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719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与挂耳部,口罩主体具有横向和纵向;挂耳部从口罩主体的沿着纵向延伸的两侧边缘部分别伸出;其中,口罩主体包括皮肤相对面和位于与皮肤相对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非皮肤相对面,口罩主体具有在使用时用于向非皮肤相对面侧隆起的褶状构造;口罩主体上非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感温变色层;口罩主体上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内衬袋,内衬袋与口罩主体固定连接,同时内衬袋上设置有开口,内衬袋中设置有功能区,功能区中活动设置有功能层,功能层通过开口进行更换;功能层包括多个抗菌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抗菌层来有效过滤与口罩接触的杂质与病菌,防止杂质与病菌直接进入呼吸道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当今工业化时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堪忧,空气中的粉尘、可吸入颗粒物影响人们的健康。除此之外,在一些公共场合例如医院,空气中还存在很多细菌,更进一步危害人们的健康。
[0003]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为了减少细菌感染一般都要求佩戴口罩,由于口罩都是覆盖在人体的鼻子和嘴巴上,随着人体的呼吸动作,口罩容易贴在人体的鼻子和嘴巴上,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呼吸,给医护人员带来不适,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4]由于口罩长时间佩戴后,口鼻呼出的热气及排出的汗水容易导致口罩潮湿,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重,往往无法及时取下口罩检查,而潮湿的口罩容易滋生细菌,严重影响医护人员自身或他人的健康。
[0005]为此,本领域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抗菌型变色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之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能够解决现有口罩透气性不好以及可能会滋生细菌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与挂耳部,所述口罩主体具有横向和纵向;所述挂耳部从所述口罩主体的沿着所述纵向延伸的两侧边缘部分别伸出;其中,
[0008]所述口罩主体包括皮肤相对面和位于与皮肤相对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非皮肤相对面,所述口罩主体具有在使用时用于向非皮肤相对面侧隆起的褶状构造;
[0009]所述口罩主体上非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感温变色层;
[0010]所述口罩主体上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内衬袋,所述内衬袋与所述口罩主体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内衬袋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内衬袋中设置有功能区,所述功能区中活动设置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通过开口进行更换;
[0011]所述功能层包括多个抗菌层。
[0012]优选地,所述多个抗菌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与第三抗菌层,所述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与第三抗菌层外形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抗菌层为抗菌无纺布,所述第二抗菌层为PET/PE复合无纺布,所述第三抗菌层为PTFE多孔过滤膜。
[0014]优选地,所述抗菌无纺布为纳米抗菌银离子聚酯纤维丝纺制成的抗菌无纺布。
[0015]优选地,所述PTFE多孔过滤膜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
[0016]优选地,所述感温变色层通过变色油墨喷印在所述口罩主体上非皮肤相对面的无纺布上。
[0017]优选地,所述内衬袋中设置有多个功能区与多个功能层,多个所述功能区之间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功能区在沿着所述口罩主体横向上依次相邻设置。
[0018]优选地,相邻所述功能区之间通过魔术贴、纽扣、按扣或拉链中的任意一种进行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功能层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0020]优选地,所述通气孔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方形、菱形、椭圆或三角形。
[0021]本技术的抗菌型变色口罩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抗菌层来有效过滤与口罩接触的杂质与病菌,防止杂质与病菌直接进入呼吸道对人体造成伤害。
[0023]2、本技术通过设置内衬袋可以更换功能层,功能层可以是抗菌层或吸附层或其他功能层,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放置对应的功能层,使得口罩功能多元化。
[0024]3、本技术还设置有感温变色层,由此可以直观看出口罩佩戴者是否出现发烧症状,提醒其及时就医。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抗菌型变色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抗菌型变色口罩与皮肤相对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3为本技术的抗菌型变色口罩与皮肤相对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4为本技术的功能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口罩主体
ꢀꢀꢀꢀꢀꢀꢀꢀꢀꢀꢀꢀꢀ
2、挂耳部
ꢀꢀꢀꢀꢀꢀꢀꢀꢀꢀꢀ
3、内衬袋
[0032]31、功能区
ꢀꢀꢀꢀꢀꢀꢀꢀꢀꢀꢀꢀꢀꢀ
32、功能层
ꢀꢀꢀꢀꢀꢀꢀꢀꢀꢀ
321、第一抗菌层
[0033]322、第二抗菌层
ꢀꢀꢀꢀꢀꢀꢀꢀꢀ
323、第三抗菌层
ꢀꢀꢀꢀꢀ
324、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35]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与挂耳部2,口罩主体1具有横向和纵向;挂耳部2从口罩主体1的沿着纵向延伸的两侧边缘部分别伸出。其中,口罩主体1包括皮肤相对面和位于与皮肤相对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非皮肤相对面,口罩主体1具有在使用时用于向非皮肤相对面侧隆起的褶状构造;口罩主体1上非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感温变色层;口罩主体1上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内衬袋3,内衬袋3与口罩主体1固定连接,同时内衬袋3上设置有开口,内衬袋3中设置有功能区31,功能区31中活动设置有
功能层32,功能层32通过开口进行更换。具体地,上述内衬袋3可以设计为口袋的形式,即在某一方向上设置有开口,优选地在口罩主体1的横向方向上设置有开口。其中,内衬袋3具体形状可以设计为方形、椭圆或圆形,优选为方形。本技术的口罩通过将内衬袋3设计为口袋的形式,即开口设计,是为了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不同的功能层32。
[0036]优选地,上述功能层32包括多个抗菌层,该多个抗菌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抗菌层321、第二抗菌层322与第三抗菌层323,第一抗菌层321、第二抗菌层322与第三抗菌层323外形相同。即通过设置三层尺寸相同的抗菌层来使口罩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还能起到避免细菌滋生的效果,从而保护口罩佩戴者的安全健康。优选地,第一抗菌层321为抗菌无纺布,第二抗菌层322为PET/PE复合无纺布,第三抗菌层323为PTFE多孔过滤膜。
[0037]优选地,抗菌无纺布为纳米抗菌银离子聚酯纤维丝纺制成的抗菌无纺布,PTFE多孔过滤膜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
[0038]其中,纳米抗菌银离子聚酯纤维丝承载的带正电荷的纳米银颗粒接触到带负电荷的微生物细胞后,会相互吸附,经有效地击穿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主体与挂耳部,所述口罩主体具有横向和纵向;所述挂耳部从所述口罩主体的沿着所述纵向延伸的两侧边缘部分别伸出;其中,所述口罩主体包括皮肤相对面和位于与皮肤相对面相反的那一侧的非皮肤相对面,所述口罩主体具有在使用时用于向非皮肤相对面侧隆起的褶状构造;所述口罩主体上非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感温变色层;所述口罩主体上皮肤相对面一侧设置有内衬袋,所述内衬袋与所述口罩主体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内衬袋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内衬袋中设置有功能区,所述功能区中活动设置有功能层,所述功能层通过所述开口进行更换;所述功能层包括多个抗菌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型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抗菌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与第三抗菌层,所述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与第三抗菌层外形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型变色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菌层为抗菌无纺布,所述第二抗菌层为PET/PE复合无纺布,所述第三抗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平陈卓锐
申请(专利权)人:宝嘉中科医疗控股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