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275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包括动力车轮主体、轮毂、放置框、减震弹簧和操作孔,所述动力车轮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的外围外壁与动力车轮主体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轮毂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轮胎,所述轮胎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轮毂的两端外围外壁搭接相连,所述轮毂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车轴,所述车轴的外围外壁与轮毂的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轮毂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轮毂的两端外围外壁相连。的两端外围外壁相连。的两端外围外壁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动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轮毂电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就已经制造出了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 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对于乘用车所用的轮毂电机,日系厂商对于此项技术研发开展较早,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包括通用、丰田在内的国际汽车巨头也都对该技术有所涉足。
[0003]目前,电机动力车轮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并且要在车轮内部进行组装维修,导致后期车轮内部电机出现问题时,不可以直接将车轮内部装置整体取出进行检修更换,导致使用者在检修时要将车轮从车底拆下才能进行,十分麻烦,同时目前的车轮处都是由螺丝进行固定密封,而拆卸和安装螺丝的工具是十分常见的,导致车轮可以由任何人打开,从而由有人要将内部电机产生损坏也十分容易,从而也十分不安全,而且电机动力车轮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震动感,导致车毂内部的电机容易产生损坏。
[000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成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不好进行检修更换、不安全和运行时会有震动感)问题,提供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包括动力车轮主体、轮毂、放置框、减震弹簧和操作孔,所述动力车轮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的外围外壁与动力车轮主体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轮毂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轮胎,所述轮胎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轮毂的两端外围外壁搭接相连,所述轮毂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车轴,所述车轴的外围外壁与轮毂的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轮毂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轮毂的两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轮毂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一侧外围外壁与轮毂的另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的两端贯穿连接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外围外壁与端盖的两端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轮毂的内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外围外壁与轮毂的内部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开锁器,所述开锁器的一侧外围外壁与端盖的另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的中间贯穿连接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的外围外壁与端盖的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操作孔的内部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外围外壁与操作孔的
另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活动板的另一侧中间嵌入连接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活动板的另一侧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操作孔的两端活动连接有按钮,所述按钮的外围外壁与操作孔的两端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的顶端外围外壁与端盖的底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放置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孔柱,所述孔柱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放置框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孔柱的中间贯穿连接有插入柱,所述插入柱的外围外壁与孔柱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插入柱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内壁与插入柱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插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柱,所述盖柱的底端外围外壁与插入柱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板,所述软板的外围外壁与减震弹簧的底部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软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端外围外壁与软板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外围外壁与固定柱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开锁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另一侧外围外壁与开锁器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连接柱的一侧两端活动连接有弹出柱,所述弹出柱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连接柱的一侧两端外围外壁搭接相连,所述连接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柱,所述放置柱的一侧外围外壁与连接柱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外围外壁与散热孔的另一侧内侧内壁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放置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放置框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卡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启动键,所述启动键的底端外围外壁与卡柱的底端外围外壁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开锁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异形柱,所述异形柱的另一侧外围外壁与开锁器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中间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内侧内壁与连接柱的中间外围外壁相连。
[0012]优选的,所述放置柱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按键,所述按键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放置柱的另一侧外围外壁搭接相连。
