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柏华专利>正文

可折叠伞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66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伞具技术领域,具体是可折叠伞蓬,包括主伞体和副伞体,主伞体包括主伞杆、定环、滑环、主伞骨组件以及主伞布,副伞体包括副伞杆、副伞环、副伞骨组件以及副伞布,副伞杆的下端与主伞杆的上端能够进行固定连接,副伞骨组件由若干副伞骨单元和副支撑单元构成,副支撑单元的外端铰接副伞骨单元,内端端部能够与对应主伞骨单元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当副伞体与主伞体连接时,主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能够通过副支撑单元带动副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伞具作为伞篷使用时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操作简单快捷,且便于收纳。收纳。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伞蓬


[0001]本技术涉及伞具
,具体是可折叠伞蓬。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各种伞具(包括雨伞或太阳伞)都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无法满足特定情况下人们的需求,比如:1、随着国内私人汽车的日益普及,在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户外出行过程中,堵车成了一个普遍问题,有时堵车时间过长,经常遇到难以找到地方上厕所的问题;2、夏天去海滩等地方游玩,经常遇到难以找到独立的封闭空间来冲洗身体或换衣服的问题;3、大风大雨天气时,即便使用雨伞,也难以避免衣服(特别是裤子和鞋子)被雨水淋湿。上述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帐篷来解决,但是帐篷体积较大,存在携带、组装、使用不便的缺点,而且因为伞具一般是出行必备物品,但如果为了应对上述几种特定情况还需要使用者再准备一顶帐篷,则会造成行李过多、携带不便等问题,而且会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可折叠伞蓬,能够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而且使用灵活,操作简单快捷,且折叠后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和携带。
[0004]本技术任务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可折叠伞蓬,包括主伞体和副伞体,主伞体包括主伞杆、主伞环、主伞骨组件以及对应的主伞布,主伞环包括定环和滑环,定环固定在主伞杆上部,滑环与主伞杆滑动配合,主伞骨组件由沿定环周向均布铰接的若干主伞骨单元和沿滑环周向均布铰接的若干主支撑单元构成,各主支撑单元的外侧端部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主伞骨单元上,从而使得滑环沿着主伞杆滑动能够通过主支撑单元带动主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副伞体包括副伞杆、副伞环、副伞骨组件以及对应的副伞布,副伞杆的下端与所述主伞杆的上端设有能够进行固定连接的接头二和接头一,副伞环固定在副伞杆上端,副伞骨组件由沿副伞环周向均布铰接的若干副伞骨单元、以及若干副支撑单元构成,所述副支撑单元包括连杆一,连杆一的外侧端部铰接对应的所述副伞骨单元,连杆一的内侧端部还设有接头四,主伞骨单元上设有接头三,接头四和接头三能够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当副伞体与主伞体连接时,主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能够通过副支撑单元带动副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
[0006]优选,副伞骨单元包括小拉杆一、小拉杆二、小拉杆三、小拉杆四、小拉杆五、小拉杆六、小拉杆七、大拉杆一、大拉杆二、大拉杆三和大拉杆四,其中小拉杆一、小拉杆二、小拉杆三依次铰接,小拉杆一的内侧端部与所述副伞环铰接,小拉杆三的外侧端部同时与大拉杆一的内侧端部、所述连杆一的外侧端部铰接,大拉杆一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二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大拉杆二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三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大拉杆三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四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大拉杆四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五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四的内侧端部与连杆一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四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二的内侧端部铰接,小拉杆五的内侧端部与大拉杆一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
铰接,小拉杆五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三的内侧端部铰接,小拉杆六的内侧端部与大拉杆二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六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四的内侧端部铰接,小拉杆七的内侧端部与大拉杆三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七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五的内侧端部铰接。
[0007]优选,所述主伞骨单元包括伞骨一和伞骨二,所述主支撑单元包括推杆一和推杆二,伞骨一内侧端部与定环铰接,伞骨一外侧端部与伞骨二靠近内侧端部的位置铰接,伞骨二的外侧端部设有所述接头三,所述接头三为插头,推杆一内侧端部与滑环铰接,推杆一外侧端部与伞骨一中部位置铰接,推杆二内侧端部与推杆一靠近外侧端部的位置铰接,推杆二外侧端部与伞骨二内侧端部铰接,接头四为与接头三配合的插座。
[0008]优选,所述主伞骨单元包括伞骨一、伞骨二、伞骨三和伞推杆,所述主支撑单元包括推杆一和推杆二,伞骨一内侧端部与定环铰接,伞骨一外侧端部与伞骨二靠近内侧端部的位置铰接,伞骨二外侧端部与伞骨三靠近内侧端部的位置铰接,伞骨三的内侧端部与伞推杆的外侧端部铰接,伞推杆的内侧端部与伞骨一靠近外侧端部的位置铰接,推杆一内侧端部与滑环铰接,推杆一外侧端部与伞骨一中部位置铰接,推杆二内侧端部与推杆一靠近外侧端部的位置铰接,推杆二外侧端部与伞骨二内侧端部铰接,伞骨二的外侧端部设有所述接头三,所述接头三为插座,接头四为与接头三配合的插头。
