,第一限位件呈葫芦状且可发生结构形变。第一限位件沿其长度方向包括导向段、限位段和连接段,限位段的直径大于导向段、连接段的直径,导向段和连接段的直径相近,限位孔的孔径小于限位段的直径。第一限位件与限位孔插接配合时,导向段首先进入支撑件,限位件发生结构形变后亦进入支撑件,连接段与限位孔的孔壁接触,此时第一本体与限位槽贴合,限位段对支撑件实现有效限位,避免拉手处于闭合状态时发生松动。
[0011]作为优选,限位孔包括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垂直于限位槽的槽底,第二孔壁与第一孔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限位孔沿其轴向包括大端和小端,小端位于大端远离减震件的一侧,支撑件上设有通孔,通孔的布置方向平行于转轴,限位孔与通孔连通。限位孔的作用是与第一限位件插接配合以实现对拉手在闭合状态下的限位,由于拉手的开关为转动开合动作,而第一限位件沿第一本体的法向布置,当限位孔采用常规的直孔设计时,支撑件与减震件接触时第一限位件无法与限位孔插接配合,反而会因第一限位件的阻碍导致拉手反向运动,进而致使拉手无法自打开状态快速切换至闭合状态。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申请中限位孔采用斜孔设计,当拉手切换至闭合状态时,第二孔壁对第一限位件导向,使得第一限位件可无阻碍、快速实现与支撑件上限位孔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拉手自开启状态朝闭合状态的快速切换。
[0012]作为优选,连接段的截面呈U型,连接段包括第一水平板、竖直板和第二水平板,复位件位于第一水平板远离第二水平板的一侧,转轴上套设有轴套,轴套的一端与第一水平板抵接,轴套的另一端与开关面板抵接,复位件套设在轴套远离转轴的一侧。
[0013]作为优选,所述复位件为拉簧。
[0014]作为优选,所述减震件由橡胶制成。
[0015]作为优选,轴套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二分段位于第一分段远离第一水平板的一侧,第二分段的外径大于第一分段的外径,第一分段的外周面上设有导向凸台,导向
凸台的长度方向与轴套的轴向一致,导向凸台的数目为若干个且沿周向间隔布置。上述技术方案对轴套的结构进行限定,轴套上的第二分段与拉手的连接段抵接,轴套上的第一分段与开关面板抵接,轴套对复位件和转轴进行分隔,复位件的扭转动作由拉手和开关面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驱动,转轴的转动由拉手间接驱动,避免复位件的扭转动作对转轴的转动造成阻碍。
[00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所述拉手开关与开关面板集成设计一体,空间占用大幅降低,不会影响车身的整体造型布置,在保证美观度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操作;(2)第一限位件可无阻碍、快速实现与支撑件上限位孔的插接配合,从而实现拉手自开启状态朝闭合状态的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包括开关面板和拉手,拉手与开关面板通过转轴转动相连,其特征在于,转轴上套设有复位件,复位件的一端与开关面板相连,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拉手相连,开关面板上设有减震件,拉手包括支撑件,拉手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件与减震件分离,拉手处于关闭状态时支撑件与减震件插接,拉手上连接有拉线的一端,拉线的另一端与车身上的车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拉手包括握持段、过渡段和连接段,开关面板包括本体段和弯折段,握持段与弯折段之间存在拉槽,握持段呈环形柱状,握持段内设有加强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减震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限位件,支撑件靠近开关面板的一侧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底上设有与第一限位件插接配合的限位孔,第一本体与限位槽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带应急内开拉手开关面板总成,其特征在于,限位孔包括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第一孔壁垂直于限位槽的槽底,第二孔壁与第一孔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水木张奇明翟清功龙刚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