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92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听设备(2),具有可再充电的电池(12)、用于感应式接收用于给所述电池(12)充电的能量的充电线圈(16)、与所述充电线圈(16)电隔离的用于感应式发送和/或接收数据的发射和/或接收线圈(14)、磁芯(18)。不仅所述充电线圈(16),而且所述发射和/或接收线圈(14)也缠绕在所述磁芯(18)上。(14)也缠绕在所述磁芯(18)上。(14)也缠绕在所述磁芯(18)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助听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助听设备,其具有可充电的电池、充电线圈以及发射和/或接收线圈。

技术介绍

[0002]术语“助听设备”在下文中一般而言指的是佩戴在使用者(佩戴者)的耳部上或者耳部中的并且将声学信号发送到佩戴者的听觉器官的设备。助听设备尤其包括接收、在信号技术上修饰环境声并且将修饰后的声音信号发送到佩戴者的听觉器官的设备。这种助听设备的典型的被称为“助听器”的子类被设置用于保障那些在医学范畴内承受听力损失的听障人员。为此,助听器通常包括例如麦克风形式的输入转换器、具有放大器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输出转换器。输出转换器通常实现成电子声学转换器,尤其实现成微型扬声器,并且在这种情况中也被称为“耳机”(接收器)。此外,市面上还有骨传导听力辅助设备、可植入的或者震动触觉式听力辅助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对受损听觉的刺激或者机械式或者以电的方式进行。
[0003]除了上述典型助听器,此外也有用于辅助听觉正常的使用者的听力的助听设备。这些助听设备也称为“个人声音放大产品”或者“个人声音放大设备”(简称:PSAD),其结构方面与典型的助听器相似并且同样具有上述组件,即输入转换器、信号处理单元以及输出转换器。
[0004]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助听设备,其有线或者无线地从外围设备、例如耳机和耳麦接收声学信号。
[0005]为了迎合不同佩戴者的多种个性化的需求,设计有不同结构的助听设备。对于BTE助听设备(Behind-The-Ear,也称为在耳后的或者德语称为HdO),包含了电池以及必要的其他组件例如输入转换器、信号处理装置等等的壳体佩戴在耳部后方。在此(在所谓的耳外式助听设备或者耳道内受话器式助听设备(简称RIC)中),输出转换器可以直接布置在佩戴者的耳道中。备选的是,输出转换器可以布置在佩戴在耳部后方的壳体内。在此情况中,柔性的、也被称为“Tube管”的声管把输出转换器的声学信号从壳体导引至耳道。对于所谓的ITE助听设备(“In-the-Ear”或德语作“In-dem-Ohr”,简称IdO),包含了助听设备的全部功能性组件的壳体被至少部分地佩戴在耳道中。所谓的CIC助听设备(Completely-in-Canal)类似于ITE-助听设备,然而被完全佩戴在耳道中。
[0006]现代的助听设备特点在于越来越多的集成功能,例如主动噪音抑制、语音识别或者语言识别等等。因此,助听设备具有越来越高的能量需求,而利用如今常见的一次性电池通常不能令人满意地满足这种能量需求。由于这种越来越高的能量需求,但也为了方便和有益于资源的使用,性能越来越强大的可充电电池、尤其锂离子电池取代一次性电池用作助听设备的能源。优选使用无线充电技术用于这种电池的充电。为此,在助听设备中通常集成有充电线圈,其通过与充电设备的电感耦合接收电池充电所需的能量。
[0007]另一方面,在现代的助听设备中经常也集成有发射和/或接收线圈(MI天线),助听
设备可以借助该发射和/或接收线圈通过与例如在用于佩戴者的另一个耳部的第二个外部助听设备中的发射器和/或接收器的磁感应耦合交换数据。
[0008]仅仅由于在助听设备中非常有限的结构空间就已经会造成多个线圈的集成困难。此外的困难是,多个线圈在助听设备中的定位过于紧密或者不利时,在线圈之间会出现磁性耦合,这有时极大损害线圈的功能。
[0009]由文献EP 2 899 830 B1和US 2015/0214774 A1已知带有充电线圈的充电线圈模块,其缠绕在空心筒形的磁芯的圆周上。在磁芯的内部布置有可再充电的电池,其借助电池充电。充电线圈甚至可以作为天线线圈使用。
[0010]由文献US 10,020,673 B2已知一种具有可再充电的电池、充电线圈和NFC(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天线的移动设备。在此,充电线圈和NFC天线这样布置,使得它们的线圈轴线相互正交。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助听设备中发射和/或接收线圈(MI天线)和充电线圈的紧凑和特别有利的布置。
