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室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58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腔室茶壶,具体涉及茶壶降温技术领域,包括茶壶本体,所述茶壶本体内固定有内胆,所述内胆与茶壶本体之间开设有降温腔,所述茶壶本体的顶部后侧开设有加冰口,所述加冰口与降温腔相连通,所述内胆顶部活动设有茶壶盖,所述茶壶盖顶部中央固定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贯穿茶壶盖并延伸出茶壶盖底部,所述茶壶盖底部活动设有滤网,所述第一把手的底部活动卡接有长杆,所述长杆顶部固定有方形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降温腔内注入适量的冰块,在拧动第一把手带着搅拌叶旋转搅拌,可以使得滚烫的茶水与降温腔内部的冰块隔着内胆进行全面的接触,伴随着搅拌能更加快速的达到给茶水降温的效果。速的达到给茶水降温的效果。速的达到给茶水降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腔室茶壶


[0001]本技术涉及茶壶降温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多腔室茶壶。

技术介绍

[0002]茶壶(英文:teapot),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200种。泡茶时,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茶壶的质地很多,使用较多的是以紫砂陶壶或瓷器茶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茶水都需要用热水来冲泡才能更好的体现茶叶的香气,但是在炎炎夏日,一口热茶可能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受,所以夏季冷茶更受人喜爱,但是夏季茶水冷的较慢所以就需要一款可以对茶水进行快速降温的新型茶壶。
[0003]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申请号:201621413392 .5的一种带有快速冷却装置的陶瓷茶壶,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对茶壶主体外部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差,底部带有制冷装置等电器元件,携带笨重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腔室茶壶,通过向降温腔内注入适量的冰块,在拧动第一把手带着搅拌叶旋转搅拌,可以使得滚烫的茶水与降温腔内部的冰块隔着内胆进行全面的接触,伴随着搅拌能更加快速的达到给茶水降温的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室茶壶,包括茶壶本体,所述茶壶本体内固定有内胆,所述内胆与茶壶本体之间开设有降温腔,所述茶壶本体的顶部后侧开设有加冰口,所述加冰口与降温腔相连通,所述内胆顶部活动设有茶壶盖,所述茶壶盖顶部中央固定设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贯穿茶壶盖并延伸出茶壶盖底部,所述茶壶盖底部活动设有滤网,所述第一把手的底部活动卡接有长杆,所述长杆顶部固定有方形柱,所述方形柱顶部对应的第一把手底部开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柱与方形孔相适配,所述长杆底端贯穿滤网并延伸至滤网的底部,所述长杆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搅拌叶。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表面开设有凹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把手外壁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茶壶盖的顶部,所述茶壶盖的底部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一把手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茶壶本体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内活动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一侧位于排水孔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
[0009]优选的,所述滤网的顶部固定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内胆内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环形板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对应的支撑板上
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与固定孔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茶壶本体的后侧位于加冰口的边缘处铰接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后侧内部活动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外壁固定有扭簧,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0012]优选的,所述茶壶本体的一侧固定设有壶嘴,所述壶嘴的一端贯穿茶壶本体、内胆并与内胆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茶壶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第四把手。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通过向降温腔内注入适量的冰块,在拧动第一把手带着搅拌叶旋转搅拌,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得滚烫的茶水与降温腔内部的冰块隔着内胆进行全面的接触,伴随着搅拌能更加快速的达到给茶水降温的效果;
[0016]2、通过开设加冰口并在加冰口外铰接有盖板,并在铰接轴上固定有扭簧,当不提拉第二把手时盖板处于闭合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使用冰块降温时,避免灰尘落入降温腔内,保持降温腔内部的干净卫生,确保下次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4的B部结构放大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结构方形柱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结构第一把手的仰视图。
[0024]附图标记为:1第一把手、2茶壶盖、3凹槽、4茶壶本体、5橡胶塞、6排水孔、7环形板、8支撑板、9滤网、10降温腔、11长杆、12搅拌叶、13方形孔、14方形柱、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盖板、18加冰口、19内胆、20第二把手、21第三把手、22第四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7所示的一种多腔室茶壶,包括茶壶本体4,所述茶壶本体4内固定有内胆19,所述内胆19与茶壶本体4之间开设有降温腔10,所述茶壶本体4的顶部后侧开设有加冰口18,所述加冰口18与降温腔10相连通,所述内胆19顶部活动设有茶壶盖2,所述茶壶盖2顶部中央固定设有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把手1贯穿茶壶盖2并延伸出茶壶盖2底部,所述茶壶盖2底部活动设有滤网9,所述第一把手1的底部活动卡接有长杆11,所述长杆11顶部固定有方形柱14,所述方形柱14顶部对应的第一把手1底部开设有方形孔13,所述方形柱14与方形孔13相适配,所述长杆11底端贯穿滤网9并延伸至滤网9的底部,所述长杆
11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搅拌叶12;
[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把手1表面开设有凹槽3,当抓住第一把手1进行转动时,凹槽3增大了第一把手1与手指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起到了很好的防滑效果。
[002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把手1外壁固定有第一挡板15,所述第一挡板15设置在茶壶盖2的顶部,所述茶壶盖2的底部设有第二挡板16,所述第二挡板16与第一把手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将第一把手1限位于茶壶盖2的顶部,将茶壶盖取出时,确保第一把手1保持稳定,提高本技术结构的稳定性。
[0029]进一步的,所述茶壶本体4的一侧底部开设有排水孔6,所述排水孔6内活动设置有橡胶塞5,所述橡胶塞5的一侧位于排水孔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把手21,通过橡胶塞5来控制排水孔6进行排水,再辅助第三把手21可以将橡胶塞5更方便的从排水孔中拔出。
[0030]进一步的,所述滤网9的顶部固定设有环形板7,所述环形板7底部设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与内胆19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8将环形板7和滤网9支撑在内胆19顶部,提升了本使用新型的稳定性。
[0031]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板7的底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室茶壶,包括茶壶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壶本体(4)内固定有内胆(19),所述内胆(19)与茶壶本体(4)之间开设有降温腔(10),所述茶壶本体(4)的顶部后侧开设有加冰口(18),所述加冰口(18)与降温腔(10)相连通,所述内胆(19)顶部活动设有茶壶盖(2),所述茶壶盖(2)顶部中央固定设有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把手(1)贯穿茶壶盖(2)并延伸出茶壶盖(2)底部,所述茶壶盖(2)底部活动设有滤网(9),所述第一把手(1)的底部活动卡接有长杆(11),所述长杆(11)顶部固定有方形柱(14),所述方形柱(14)顶部对应的第一把手(1)底部开设有方形孔(13),所述方形柱(14)与方形孔(13)相适配,所述长杆(11)底端贯穿滤网(9)并延伸至滤网(9)的底部,所述长杆(11)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搅拌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表面开设有凹槽(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室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外壁固定有第一挡板(15),所述第一挡板(15)设置在茶壶盖(2)的顶部,所述茶壶盖(2)的底部设有第二挡板(16),所述第二挡板(16)与第一把手(1)固定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理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德化县瓷韵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