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886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属于地下管廊技术领域,包括套管和插杆。套管的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套管嵌入变形缝一侧的主体结构内并且位于变形缝止水带的内侧。插杆插在套管内并且一端伸出套管,位于套管外部的插杆嵌入变形缝另一侧对应位置的主体结构内,套管内的插杆与套管之间填充有润滑脂。该装置可以将管廊变形缝两侧的主体结构在竖向受力上进行连接,从而有效控制管廊变形缝两侧主体结构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移,最终有效控制管廊变形缝的不均匀沉降。该组合装置成本低、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大大减小管廊变形缝的不均匀沉降给管廊后期的日常运营的负面影响及长期维护的经济费用。常运营的负面影响及长期维护的经济费用。常运营的负面影响及长期维护的经济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管廊
,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的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内涝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的美观、整洁、出行,由此城市地下管廊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动脉。
[0003]然而地下管廊变形缝的不均匀沉降却是地下管廊工程的质量通病。地下管廊基本为水平通长结构并埋设于道路两侧地下,一般每隔20m

30m设置一道变形缝,地下管廊变形缝两侧的主体结构将会随地下水、土体不均匀沉降、道路地表荷载、周围建筑物产生的侧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现象,直接影响到地下管廊工程防水体系的质量,从而容易导致地下管廊变形缝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及窜水,给地下管廊工程的日常运营和长期维护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便捷的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以解决地下管廊变形缝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包括:
[0006]套管,其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套管嵌入变形缝一侧的主体结构内并且位于变形缝止水带的内侧;
[0007]插杆,插在套管内并且一端伸出套管,位于套管外部的插杆嵌入变形缝另一侧对应位置的主体结构内,所述套管内的插杆与套管之间填充有润滑脂。
[0008]优选地,所述插杆远离套管的一端焊接连接有锚板。
[0009]优选地,所述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底板和侧墙内。
[0010]优选地,所述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分别沿水平向间隔设置在底板、沿竖向间隔设置在侧墙内。
[0011]优选地,所述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设置在底板和侧墙的中部。
[0012]优选地,所述插杆的长度为套管的长度的两倍,并且套管内的插杆的长度等于套管的长度。
[0013]优选地,所述插杆采用直径为36mm,长度为900mm的Q235B圆钢。
[0014]优选地,所述锚板为100mm
×
100mm
×
3.0mm的Q235B钢板。
[0015]优选地,所述套管采用内径为39mm,外径为47mm,壁厚为4.0mm,长度为450mm的
Q235B套管。
[0016]优选地,所述润滑脂为成品MP

3润滑脂。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8](1)本技术针对地下管廊变形缝两侧主体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组合装置,将管廊变形缝两侧的主体结构在竖向受力上进行连接,从而有效控制管廊变形缝两侧主体结构在竖向方向上的位移,最终有效控制管廊变形缝的不均匀沉降。
[0019](2)本技术的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两侧的的主体结构分段施工,先施工预埋铁套管一侧的主体结构,后施工预埋圆钢一侧的主体结构,该组合装置成本低、效果好、结构简单、施工便捷,大大减小管廊变形缝的不均匀沉降给管廊后期的日常运营的负面影响及长期维护的经济费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的示意图。
[0021]图2为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的施工示意图。
[0022]图3为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施工时底板状态图。
[0023]图4为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施工时侧墙状态示意图。
[0024]附图标注:1

套管、2

插杆、3

变形缝止水带、4

变形缝、5

润滑脂、6

底板、7

侧墙、8

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包括套管1和
插杆2。
[0030]套管1的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套管1嵌入变形缝4一侧的主体结构内并且位于变形缝止水带3的内侧。
[0031]插杆2插在套管1内并且一端伸出套管1,位于套管1外部的插杆2嵌入变形缝4另一侧对应位置的主体结构内。插杆2远离套管1的一端优选为焊接连接有锚板8,用于将插杆2的一端锚固在主体结构中。套管1内的插杆2与套管1之间填充有润滑脂5。
[0032]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优选为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底板6和两侧的侧墙7内。更进一步地,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优选为分别沿水平向间隔设置在底板6、沿竖向间隔设置在侧墙7内。相邻套管1之间的间隔优选为500mm。
[0033]更加优选地,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设置在底板6和侧墙7的中部。
[0034]插杆2的长度为套管1的长度的两倍,并且套管1内的插杆2的长度等于套管1的长度。插杆2采用直径为36mm,长度为900mm的Q235B圆钢。锚板8为100m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其一端敞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套管(1)嵌入变形缝(4)一侧的主体结构内并且位于变形缝止水带(3)的内侧;插杆(2),插在套管(1)内并且一端伸出套管(1),位于套管(1)外部的插杆(2)嵌入变形缝(4)另一侧对应位置的主体结构内,所述套管(1)内的插杆(2)与套管(1)之间填充有润滑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2)远离套管(1)的一端焊接连接有锚板(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设置在主体结构的底板(6)和侧墙(7)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分别沿水平向间隔设置在底板(6)、沿竖向间隔设置在侧墙(7)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防止地下管廊变形缝不均匀沉降的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乐于雁南孙磊黄巍季文君何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