[0012]所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助听设备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实施方式在下文的说明书中说明。
[0013]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是一种助听设备,其具有可再充电的电池、用于感应式接收用于给电池充电的能量的充电线圈以及与充电线圈电隔离的发射和/或接收线圈(MI天线),发射和/或接收线圈用于感应式发送和/或接收数据。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助听设备具有磁芯,尤其由软磁性铁氧体材料制成的磁芯。按照本专利技术,不仅充电线圈,而且发射和/或接收线圈也缠绕在该磁芯上。
[0014]通过使用共同的磁芯能够特别节省空间地设计两个线圈。
[0015]优选的是,充电线圈和MI天线这样缠绕在磁芯上,使得它们的线圈轴线精确地或者近似彼此正交地定向。通过两个线圈彼此的这种布局,排除了或者至少尽可能减小了两个线圈相互的磁性影响。但是按照经验,略微偏离线圈轴线的精确的正交定向对于线圈的磁耦合的预期效果来说无关紧要。此外,用两个线圈对磁芯的包缠承受一定程度的制造公差,尤其在磁芯不具有直六面体形状的情况下。因此,尤其在线圈轴线之间构成90
°±
30
°
、优选90
°±
15
°
、尤其90
°±5°
的角时,形成线圈轴线的精确或者近似正交的定向。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磁芯构造成(罐形、环形或者例如马蹄铁形的)空心体,电池容纳在该空心体中。相对于电池额外地或者备选地,按照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将助听设备的电子组件、尤其充电电子装置布置在空心的磁芯中。通过磁芯的空心设计和将电池和/或电子组件安装在磁芯中,实现了助听设备的特别紧凑的设计。同时,磁芯由此可以设计带有特别大的封闭的容积(尤其带有特别大的横截面),而不会过多妨碍其他组件在壳体中的布置。磁芯的较大的容积又实现了围绕磁芯缠绕的MI天线的较高有效性。
[0017]在适宜的设计方案中,磁芯具有筒形的形状,该形状带有两个沿轴线相互对置的平行的端面和将两个端面连接的周向壁。在此,端面优选构造成圆形的,但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其基本上也可以成形成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成形。在有利的设计中,沿轴线测得的磁芯高度相对于横向于该轴线测得的磁芯宽度的比例为1:1至1:4之间(在非圆形的端面中该宽
度在此通过磁芯的横向于轴线的最大尺寸给定)。磁芯的高度相对于宽度的比例尤其是约1:2.5。在此,磁芯也即具有扁筒体的形状。
[0018]在筒形的磁体的情况中优选的是,两个线圈中的一个、尤其MI天线围绕所述周向壁缠绕,使得其线圈轴线平行于磁芯的轴线定向。相反,另一个线圈、即尤其充电线圈缠绕经过磁芯的端面和周向壁,使得所述另一个线圈的线圈轴线相对于磁芯的轴线正交(垂直)定向。
[0019]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助听设备可以设计为任一前述实施方式,尤其可以设计为(用于保障听障使用者设计的)助听器,设计为个人声音放大设备,设计为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听设备(2),其-具有可再充电的电池(12),-具有用于感应式接收用于给所述电池(12)充电的能量的充电线圈(16),-具有与所述充电线圈(16)电隔离的发射和/或接收线圈(14),所述发射和/或接收线圈用于感应式发送和/或接收数据,并且-具有磁芯(18),在所述磁芯上缠绕有充电线圈(16)和发射和/或接收线圈(1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听设备(2),其中,所述充电线圈(16)和所述发射和/或接收线圈(14)缠绕在所述磁芯(18)上,使得充电线圈和发射和/或接收线圈的线圈轴线(48、50)精确地或者近似相互正交地定向。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听设备(2),其中,所述磁芯(18)构造成空心体,并且其中,所述电池(12)和/或所述助听设备(2)的电子组件、尤其充电电子装置(17)布置在所述磁芯(18)中。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助听设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施密特P尼克斯
申请(专利权)人: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