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宝龙专利>正文

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805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6
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包括踏板和定向轮,踏板与两条水平支撑杆之间支撑有三条腿的三角支架,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中间部位套有腿垫,支撑套筒的一侧侧壁贯穿并拧有手动升降调节开关,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顶端与身体支架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身体支架以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顶端为中心,主体部分的两端先水平向后弯折再竖直向上向前弯折,最后身体支架两端斜向前闭合连接,分别形成左右对称的C字形腋下支架结构,以及连接两侧C字形腋下支架结构的斜向前延伸的倒U形操作者握把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辅助转移的方式新颖且多样化,符合专业化护理,更安全高效。更安全高效。更安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移动设备,具体说是一种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0003]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

(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0004]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国内市场上关于失能老人平台间辅助转移的设备十分少见,极个别的同类产品仍采用粗犷式的如同吊机般吊起老人,从而实现转移,该方式缺乏设计、不够人性化、操作不够便利、成本高、价格不菲。而周边产品如坐便椅应用场景单一,不能解决多平台辅助转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现结合实践经验,并经过不断改进,特提供一种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包括水平的踏板和踏板左右两侧支撑的定向轮,两侧定向轮平行设置,且可自由转动,两侧定向轮顶部分别设置有踩踏式滑轮抱死脚踏,踏板的后侧两端分别通过水平支撑杆支撑有万向轮,踏板与两条水平支撑杆之间支撑有三条腿的三角支架,支架内设置有竖直的电动推杆装置,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中间部位套有腿垫,腿垫为弧面朝上的瓦形板,且在中间部位设置有套在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中间部位的支撑套筒,支撑套筒的一侧侧壁贯穿并拧有手动升降调节开关,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顶端与身体支架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身体
支架以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顶端为中心,主体部分的两端先水平向后弯折再竖直向上向前弯折,最后身体支架两端斜向前闭合连接,分别形成左右对称的C字形腋下支架结构,以及连接两侧C字形腋下支架结构的斜向前延伸的倒U形操作者握把结构,电动推杆装置升降部分顶端上方的身体支架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相对位置的两侧腋下支架弯曲部位相对一面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插槽,背垫通过两侧竖直插在插槽内,操作者握把中间部位设置有电动升降控制开关,电动推杆装置通过电动升降控制开关、电源开关与可充电小电瓶电连接,可充电小电瓶位于两侧定向轮之间的踏板内。
[0007]进一步地,两侧的腋下支架上分别套有弯曲的软性材料制成的腋垫,腋垫通过腋垫拉链连接形成套在各侧腋下支架上的筒形结构。
[0008]进一步地,电动推杆装置包括固定在三角支架内的电动推杆和电动推杆推杆上端固定连接的升降杆,支撑套筒套在升降杆的中间部位,升降杆的中间部位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列的固定孔,手动升降调节开关的螺纹柱部分对应插在其中的固定孔内。
[0009]进一步地,背垫设置有多个镂空的透气口。
[0010]进一步地,腋垫为织物缝合后内部填充海绵制成。
[0011]进一步地,操作者握把上套有防滑橡胶筒。
[0012]进一步地,升降杆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多条竖直插在三角支架内的导向杆。
[0013]本技术根据护工专业化转移半失能老人时所用的姿势和方法,即对用户大腿根部和腋部施力(使其重心适当前倾)并保证臀部主要面积的悬空,通过设计应用于本技术中,实现一名普通操作者省时省力完成半失能老人在不同平台间的辅助转移,达到安全高效的效果;第二,本技术在应对不同平台高度差的调节上采用了手动(以机械螺丝旋拧卡限的原理,实现老人上位移机前的腿垫高度调节)+电动(以可充电小电瓶供电、电动推杆施力的原理,完成老人上位移机后的腋垫、腿垫同步高度调节)的调节方式。
[0014]通过以上设置,本技术与现有产品比较的优点在于:
[0015](1)本技术辅助转移的方式(老人姿势)新颖且多样化,符合专业化护理,更安全高效;
[0016](2)本技术在应对不同平台高度差的调节上采用手动+电动的调节方式,更加灵活、易操作;
[0017](3)本技术经过专业化设计,造型简洁大方,具有美感,符合老人心理诉求;操作流程优化,用户体验更佳;结构简单,材料实惠,升降技术成熟,使得成本低廉,性价比更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电动推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请一并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

3。
[0025]如图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转移辅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的踏板(10)和踏板(10)左右两侧支撑的定向轮(11),两侧定向轮(11)平行设置,且可自由转动,两侧定向轮(11)顶部分别设置有踩踏式滑轮抱死脚踏(14),踏板(10)的后侧两端分别通过水平支撑杆支撑有万向轮(12),踏板(10)与两条水平支撑杆之间支撑有三条腿的三角支架,支架内设置有竖直的电动推杆装置(9),电动推杆装置(9)升降部分中间部位套有腿垫(7),腿垫(7)为弧面朝上的瓦形板,且在中间部位设置有套在电动推杆装置(9)升降部分中间部位的支撑套筒(15),支撑套筒(15)的一侧侧壁贯穿并拧有手动升降调节开关(8),电动推杆装置(9)升降部分顶端与身体支架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身体支架以电动推杆装置(9)升降部分顶端为中心,主体部分的两端先水平向后弯折再竖直向上向前弯折,最后身体支架两端斜向前闭合连接,分别形成左右对称的C字形腋下支架(3)结构,以及连接两侧C字形腋下支架(3)结构的斜向前延伸的倒U形操作者握把(2)结构,电动推杆装置(9)升降部分顶端上方的身体支架设置有电源开关(5),电源开关(5)相对位置的两侧腋下支架(3)弯曲部位相对一面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插槽,背垫(4)通过两侧竖直插在插槽内,操作者握把(2)中间部位设置有电动升降控制开关(1),电动推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宝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