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包括电塔、减震垫、摩擦杆、搭接块和空腔,所述电塔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且底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减震垫,并且减震垫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底板、减震垫和底座本体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柱,并且固定柱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固定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圆筒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圆筒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并且圆筒的前后表面固定设置有摩擦杆,所述圆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搭接块,且圆筒的内部开设有空腔。该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保证了电塔使用时的安全性,提升了整体的抗震性能。提升了整体的抗震性能。提升了整体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塔
,具体为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
技术介绍
[0002]电力塔是电力设备的一种,主要用于对长距离输电线进行支撑,通过电电线进行支撑使得高压电输送到变电站后降为低压电供家庭使用,电力塔主要由支撑架整体以及底座本体组成。
[0003]现有的一些电力塔:
[0004](1)电力塔在于到地震时,整体容易倒塌,不便于在地震时对电力塔本体进行防护,容易导致电力塔损坏,使用效果较差;
[0005](2)现有的一些电力塔在与底座本体连接时,稳定性较差,不便于对电力塔和底座本体之间进行减震,地震时容易导致框架整体折断,安全性较差。
[000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的一些电力塔不能很好地应对地震,而且不便于对塔体和底座本体之间进行减振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包括电塔、减震垫、摩擦杆、搭接块和空腔,所述电塔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且底板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减震垫,并且减震垫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筒,所述底板、减震垫和底座本体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且开口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柱,并且固定柱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固定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圆筒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圆筒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并且圆筒的前后表面固定设置有摩擦杆,所述圆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搭接块,且圆筒的内部开设有空腔。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尺寸和减震垫的尺寸相同,且减震垫的尺寸小于底座本体的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减震垫、底座本体和底板上的开口均一一对应,且开口在减震垫、底座本体和底板上均呈等间距状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圆筒在底座本体的下方等间距分布,且圆筒和搭接块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搭接块的末端为尖端。
[0012]优选的,所述顶块、固定柱和底块整体纵截面的外形呈“工”字形,且固定柱的长度等于减震垫、底座本体和底板的高度之和,并且固定柱同时贯穿于减震垫、底座本体和底板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圆筒上呈交错状分布,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圆筒上均呈对称状分布,并且圆筒前后两侧的摩擦杆均等间距分布,所述摩擦杆的末
端呈尖刺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
[0015](1)在装置的底板和底座本体之间安装有橡胶材质的减震垫,而且装置上中心对称分布的顶块、固定住和底块将底座本体和底板连接在一起,在地震时,可以使得电塔通过橡胶减振垫进行充分减振,降低电塔整体发生折损的可能,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0016](2)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内部为空腔的圆筒,而且圆筒的内部交错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通过向圆筒的内部逐层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柱延伸出圆筒的外侧,从而更好地对圆筒以及电塔整体进行固定,同时圆筒前后两侧等间距分布的摩擦杆可以充分提供阻力,从而提升了电梯整体的抗震性能,保证了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圆筒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搭接块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顶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电塔;2、底板;3、减震垫;4、底座本体;5、圆筒;6、开口;7、顶块;8、固定柱;9、底块;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摩擦杆;13、搭接块;1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包括电塔1、底板2、减震垫3、底座本体4、圆筒5、开口6、顶块7、固定柱8、底块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摩擦杆12、搭接块13和空腔14,电塔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2,且底板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减震垫3,并且减震垫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座本体4,底座本体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筒5,底板2、减震垫3和底座本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6,且开口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柱8,并且固定柱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7,固定柱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块9,圆筒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0,且圆筒5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1,并且圆筒5的前后表面固定设置有摩擦杆12,圆筒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搭接块13,且圆筒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4。
[0025]底板2的尺寸和减震垫3的尺寸相同,且减震垫3的尺寸小于底座本体4的尺寸,减震垫3为橡胶材质,可以利用自身特性在地震时提供减振效果,提升了电塔1使用的安全性。
[0026]减震垫3、底座本体4和底板2上的开口6均一一对应,且开口6在减震垫3、底座本体4和底板2上均呈等间距状分布,提升了装置整体的抗震效果,提升了实用性。
[0027]圆筒5在底座本体4的下方等间距分布,且圆筒5和搭接块13为一体式结构,并且搭接块13的末端为尖端,可以通过搭接块13更便捷地将圆筒5插进土内。
[0028]顶块7、固定柱8和底块9整体纵截面的外形呈“工”字形,且固定柱8的长度等于减
震垫3、底座本体4和底板2的高度之和,并且固定柱8同时贯穿于减震垫3、底座本体4和底板2的内部,保证底座本体4和底板2之间可以进行一定程度内的减振,防止电塔1折损。
[0029]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在圆筒5上呈交错状分布,且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在圆筒5上均呈对称状分布,并且圆筒5前后两侧的摩擦杆12均等间距分布,摩擦杆12的末端呈尖刺状,后续可以通过向圆筒5内部浇筑混凝土来提升整体的抗震性能。
[0030]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时,如图1和图5所示,电塔1和底板2之间互相固定,底板2通过减震垫3、开口6、顶块7和固定柱8与底座本体4之间互相连接,因此在整体振动时,电塔1可以在底座本体4上进行小范围内的弹动,避免电塔1在地震时剧烈晃动导致折损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装置整体的抗震效果;
[0031]如图如图1
‑
4所示,电塔1在安装好后,需要对圆筒5内部的空腔14中浇筑混凝土,并且需要分段逐层浇筑,在最底层的混凝土干燥后,再浇筑中上层部分的混凝土,使得圆筒5内的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包括电塔(1)、减震垫(3)、摩擦杆(12)、搭接块(13)和空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塔(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板(2),且底板(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减震垫(3),并且减震垫(3)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座本体(4),所述底座本体(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圆筒(5),所述底板(2)、减震垫(3)和底座本体(4)的内部均开设有开口(6),且开口(6)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固定柱(8),并且固定柱(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顶块(7),所述固定柱(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块(9),所述圆筒(5)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0),且圆筒(5)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11),并且圆筒(5)的前后表面固定设置有摩擦杆(12),所述圆筒(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搭接块(13),且圆筒(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电力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尺寸和减震垫(3)的尺寸相同,且减震垫(3)的尺寸小于底座本体(4)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减震底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立强,刘刚,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永达制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