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70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在传统河蟹高密度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对河蟹的饲喂管理、池塘的水质管理和增氧方式等具体方法作了优化,从而克服了传统高密度河蟹养殖的死亡率增高、成蟹规格偏小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河蟹养殖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而且成蟹规格大,从而有效提高了河蟹的亩产量以及品质。蟹的亩产量以及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螃蟹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蟹,又称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品,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经济价值很高。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河蟹规模化人工养殖得到越来越多的普及,河蟹的人工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传统的河蟹池塘养殖主要是通过种植水草、投放螺蛳等天然饵料,再结合水质管理、人工饲料饲喂管理等手段对河蟹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过高的养殖密度不仅容易出现河蟹死亡率增高的问题,还会导致成蟹规格偏小,无法有效提高河蟹的亩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池塘准备:在2月下旬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其中生石灰的用量为65

75kg/亩;池塘消毒完毕后,向池塘底部施入100

150kg/亩的有机肥;在蟹池四周设置防逃网;
[0006]S3、水草种植及管理:在3月上旬,注水至水深为10

20cm,然后栽种伊乐藻,栽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0

30%;
[0007]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栽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40

50%;
[0008]在6/>‑
8月,保持池塘的水草覆盖率为50

55%;
[0009]S2、蟹苗放养:在栽种伊乐藻15

20天后,注水至水深为80

90cm,然后按1200

1500只/亩的放养密度将蟹苗放养至池塘中,蟹苗的放养规格为120

150只/kg;
[0010]S4、饲喂管理:在3

4月,按河蟹体重的2

3%投放人工配合饲料A;在5月,按河蟹体重的2

3%投放人工配合饲料B;在6

8月,按河蟹体重的4

6%投放人工配合饲料C;从9月开始,按河蟹体重的4

6%投放人工配合饲料A,并按河蟹体重的2

3%投放冰鲜鱼;
[0011]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投放螺蛳、蚌或者蚬,投放量为300

350kg/亩;
[0012]S5、其他:在3

4月,每隔10

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20

30cm,在5

6月,每隔5

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

15cm,在7

8月,每隔1

2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

20cm;从9月直至收获,每隔5

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

15cm;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15天向池塘中注水,每次注水10

15cm,直至水深达到1.1

1.2m;
[0013]在蟹苗放养后,每天采用增氧机增氧两次,增氧时间分别为3:00

6:00、14:00

16:00;在7

8月,每隔3天施加一次颗粒增氧剂,施用量为0.5

1kg/亩,施加时间为17:00

18:00;
[0014]在7

8月,每隔7天施加一次EM菌液,施用量为1

1.5kg/亩;
[0015]在6

9月,每隔15天投放一次生石灰,每次投放量为8

12kg/亩,保持池塘水体透明
度≥30cm。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轮叶黑藻、苦草的栽种面积之比为(2

4):1。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人工配合饲料A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鱼粉20

30份、骨粉15

30份、虾壳粉15

30份、玉米粉5

10份、豆粕10

15份、麦麸5

10份、花生粕15

20份、鱼油5

10份、EM菌剂3

5份、酵母粉3

5份、甜菜碱0.5

1份、复合维生素0.5

1.5份、复合矿物质0.5

1份。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人工配合饲料B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鱼粉20

30份、骨粉15

30份、虾壳粉15

30份、玉米粉5

10份、豆粕10

15份、麦麸5

10份、花生粕15

20份、鱼油5

10份、EM菌剂3

5份、酵母粉3

5份、甜菜碱0.5

1份、复合维生素0.5

1.5份、复合矿物质0.5

1份。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人工配合饲料C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鱼粉20

30份、骨粉10

20份、虾壳粉20

30份、玉米粉10

15份、豆粕10

15份、麦麸5

10份、米糠15

20份、鱼油5

10份、EM菌剂5

8份、甜菜碱0.5

1份、壳聚糖1

2份、复合添加剂1

2份、复合维生素1

2份、复合矿物质1.5

2份。
[0020]优选地,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计,将1

2份破壁蜂花粉、3

5份蓝莓果渣加入10

15份水中,然后按接种量0.5

1%接种乳酸杆菌,在40

42℃发酵12

18h,灭菌后加入1

2份鱼胶原水解物充分混合均匀,冷冻干燥,即得。
[0021]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颗粒增氧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过氧化钙60

80、膨化稻壳粉20

30、凹凸棒土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池塘准备:在2月下旬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其中生石灰的用量为65

75kg/亩;池塘消毒完毕后,向池塘底部施入100

150kg/亩的有机肥;在蟹池四周设置防逃网;S3、水草种植及管理:在3月上旬,注水至水深为10

20cm,然后栽种伊乐藻,栽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0

30%;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栽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40

50%;在6

8月,保持池塘的水草覆盖率为50

55%;S2、蟹苗放养:在栽种伊乐藻15

20天后,注水至水深为80

90cm,然后按1200

1500只/亩的放养密度将蟹苗放养至池塘中,蟹苗的放养规格为120

150只/kg;S4、饲喂管理:在3

4月,按河蟹体重的2

3%投放人工配合饲料A;在5月,按河蟹体重的2

3%投放人工配合饲料B;在6

8月,按河蟹体重的4

6%投放人工配合饲料C;从9月开始,按河蟹体重的4

6%投放人工配合饲料A,并按河蟹体重的2

3%投放冰鲜鱼;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投放螺蛳、蚌或者蚬,投放量为300

350kg/亩;S5、其他:在3

4月,每隔10

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20

30cm,在5

6月,每隔5

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

15cm,在7

8月,每隔1

2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

20cm;从9月直至收获,每隔5

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

15cm;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15天向池塘中注水,每次注水10

15cm,直至水深达到1.1

1.2m;在蟹苗放养后,每天采用增氧机增氧两次,增氧时间分别为3:00

6:00、14:00

16:00;在7

8月,每隔3天施加一次颗粒增氧剂,施用量为0.5

1kg/亩,施加时间为17:00

18:00;在7

8月,每隔7天施加一次EM菌液,施用量为1

1.5kg/亩;在6

9月,每隔15天投放一次生石灰,每次投放量为8

12kg/亩,保持池塘水体透明度≥3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轮叶黑藻、苦草的栽种面积之比为(2

4):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亩产量的河蟹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人工配合饲料A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鱼粉20

30份、骨粉15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徽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