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66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通过在桥式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之间设置BUCK电路,调节BUCK电路中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输出直流电压的大小;设置高压分压器对倍压电路输出的直流高压信号进行限流和分压,通过采集高压分压器上的电压和电流,并将电压和电流信号发送至脉宽调制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根据电压反馈信号对输出脉冲宽度进行调整,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稳定,最终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可调;根据电流反馈信号对电源进行过流保护。根据电流反馈信号对电源进行过流保护。根据电流反馈信号对电源进行过流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


[0001]本技术涉及局部放电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

技术介绍

[0002]对电力电缆及其接头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经济价值。通过对局部放电的测量及时发现绝缘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找出故障原因,保证电力电缆质量,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局部放电现场检测的电源类型主要有:工频正弦波电源、超低频带能源和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其中,阻尼振荡波电压源产生直流高压的原理为:由单相220V交流供电,通过桥式整流电路得到相应的直流电压,直流电压经逆变电路以及高频变压器进行升压,倍压电路对变压器得到的高频电压进行整流和电压倍增,最终输出所需的直流高压。现有的阻尼振荡波电压源输出的都是恒定的直流电压,无法根据实际输出调节阻尼振荡波电压源输出电压。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将采样电压与给定基准电压相比较,通过比较结果控制调制器输出脉冲宽度,最终使输出电压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将采样电压与给定基准电压相比较,通过比较结果控制调制器输出脉冲宽度,最终使输出电压稳定。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其包括220V交流源、桥式整流电路、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和倍压电路,还包括BUCK电路、高压分压器和脉宽调制电路;
[0005]220V交流源通过顺次连接的桥式整流电路、BUCK电路、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和倍压电路与负载电性连接,高压分压器并联在负载的两端,高压分压器的电压采集节点与脉宽调制电路的电压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脉宽调制电路的脉冲输出端与BUCK电路的控制端电性连接。
[000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电流采集电路;
[0007]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高压分压器的电流采集节点电性连接,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宽调制电路的电流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脉宽调制电路包括TL494脉宽调制器、电阻R67、电容C57和电位器RP1;
[0009]TL494脉宽调制器的IN1+引脚与高压分压器的电压采集节点电性连接,TL494脉宽调制器的IN1-引脚与电位器RP1的调节端电性连接,电位器RP1的一端接地,电位器RP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7与TL494脉宽调制器的DT_CON引脚电性连接,TL494脉宽调制器的VREF引脚分别与TL494脉宽调制器的OUT_CON引脚、IN2-引脚和电位器RP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57并联在电位器RP1的两端。
[0010]进一步优选的,BUCK电路包括:MOS管Q13、电感L15和二极管D34;
[0011]MOS管Q13栅极与TL494脉宽调制器的E1引脚电性连接,MOS管Q13的漏极与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13的源极通过电感L15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二极管D34的负极与电感和MOS管Q13之间的连接点电性连接,二极管D34的正极接地。
[0012]进一步优选的,高压分压器包括:电阻R59-R62;
[0013]倍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60的一端和电阻R59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5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1的一端和脉宽调制电路的电压反馈输入端IN1+电性连接,电阻R6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2接地。
[0014]本技术的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桥式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之间设置BUCK电路,调节BUCK电路中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输出直流电压的大小;设置高压分压器对倍压电路输出的直流高压信号进行限流和分压,通过采集高压分压器上的电压和电流,并将电压和电流信号发送至脉宽调制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根据电压反馈信号对输出脉冲宽度进行调整,控制输出电压的大小和稳定,最终使得输出电压稳定可调;根据电流反馈信号对电源进行过流保护。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中桥式整流电路、BUCK电路、逆变电路的电路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中桥式高频变压器、倍压电路和高压分压器的电路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中脉宽调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其包括顺次连接的220V交流源、桥式整流电路、BUCK电路、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和倍压电路,以及高压分压器和脉宽调制电路。
[0022]桥式整流电路,对220V工频交流源输出的工频交流信号做整流处理,并输出直流信号。本实施例中,桥式整流电路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其中,二极管D1-D4对工频交流信号做整流处理输出直流信号;电容C1由于其储能作用,降低脉动成分,使输出电压波形平滑。
[0023]BUCK电路,实现输出电压的可调。保持控制开关周期不变,通过调节BUCK电路中开
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输出直流电压的大小。本实施例中,BUCK电路包括:MOS管Q13、电感L15和二极管D34;具体的,如图2所示,MOS管Q13栅极与脉宽调制电路的脉冲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13的漏极与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13的源极通过电感L15与逆变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二极管D34的负极与电感和MOS管Q13之间的连接点电性连接,二极管D34的正极接地。其中,MOS管Q13的导通与关断受脉宽调制电路输出的驱动脉冲控制。当脉宽调制电路输出的脉冲为高电平时,MOS管Q13导通,续流二极管D34阳极电压为零,续流二极管D34反向截止,MOS管Q13上流过的电流流经电感L15向负载供电;此时电感L15中的电流逐渐上升,在电感L15两端产生左端正右端负的自感电势阻碍电流上升,电感L15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存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脉宽调制电路输出脉冲为低电平,MOS管Q13关断。
[0024]逆变电路,将BUCK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本实施例中,并不涉及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其包括220V交流源、桥式整流电路、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和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BUCK电路、高压分压器和脉宽调制电路;所述220V交流源通过顺次连接的桥式整流电路、BUCK电路、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和倍压电路与负载电性连接,高压分压器并联在负载的两端,高压分压器的电压采集节点与脉宽调制电路的电压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脉宽调制电路的脉冲输出端与BUCK电路的控制端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采集电路;所述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与高压分压器的电流采集节点电性连接,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脉宽调制电路的电流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振荡波电压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宽调制电路包括TL494脉宽调制器、电阻R67、电容C57和电位器RP1;所述TL494脉宽调制器的IN1+引脚与高压分压器的电压采集节点电性连接,TL494脉宽调制器的IN1-引脚与电位器RP1的调节端电性连接,电位器RP1的一端接地,电位器RP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仕鹏何颖蔡杏元易东方万学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福润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