[0009]优选,接头二和接头一的连接为可拆卸固定连接或不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0]优选,所述接头一为侧面设有凸起的插接头,接头二为与插接头相配合的插接孔,接头一和接头二通过插接头和插接孔进行压入式固定连接。
[0011]优选,所述接头三为连接插头或连接插座,所述接头四为与接头三相互配合的连接插座或连接插头。
[0012]优选,所述主伞杆为伸缩杆结构,主伞杆的手柄上设有用于定位伸缩杆长度的锁销。
[0013]优选,所述主伞布为包覆在所述主伞骨组件上部的防水和/或防晒伞布,所述副伞布为包覆在所述副伞骨组件上部的防水和/或防晒伞布,其中所述副伞布为透明材质或不透明材质。
[0014]优选,所述副伞布上还设有可打开的门帘。
[00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伞体和副伞体均为可折叠结构,收纳方便,使用灵活,且收纳后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副伞体撑开后遮盖面大,实用性强,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结构坚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可折叠伞蓬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可折叠伞蓬中实施例一的主伞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实施例一的主伞体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可折叠伞蓬中实施例一的副伞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可折叠伞蓬的实施例一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7是本技术可折叠伞蓬的实施例一在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可折叠伞蓬的实施例一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可折叠伞蓬实施例二的主伞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可折叠伞蓬的实施例二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图10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12是图11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主伞体1,主伞杆11,手柄111,锁销112,接头一113,定环12,滑环13,主伞骨单元14,伞骨一141,伞骨二142,接头三1421,伞布锁扣1423,定位塞1424,伞骨三143,主支撑单元15,推杆一151,推杆二152,伞推杆16,主伞布17,副伞体2,副伞杆21,接头二211,副伞环22,副伞骨单元23,小拉杆一231,小拉杆二232,小拉杆三233,小拉杆四234,小拉杆五235,小拉杆六236,小拉杆七237,大拉杆一2381,大拉杆二2382,大拉杆三2383,大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折叠伞蓬,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伞体和副伞体,主伞体包括主伞杆、主伞环、主伞骨组件以及对应的主伞布,主伞环包括定环和滑环,定环固定在主伞杆上部,滑环与主伞杆滑动配合,主伞骨组件由沿定环周向均布铰接的若干主伞骨单元和沿滑环周向均布铰接的若干主支撑单元构成,各主支撑单元的外侧端部分别铰接在对应的主伞骨单元上,从而使得滑环沿着主伞杆滑动能够通过主支撑单元带动主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副伞体包括副伞杆、副伞环、副伞骨组件以及对应的副伞布,副伞杆的下端与所述主伞杆的上端设有能够进行固定连接的接头二和接头一,副伞环固定在副伞杆上端,副伞骨组件由沿副伞环周向均布铰接的若干副伞骨单元、以及若干副支撑单元构成,所述副支撑单元包括连杆一,连杆一的外侧端部铰接对应的所述副伞骨单元,连杆一的内侧端部还设有接头四,主伞骨单元上设有接头三,接头四和接头三能够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当副伞体与主伞体连接时,主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能够通过副支撑单元带动副伞骨单元撑开或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伞蓬,其特征在于,所述副伞骨单元包括小拉杆一、小拉杆二、小拉杆三、小拉杆四、小拉杆五、小拉杆六、小拉杆七、大拉杆一、大拉杆二、大拉杆三和大拉杆四,其中小拉杆一、小拉杆二、小拉杆三依次铰接,小拉杆一的内侧端部与所述副伞环铰接,小拉杆三的外侧端部同时与大拉杆一的内侧端部、所述连杆一的外侧端部铰接,大拉杆一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二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大拉杆二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三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大拉杆三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四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大拉杆四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五靠近内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四的内侧端部与连杆一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四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二的内侧端部铰接,小拉杆五的内侧端部与大拉杆一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五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三的内侧端部铰接,小拉杆六的内侧端部与大拉杆二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六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四的内侧端部铰接,小拉杆七的内侧端部与大拉杆三靠近外侧端部的外置铰接,小拉杆七的外侧端部与大拉杆五的内侧端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柏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柏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