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光结构、显示屏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54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遮光结构、显示屏和电子产品,所述显示屏包括背光部件、LCD部件,TFT层;所述显示屏上具有盲孔;在TFT层的下表面、盲孔周边具有油墨层;在盲孔周围,LCD部件与背光部件贴合处,具有不透光的胶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遮光结构TFT下表面在盲孔处影印一圈黑色油墨,此层黑色油墨可以挡住从背光漏出来的光线;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去掉第一道胶水,只需要在带偏光片的LCD与背光组装贴合后点一道胶水即可,可提高整体良率。可提高整体良率。可提高整体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光结构、显示屏和电子产品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带有盲孔的电子产品的遮光结构,和包含该遮光结构的显示屏,以及包含该遮光结构的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0002]盲孔显示屏是当前智能手机的一个趋势,但是,当前的盲孔显示屏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盲孔处的漏光,导致盲孔显示屏再赶潮流的同时在用户体验上有不足之处;因此,改进盲孔显示屏在盲孔处的显示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0003]当前设计如图1所示。当前行业内设计的盲孔显示屏,是在下偏光片边缘点一圈黑色胶水,然后LCD(带偏光片)与背光组装贴合在一起之后再点第二圈胶水,此种方案有以下弊端:
[0004]1.技术因结构设计空间少,要求胶水又薄又窄,胶水越薄,则对光线的遮蔽性就会越差。
[0005]2.技术因胶水特性,胶水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气泡,这也使得光线会从气泡位置透过去。
[0006]3.技术因此种方案是需要点两次胶水,次两道胶水衔接处会存在一些搭接不良,导致光线在胶水衔接处露出。
[0007]4.技术当前行业内点胶良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遮光结构,能使显示屏的盲孔处不漏光,并且结构简单,制造良率高。
[0009]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背光部件、LCD部件,TFT层;所述显示屏上具有盲孔;在TFT层的下表面、盲孔周边具有油墨层;在盲孔周围,LCD部件与背光部件贴合处,具有不透光的胶水结构。/>[0010]本技术所述遮光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TFT下表面在盲孔处影印一圈黑色油墨,此层黑色油墨可以挡住从背光漏出来的光线;技术去掉第一道胶水,只需要在带偏光片的LCD与背光组装贴合后点一道胶水即可,可提高整体良率。
[0011]优选的,所述油墨层为盲孔周边一圈黑色油墨层。
[0012]优选的,所述黑色油墨层厚度为3

20微米。
[0013]优选的,显示屏的下偏光覆盖背光部件的框架边缘。
[0014]优选的,下偏光片与背光部件搭接。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前述的遮光结构。
[0016]本技术所述显示屏的有益效果在于:TFT下表面在盲孔处影印一圈黑色油墨,此层黑色油墨可以挡住从背光漏出来的光线;去掉第一道胶水,只需要在带偏光片的LCD与背光组装贴合后点一道胶水即可,可提高整体良率。
[0017]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前述的遮光结构。
[0018]本技术所述电子产品的有益效果在于:TFT下表面在盲孔处影印一圈黑色油墨,此层黑色油墨可以挡住从背光漏出来的光线;技术去掉第一道胶水,只需要在带偏光片的LCD与背光组装贴合后点一道胶水即可,可提高整体良率。
[0019]优选的,所述电子产品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表。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图1为现有遮光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述遮光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4]100、显示屏,101、背光部件,102、盲孔,103、黑色油墨,104、黑色胶水,105、上偏光片,106、彩色滤镜片,107、薄膜晶体管,108、下偏光片,109、框架,110、第一圈黑色胶水,111、第二圈黑色胶水,112、遮光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一、
[0026]本技术涉及一种遮光结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显示屏100,所述显示屏100包括背光部件101、LCD部件,TFT层;所述显示屏100上具有盲孔102;在TFT层的下表面、盲孔102周边具有油墨层103;在盲孔102周围,LCD部件与背光部件101贴合处,具有不透光的胶水结构104。
[0027]本技术所述遮光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TFT下表面在盲孔102处影印一圈黑色油墨103,此层黑色油墨103可以挡住从背光部件101漏出来的光线;去掉第一道胶水110,只需要在带偏光片的LCD与背光部件101组装贴合后点一道胶水104即可,可提高整体良率。
[0028]所述油墨层103为盲孔102周边一圈黑色油墨层110。
[0029]所述黑色油墨层103厚度为3

20微米。
[0030]显示屏100的下偏光覆盖背光部件101的框架109边缘。
[0031]下偏光片108与背光部件101搭接。
[0032]本技术所述:
[0033]偏光片:全称是偏振光片,将入射光分解成相互垂直的两种偏光成分的光,而只通过一种成分的光。
[0034]背光部件101: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LCD)背后的一种光源,为LCD提供光源。
[0035]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用来显示图像。
[0036]CF:Color Filter,彩色滤镜片106,作用是利用滤光的方式产生红、绿、蓝三种光,再将这三种颜色的光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为需要显示的颜色。
[0037]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107。
[0038]遮光胶109:一般用普通双面胶,黑胶居多,用来粘接固定背光部件101与下偏光片108/LCD,黑胶还可以遮光,减少漏光。
[0039]增光膜:也称BEF,是在透明性非常好的PET表面,使用丙烯酸树脂,精密成型一层
均一的棱镜图案的光学薄膜。
[0040]扩散膜:修正光线呈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增加背光部件101均匀性。
[0041]导光板:传到光线,将点光源变成面光源。
[0042]反射膜:将导光板发射出来的与出光方向相反的光反射回去重复利用,增加背光部件101亮度。
[0043]框架109:固定背光部件101,把所有膜材组合起来。
[0044]本技术是通过改进下偏光片108设计、在TFT上影印黑色油墨103、减少一道胶水110,
[004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遮光结构可参考图2:
[0046]1.技术下偏光加大至覆盖住背光部件101的框架109边缘,阻挡住部分从背光部件101内部漏出来的光线;同时,此设计让下偏光片108与背光部件101搭接起来,可以增加可靠性。
[0047]2.技术薄膜晶体管TFT107下表面在盲孔102处影印一圈黑色油墨103,此黑色油墨103厚度在3

20um之间,此层黑色油墨103可以挡住从背光部件101漏出来的光线。
[0048]3.技术去掉第一道胶水110,只需要在带偏光片的LCD与背光部件101组装贴合后点一道胶水104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光结构,应用于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背光部件、LCD部件,TFT层;所述显示屏上具有盲孔;其特征在于,在TFT层的下表面、盲孔周边具有油墨层;在盲孔周围,LCD部件与背光部件贴合处,具有不透光的胶水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为盲孔周边一圈黑色油墨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油墨层厚度为3

20微米。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宣徐敏雅高壮勇杜军红汤肖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