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包括铰链加强板和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连接在溜背式尾门上,溜背式尾门铰接在车体上,铰链加强板位于溜背式尾门铰接端的尾门框内角处,铰链加强板具有与尾门框内角匹配的弯曲度,铰链加强板的横断面呈槽形结构,铰链加强板的槽壁外侧面与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的贴合区域设有若干嵌套结构及卡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强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的连接刚度,克服铰链安装部位焊点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NVH性能,提高汽车溜背式尾门铰链安装区域的电泳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尾附属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国产车型中,采用溜背式尾门车型较少。为满足溜背式车型开发,适用于此车型尾门的铰链加强板需要在遵循基本车身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但现有的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存在着铰链安装刚度不足、NVH性能低、局域区域电泳质量差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改进设计。公开号为CN209111909U的技术专利于2019年7月16日公开了一种尾门铰链加强板,包括盒体状的铰链加强板本体,所述铰链加强板本体底部后侧、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底表面、所述第二翻边底表面和所述第三翻边底表面均固定连接于后侧围上角连接板上,所述第二翻边上表面和所述铰链加强板本体中侧上部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于D柱上加强板上,所述第三翻边上表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后横梁内板底面上,所述后横梁内板上表面和所述铰链加强板本体中侧上表面均固定连接于后横梁外板下表面上。该技术增加了铰链加强板本体连接点数量,减小铰链加强板本体失稳变形问题的发生。但该技术主要通过增加连接点数量提高铰链安装刚度不足的问题,手段过于单一,且该技术也未就如何解决NVH性能低、局域区域电泳质量差等问题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存在着铰链安装刚度不足、NVH性能低、局域区域电泳质量差等问题,为克服这些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设计从而改善铰链安装刚度、NVH性能及局域区域电泳质量的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包括铰链加强板和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连接在溜背式尾门上,溜背式尾门铰接在车体上,铰链加强板位于溜背式尾门铰接端的尾门框内角处,铰链加强板具有与尾门框内角匹配的弯曲度,铰链加强板的横断面呈槽形结构,铰链加强板的槽壁外侧面与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的贴合区域设有若干嵌套结构及卡接结构。本技术除了采用铰链加强板与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固定的方式实现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的连接外,还使用了嵌套结构及卡接结构进一步提高铰链加强板自身刚度,多种措施综合,有利于加强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的连接刚度。
[0005]作为优选,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设有结构胶。结构胶连接铰链加强板与外板,既可起到防水、防尘、密封,增加连接性能作用,又能防止焊点外零贴区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摩擦异响,提高NVH性能。
[0006]作为优选,所述嵌套结构包括设于铰链加强板上的冲压凹凸部和设于溜背式尾门上的起伏区域,冲压凹凸部与起伏区域适配嵌套。如果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完全平整
贴合,则二者间只能通过焊点或螺栓提供切向结合力。设置冲压凹凸部,与起伏区域嵌套配合后可形成啮合,在切向上产生较强结合力以抗拒外部的切向破坏力,从而加强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的连接刚度。另外冲压凹凸部自身即构成铰链加强板的加强结构,有助于提高铰链加强板的抗弯强度。
[0007]作为优选,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铰链加强板槽壁边缘的缺口和设于溜背式尾门上的鼓包,缺口与鼓包适配卡接。缺口和设于溜背式尾门上的鼓包卡接后,在切向上产生较强结合力以抗拒外部的切向破坏力,从而加强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的连接刚度。
[0008]作为优选,铰链加强板槽壁边缘设有若干断续排布的贴合翻边,贴合翻边与所述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并固定。设置相对离散的贴合翻边,增加并分散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的固定点。例如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焊接固定时,本技术方案可有效利用空间,合理分布焊点,解决应力集中导致焊点开裂的问题。
[0009]作为优选,铰链加强板上设有电泳孔。设置电泳孔利于电泳涂装时电泳液顺畅流动,保证空腔区域电泳质量。
[0010]作为优选,铰链加强板上设有减重孔。设置减重孔可以减轻铰链加强板的重量,同时更多的孔位也有利于保证电泳质量。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增强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的连接刚度。本技术除了采用铰链加强板与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固定的方式实现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的连接外,还使用了嵌套结构、卡接结构以及涂胶结构,多种措施综合,有利于增强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的连接刚度。
[0013]克服铰链安装部位焊点的应力集中问题。本技术可有效利用空间,合理分布焊点,解决应力集中导致焊点开裂的问题。
[0014]提高NVH性能。本技术在铰链加强板与溜背式尾门间涂布结构胶,防止焊点外零贴区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摩擦异响,提高NVH性能。
[0015]提高汽车溜背式尾门铰链安装区域的电泳质量。本技术设置有电泳孔、减重孔等孔位,较多的孔位有利于保证电泳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槽底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在溜背式尾门外板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0]图中,1
‑
铰链加强板,2
‑
溜背式尾门,3
‑
贴合翻边,4
‑
电泳孔,5
‑
结构避让孔,6
‑
走线避让孔,7
‑
减重孔,8
‑
铰链安装孔,9
‑
缺口,10
‑
冲压凹坑,11
‑
冲压鼓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包括铰链加强板1和溜背式尾
门2,铰链加强板1连接在溜背式尾门2上,溜背式尾门2铰接在车体上。铰链加强板1为冲压成型结构。铰链加强板1位于溜背式尾门2铰接端的尾门框内角处,铰链加强板1具有与尾门框内角匹配的弯曲度,铰链加强板1的横断面呈槽形结构,铰链加强板1的槽壁外侧面与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铰链加强板1内侧槽壁边缘设有四段断续排布的贴合翻边3,铰链加强板1外侧槽壁边缘则设有以段较长的贴合翻边3,贴合翻边3与所述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并固定。铰链加强板1与溜背式尾门2的贴合区域设有两处嵌套结构及一处卡接结构。所述嵌套结构包括设于铰链加强板1上的冲压凹凸部和设于溜背式尾门2上的起伏区域,冲压凹凸部包括冲压凹坑10和冲压鼓包11,铰链加强板1正面的冲压凹坑10在铰链加强板1背面则呈现为鼓包,铰链加强板1正面的冲压鼓包11在铰链加强板1背面则呈现为凹坑,冲压凹凸部与起伏区域适配嵌套。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铰链加强板1槽壁边缘的缺口9和设于溜背式尾门2上的鼓包,缺口9与鼓包适配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包括铰链加强板(1)和溜背式尾门(2),铰链加强板(1)连接在溜背式尾门(2)上,溜背式尾门(2)铰接在车体上,其特征是铰链加强板(1)位于溜背式尾门(2)铰接端的尾门框内角处,铰链加强板(1)具有与尾门框内角匹配的弯曲度,铰链加强板(1)的横断面呈槽形结构,铰链加强板(1)的槽壁外侧面与尾门框内角处的钣金型面贴合,铰链加强板(1)与溜背式尾门(2)的贴合区域设有若干嵌套结构及卡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其特征是铰链加强板(1)与溜背式尾门(2)间设有结构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溜背式尾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嵌套结构包括设于铰链加强板(1)上的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继军,陈钲金,郭大洲,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