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240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数据的数据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待监控应用的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所述物理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固定数量的服务器组成;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若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则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所述弹性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若干可弹性增减的服务器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进行扩容和缩容,不仅具有及时性,而且无需人工干预。而且无需人工干预。而且无需人工干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数据的数据流量控制
,具体涉及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直播类应用都面临异常突发流量时的服务可用性保障问题。如流量明星突然开 播、微博官宣、热点事件等,这类流量的特点是流量突发性较高,增速较快。
[0003]现有技术多是通过运营提前报备,技术预先手动弹性扩容的方式提升系统容量,活动 结束后手动缩容来控制成本。
[0004]然而,运营提前报备,技术就会支持预先扩容,如果是非报备热点直播,则可能会因 扩容不及时而导致可用性问题。而且,活动结束后,需要手动缩容,导致扩缩容时间可能 不够准确,会有服务器成本的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提供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及系 统,能够自动进行扩容和缩容,不仅具有及时性,而且无需人工干预。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扩缩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实时采集待监控应用的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所述物理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 用功能的固定数量的服务器组成;
[0008]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
[0009]若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则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 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所述弹性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若干可弹性增 减的服务器组成。
[001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扩缩容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监控单元,用于实时采集待监控应用的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所述物理机集 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固定数量的服务器组成;
[0012]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
[0013]扩缩容单元,用于若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则对所述 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所述弹性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 能的若干可弹性增减的服务器组成。
[0014]在本专利技术中,根据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来对弹性机集群进行扩容和缩容操 作,达到系统自动进行扩容和缩容。本专利技术对应未知突发流量,实现自动扩缩容,保障了 集群的稳定性;自动缩容,实现了时效性,避免了集群中服务器成本的浪费。
量突然增加,则另外需要40台服务器b和8台服务器a一起执行xx应用的功能,才能满 足xx应用的正常运作,则该40台服务器b就是弹性机集群。
[0034]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具体包括:
[0035]1031a、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容条件;
[0036]则封装扩容参数,并调用应用容器引擎的扩缩容接口,通过应用容器引擎在弹性机集 群中增加预设数量的服务器。
[0037]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容器引擎为DCP系统(Docker容器平台)。Docker是一个开源 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镜像中,然后 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或Windows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 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
[0038]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具体包括:
[0039]1031b、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缩容条件;则判断弹性机集 群中服务器的数量是否为零;
[0040]1032b、若不为零,则封装缩容参数,调用应用容器引擎的扩缩容接口,通过应用容 器引擎将弹性机集群中的服务器全部删除。
[0041]在本实施例中,缩容时利用的负载和流量数据与扩容时利用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来源相 同。所述负载和流量数据,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利用率、每秒查询率(QPS)、网 卡流量和磁盘输入/输出(IO)。
[0042]在本实施例中,物理机集群中,各服务器为固定服务器,用于日常执行应用功能。弹 性机集群中的弹性服务器是在预定条件下加入,与物理机集群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服务 器,即为扩容。为了节省服务器成本,需要在扩容之后进行缩容。由于维持日常应用功能, 仅需要物理机集群的各固定服务器即可,所以在维持日常应用功能时,弹性机集群中服务 器的数量为零。判断弹性服务器的数量的目的就是检查前端机是否需要缩容。
[0043]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机集群中的弹性服务器删除,即可实现前端机的缩容。接上例, 经过扩容后,前端机由8台服务器a增加到8台服务器a和40台服务器b,一共48台服 务器。当突发事件消除,xx应用的访问量恢复到日常流量,经过缩容操作后,弹性机集群 中40台服务器b全部删除,前端机又恢复到只有8台服务器a的物理机集群。
[0044]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之前,还包括:
[0045]104、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容条件,则向外部控制中心 发送扩容预警信息;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缩容条件,则向外部 控制中心发送缩容预警信息。
[0046]在本实施例中,扩容预警信息可以通过邮件或者工作沟通平台来发送,提醒工作人员, 前端机需要扩容和/或缩容。
[004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自动扩缩容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48]监控单元11,用于实时采集待监控应用的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所述物理机 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固定数量的服务器组成;
[0049]判断单元12,用于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 件;
[0050]扩缩容单元13,用于若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则
对所 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所述弹性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 功能的若干可弹性增减的服务器组成。
[0051]进一步,所述判断单元12,具体包括:
[0052]扩容判断子单元121,用于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超过预设的扩 容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容条件;
[0053]和/或,
[0054]缩容判断子单元122,用于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不及预设的缩 容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缩容条件。
[0055]进一步,所述扩缩容单元13,具体包括:
[0056]扩容子单元131,用于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容条件;则 封装扩容参数,并调用应用容器引擎的扩缩容接口,通过应用容器引擎在弹性机集群中增 加预设数量的服务器。
[0057]进一步,所述扩缩容单元13,具体包括:
[0058]缩容子单元,用于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缩容条件;
[005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实时采集待监控应用的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所述物理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固定数量的服务器组成;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若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则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所述弹性机集群由执行同一应用功能的若干可弹性增减的服务器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满足预设的扩缩容条件,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超过预设的扩容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容条件;和/或,判断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是否不及预设的缩容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缩容条件;所述扩容阈值大于所述缩容阈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具体包括: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容条件;则封装扩容参数,并调用应用容器引擎的扩缩容接口,通过应用容器引擎在弹性机集群中增加预设数量的服务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具体包括: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缩容条件;则判断弹性机集群中服务器的数量是否为零;若不为零,则封装缩容参数,调用应用容器引擎的扩缩容接口,通过应用容器引擎将弹性机集群中的服务器全部删除。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物理机集群对应的弹性机集群执行相应的扩缩容操作之前,还包括: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扩容条件,则向外部控制中心发送扩容预警信息;若所述物理机集群的负载和流量数据满足预设的缩容条件,则向外部控制中心发送缩容预警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自动扩缩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和流量数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哲佟堃
申请(专利权)人:微梦创科网络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