[0013]优选的,所述端盖是由端盖两端贯穿连接有散热孔、端盖中间的操作孔、操作孔内部另一侧的活动板、操作孔两端的按钮和端盖底端的卡柱共同组成。
[0014]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是由减震弹簧底部的软板、软板顶端的固定柱和固定柱顶端的弹簧共同组成。
[0015]优选的,所述由放置框、定位板、孔柱、插入柱、插槽和盖柱共同组成拆卸装置。
[00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端盖,当使用者将放置框和电机放置在轮毂后,使用者再将端盖放置在轮毂的另一侧处,由于端盖的另一侧两端有凸起的部分,从而方便使用者将端盖放置在轮毂内部,以防使用者将端盖在轮毂内部处放置错位置的情况,而当端盖在轮毂内部放置后,使用者手持放置柱两端处将开锁器插入到操作孔处,再按下开锁器处的按键使弹出柱
将按钮进行按下,而当按钮进行按下后会控制端盖将两端的卡柱向两端弹出,从而使卡柱带动端盖和轮毂的插槽处进行固定,从而防止轮毂在进行旋转时端盖滑落的情况,当卡柱固定后,使用者先将开锁器取出,再将开锁器带动活动板随着操作孔另一侧的螺纹固定在活动板内部,从而使操作孔处进行密封以防有异物通过操作孔进行到轮毂内部的情况,而在端盖安装后散热孔也会对轮毂内部进行散热,同时由端盖的安装和拆卸都是要通过开锁器才能进行,从而也很好的防止有其他人员对轮毂内部电机进行损坏的情况,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性。
[0017]2、本专利技术中,减震弹簧,当端盖在轮毂处进行安装固定时,端盖两端处的卡柱会将启动键进行按下,而当按下的同时会将相对应的减震弹簧进行弹出,所以当使用者要对轮毂进行安装时,要先将轮胎安装在轮毂的两端处,再将端盖放置在轮毂处在进行安装,以防减震弹簧启动后,轮胎不好在轮毂的两端处进行安装的情况,其中软板是较软的材质制成有一定弧度的板,从而会防止弹簧产生的弹力过猛对轮胎内部产生损坏的情况,同时在轮毂带动轮胎进行旋转时,弹簧会通过固定柱带动软板进行上下进行弹出,从而使轮毂在旋转时减震弹簧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体现了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性。
[0018]3、本专利技术中,拆卸装置,当使用者要将轮毂内部的电机及其他装置进行整体进行更换时,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外置轻便型轮毂电机动力车轮的应用,包括动力车轮主体(1)、轮毂(2)、放置框(3)、减震弹簧(7)和操作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车轮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轮毂(2),所述轮毂(2)的外围外壁与动力车轮主体(1)的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轮毂(2)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轮胎(6),所述轮胎(6)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轮毂(2)的两端外围外壁搭接相连,所述轮毂(2)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车轴(4),所述车轴(4)的外围外壁与轮毂(2)的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轮毂(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7),所述减震弹簧(7)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轮毂(2)的两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轮毂(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端盖(8),所述端盖(8)的一侧外围外壁与轮毂(2)的另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8)的两端贯穿连接有散热孔(10),所述散热孔(10)的外围外壁与端盖(8)的两端内侧内壁相连,所述轮毂(2)的内部一侧活动连接有放置框(3),所述放置框(3)的外围外壁与轮毂(2)的内部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8)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开锁器(11),所述开锁器(11)的一侧外围外壁与端盖(8)的另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8)的中间贯穿连接有操作孔(14),所述操作孔(14)的外围外壁与端盖(8)的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操作孔(14)的内部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的两侧外围外壁与操作孔(14)的另一侧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活动板(12)的另一侧中间嵌入连接有异形槽(121),所述异形槽(121)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活动板(12)的另一侧中间内侧内壁相连,所述操作孔(14)的两端活动连接有按钮(13),所述按钮(13)的外围外壁与操作孔(14)的两端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端盖(8)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卡柱(15),所述卡柱(15)的顶端外围外壁与端盖(8)的底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放置框(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孔柱(20),所述孔柱(20)的一侧外围外壁与放置框(3)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孔柱(20)的中间贯穿连接有插入柱(17),所述插入柱(17)的外围外壁与孔柱(20)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插入柱(17)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插槽(18),所述插槽(18)的内侧内壁与插入柱(17)的内侧内壁搭接相连,所述插入柱(1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柱(19),所述盖柱(19)的底端外围外壁与插入柱(17)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减震弹簧(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板(701),所述软板(701)的外围外壁与减震弹簧(7)的底部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软板(7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02),所述固定柱(702)的底端外围外壁与软板(701)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固定柱(7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703),所述弹簧(703)的底端外围外壁与固定柱(702)的顶端外围外壁相连;所述开锁器(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4),所述连接柱(114)的另一侧外围外壁与开锁器(11)的一侧外围外壁相连,所述连接柱(114)的一侧两端活动连接有弹出柱(115),所述弹出柱(115)的一端外围外壁与连接柱(114)的一侧两端外围外壁搭接相连,所述连接柱(11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柱(112),所述放置柱(112)的一侧外围外壁与连接柱(114)的另一侧外围外壁相连;首先,在开锁器11处有凸起的异形柱116,而异形柱116截面为星形,同时在活动板12的中间有和异形柱116相对应的异形槽121,从而使用者要将活动板12从操作孔14中进行取出时,要将异形柱116插入到异形槽121内部后,开锁器11才能随着螺纹将活动板12从操作孔14处旋转取出,从而因异形柱116和异形槽121是相对性,所以防止有其他人员恶意将活动板12打开,同时开锁器11外形也较小,而当使用者通过开锁器11将活动板12通过螺纹旋转出来后,使用者再将开锁器11中的连接柱114向操作孔14处进行插入,而当定位柱113靠近到端盖8时,就代表开锁器11达到最适合的位置可以进行将端盖8进行开启了,而定位柱113
则达到了对操作孔14内部操作位置的定位性,同时当开锁器11将定位柱113一侧处都插入到操作孔14时,使用者这时可以将开锁器11另一侧处的按键111向一侧按下进行启动,而当按键111启动后会将放置柱112一侧两端处的弹出柱115向两端进行弹出,而当弹出柱115将按钮13进行按下,而当弹出柱115弹出没过多久就会自动进行收回,从而方便使用者将开锁器11拔出进行放置,也防止不知道什么时候收回的情况,体现了本发明的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