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采集装置及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8451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体温采集装置,包括体温采集模块、无线充电座及柔性贴片。无线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及设于充电座本体的至少一个充电舱室,充电座本体存放于主体部载物箱内,充电舱室的底部设置有电源接头组合,电源接头组合和充电舱室的连接处设有磁吸连接部。体温采集模块具有配合面,配合面设有和电源接头组合相适配的电源接口组合。体温采集模块内,且紧邻配合面的位置设有磁吸配合部。体温采集模块插设于充电舱室内,且在磁吸连接部和磁吸配合部的作用下,电源接口组合和电源接头组合相抵接配合。由于磁吸连接部和磁吸配合部具有相互磁吸的功能,因而可确保电源接口组合和电源接头组合抵接紧密,保证体温采集模块在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温采集装置及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体温采集装置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成熟,且功能越来越完善。现有的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物流运输及家居生活等领域。机器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取代人工劳动,且工作效率高。
[0003]人体的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具有一定的温度范围。体温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人体生理特征的变化。体温偏高或者偏低往往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因此,在临床上,掌握病人体温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对于人体体温的测量,常用的体温检测工具是水银温度计。可通过将水银温度计放置于人体的口腔、腋窝等部位进行测量,但口腔及腋窝等部位易分泌液体,影响测量的准确度,且不卫生。当夹持于腋窝处时,尤其是秋冬季节,不利于佩戴和取出。水银温度计的壳体由玻璃制作,因而在测量过程中,一旦病人夹持不到位或者夹持力度过大,玻璃易破碎,如果水银流出,极易引起汞污染。病人在持续测量五至十分钟左右,才能够准确测出体温,当病人较多时,且温度计数量不够时,耗时耗力,耽误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
[0004]温度计通常由专门的医护人员放置于人体的合适部位,且由医护人员现场及时地取出才能够准确地测量出人体的温度。但当医护人员因有事外出而不在病人身旁时,则无法了解病人的体温状况,则无法做出准确地治疗方案。如此,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治疗时间,且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现阶段,需要一种能够为病人测量体温,且用于看护病人的机器人,能够测量人体的体温数据,并能够远程发送给医护人员,以便医护人员及时查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温采集装置,包括体温采集模块、用于给所述体温采集模块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座及用于将所述体温采集模块贴合于人体皮肤表层的柔性贴片;其中,
[0006]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及设于所述充电座本体的至少一个充电舱室,所述充电座本体存放于主体部的载物箱内,所述充电舱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电源接头组合,所述电源接头组合和所述充电舱室的连接处设有磁吸连接部;
[0007]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具有一配合面,所述配合面设有和所述电源接头组合相适配的电源接口组合;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内,且紧邻所述配合面的位置设有一磁吸配合部;
[0008]所述体温采集模块插设于所述充电舱室内,且在所述磁吸连接部和所述磁吸配合部的作用下,所述电源接口组合和所述电源接头组合相抵接配合。
[0009]可选择地,包括一控制器,安装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控制器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于所述体温采集模块,以使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体温
采集模块采集所述人体的体温数据,并将所述体温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0010]可选择地,包括设于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内的控制主板、可充电电池、蓝牙芯片、温度传感芯片及系统运行开关,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所述蓝牙芯片、所述温度传感芯片及所述系统运行开关;其中,
[0011]所述可充电电池用于给所述控制主板供电;
[0012]所述温度传感芯片用于采集所述人体的所述体温数据;
[0013]所述蓝牙芯片用于将所述体温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
[0014]可选择地,所述体温采集模块背离所述配合面的一面设有信号灯,所述信号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
[0015]可选择地,包括设于所述充电座本体内的电路板、电源及充电接口,且所述充电接口延伸至所述充电座本体的外侧,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及所述充电接口;其中,
[0016]所述电源用于给所述体温采集模块供电;
[0017]所述充电接口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内的供电处,以通过所述供电处给所述电源充电。
[0018]可选择地,所述电源接口组合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触点和第二金属触点,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和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均凹陷于所述配合面,且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及
[0019]所述电源接头组合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金属弹柱和第二金属弹柱,所述第一金属弹柱和所述第二金属弹柱均凸出于所述磁吸连接部,且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0020]当所述体温采集模块插设于所述充电舱室内时,所述第一金属弹柱抵顶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内,所述第二金属弹柱抵顶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内。
[0021]可选择地,所述充电舱室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且所述限位凸起自其开口延伸至其底部;所述体温采集模块的外壁设有和所述限位凸起相适配的限位凹槽;
[0022]当所述体温采集模块插设于所述充电舱室内时,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凹槽相插嵌配合,以使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和所述充电舱室具有唯一的装配姿势。
[0023]可选择地,所述柔性贴片具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有和所述体温采集模块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内嵌于所述安装槽内,且凸出于所述安装面。
[0024]可选择地,所述安装面,且不同于所述安装槽所在的区域设有粘贴涂层。
[00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上述体温采集装置,所述机器人还包括头部、所述主体部及行进部。
[002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体温采集装置及机器人,体温采集模块在柔性贴片的作用下可贴合于人体的皮肤表层,用于采集人体的体温数据。安装方便,且亲和皮肤,使得病人在测温期间可从事其他活动。并且,在主体部的载物箱内还设有无线充电座给体温采集模块进行充电。无线充电座由机器人直接供电,可保证在任何场景下,无线充电座的电量均充足,如此可确保为体温采集模块充足供电。当体温采集模块插设于充电舱室内时,由于磁吸连接部和磁吸配合部具有相互磁吸的功能,因而在两者的作用下,可确保电源接口组合和电源接头组合相抵接配合,且不会脱落,保证体温采集模块在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00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温采集装置的体温采集模块和无线充电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1沿A

A方向的剖面图;
[0033]图4为图1所示的体温采集模块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体温采集模块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3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体温采集装置的体温采集模块和柔性贴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图7所示的柔性贴片贴合于人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温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体温采集模块、用于给所述体温采集模块进行充电的无线充电座及用于将所述体温采集模块贴合于人体皮肤表层的柔性贴片;其中,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充电座本体及设于所述充电座本体的至少一个充电舱室,所述充电座本体存放于主体部的载物箱内,所述充电舱室的底部设置有一电源接头组合,所述电源接头组合和所述充电舱室的连接处设有磁吸连接部;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具有一配合面,所述配合面设有和所述电源接头组合相适配的电源接口组合;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内,且紧邻所述配合面的位置设有一磁吸配合部;所述体温采集模块插设于所述充电舱室内,且在所述磁吸连接部和所述磁吸配合部的作用下,所述电源接口组合和所述电源接头组合相抵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温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控制器,安装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控制器通过蓝牙通讯连接于所述体温采集模块,以使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受控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体温采集模块采集所述人体的体温数据,并将所述体温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温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体温采集模块内的控制主板、可充电电池、蓝牙芯片、温度传感芯片及系统运行开关,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于所述可充电电池、所述蓝牙芯片、所述温度传感芯片及所述系统运行开关;其中,所述可充电电池用于给所述控制主板供电;所述温度传感芯片用于采集所述人体的所述体温数据;所述蓝牙芯片用于将所述体温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温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采集模块背离所述配合面的一面设有信号灯,所述信号灯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温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充电座本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韬林靖生雷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