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96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后轮支撑板、左右万向轮。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两侧,后轮支撑板上固定有扳动把手。后轮支撑板上方平行设有转轴,转轴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与后轮支撑板固连,转轴两端通过轴套组件可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后轮支撑板可相对底板转动而使万向轮轴套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时,万向轮轴套中心轴线位于转轴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0001]本技术涉及漂移车
,尤其涉及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及漂移车。

技术介绍

[0002]漂移是一种驾驶技巧,又称“甩尾”,车手以过度转向的方式令车子侧滑行走。通常相对于咬地过弯。漂移产生的条件归咎到底就是一个:只要后轮横向力在质心处产生的旋 转力矩小于前轮横向力在质心处产生的旋转力矩,车尾就向外滑,即可产生漂移。目前,人们利用车辆进行娱乐和竞速,但是娱乐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娱乐的需求对玩具车的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很多玩具车辆只能进行前进、后退、转弯等基础功能,不能够实现漂移的功能。即使存在用于漂移的车辆,其结构复杂、整车飘移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性高,操作繁琐,不适合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能够灵活快速实现漂移,显著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且操作省力,易于控制。
[0004]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上述漂移车后轮装置的漂移车。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后轮支撑板、左右万向轮,所述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两侧,后轮支撑板上还固定设有扳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板上方平行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与后轮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轴套组件并通过轴套组件可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面,由此后轮支撑板可相对底板转动而使得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位于转轴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

40mm;所述联接限位片上端还设有与底板下端面抵止接触的倾斜面而使联接限位片与底板在第一、第二状态下形成抵止限位。
[0006]本结构在常态下通常呈第一状态,扳动把手处于放下状态,万向轮后倾,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基础操作,此时由于万向轮转动平面与地面有夹角,在重力作用下万向轮无法转动到横向状态,车尾无法漂移;当扳起扳动把手转换成第二状态时,万向轮被扳起至竖直,万向轮转动平面与地面几近平行,万向轮转动到横移状态可360度转向,结合方向盘和后轮,带动车尾形成向一侧快速漂移的效果。
[0007]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后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所述后轮支撑板平行于底板;当处于第二状态时,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前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后轮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呈交叉角度。
[0008]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后轮支撑板与底板的交叉角度为25

35度。
[0009]作为优选,上述交叉角度为30度。
[0010]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后轮支撑板呈空心柱状结构,
所述万向轮轴套倾斜贯穿在后轮支撑板内部。
[0011]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联接限位片呈倒U形结构,所述联接限位片两侧壁开孔供转轴穿过,联接限位片下端与后轮支撑板以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
[0012]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轴套组件包括上轴承座、下轴承座、转轴套,所述上轴承座与下轴承座通过螺栓将转轴套夹紧并固定在底板下端面,所述转轴两端套入转轴套中且两者间隙转动配合。
[0013]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中,所述转轴套朝向联接限位片的内端设有翻边台阶,所述翻边台阶与联接限位片抵靠接触而限制转轴左右移位。
[0014]本技术所述的漂移车中,包括上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具有两种使用状态,功能丰富,兼具前进、后退、转弯等基础行走功能和运动刺激的漂移功能,通过操作者自行掰转扳动手柄带动联接限位片、后轮支撑板、转轴转动,使万向轮方向掰转至竖直形成360
°
自由转向,在一定速度下可迅速达到漂移效果,对驾驶操控要求低,趣味娱乐性强,大幅地提升了用户的漂移感受。
[0017]2、本技术创新改进了万向轮轴套的轴线位置,使其在漂移车的前进方向上向前偏离转轴中心,在不影响整体外形尺寸的基础上能够加长支点,相较于万向轮轴套轴线与转轴中心同直线的结构,操控更为省力,可省力20%;并且配合所述后轮支撑板与底板的交叉角度,可使漂移车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以倒退顺畅无卡顿憋停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安装于漂移车后,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安装于漂移车后,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参照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1、后轮支撑板2、左右万向轮4,所述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3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2两侧,后轮支撑板2上还固定设有扳动把手8。所述后轮支撑板2上方平行设有一转轴5,所述转轴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6与后轮支撑板2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联接限位片6呈倒U形结构,所述联接限位片6两侧壁开孔供转轴5穿过,联接限位片6下端与后轮支撑板2以焊接或螺钉方式固定,但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固定方式。
[0023]所述转轴5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轴套组件7并通过轴套组件7可转动连接在底板1下端面,由此后轮支撑板2可相对底板1转动而使得所述万向轮轴套3的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参照图3,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万向轮轴套3的中心轴线位于转轴5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

40mm。
[0024]所述联接限位片6上端还设有与底板1下端面抵止接触的倾斜面而使联接限位片6与底板1在第一、第二状态下形成抵止限位。具体的,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联接限位片6
的倾斜面后端与底板1抵止接触且所述后轮支撑板2平行于底板1;当处于第二状态时,联接限位片6的倾斜面前端与底板1抵止接触且后轮支撑板2与底板1之间呈交叉角度,上述交叉角度为25

40度,优选为30度。
[0025]所述轴套组件7包括上轴承座7

1、下轴承座7

3、转轴套7

2,所述上轴承座7

1与下轴承座7

3通过螺栓将转轴套7

2夹紧并固定在底板1下端面,所述转轴5两端套入转轴套7

2中且两者间隙转动配合。所述转轴套7

2朝向联接限位片6的内端设有翻边台阶,所述翻边台阶与联接限位片6抵靠接触而限制转轴5左右移位。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支撑板2呈空心柱状结构,其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移车后轮装置,包括底板、后轮支撑板、左右万向轮,所述左右万向轮通过万向轮轴套可转动分设在后轮支撑板两侧,后轮支撑板上还固定设有扳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支撑板上方平行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联接限位片与后轮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两端还分别套设有一轴套组件并通过轴套组件可转动连接在底板下端面,由此后轮支撑板可相对底板转动而使得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呈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第一状态或竖直的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万向轮轴套的中心轴线位于转轴的中心轴截面前端5

40mm;所述联接限位片上端还设有与底板下端面抵止接触的倾斜面而使联接限位片与底板在第一、第二状态下形成抵止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后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所述后轮支撑板平行于底板;当处于第二状态时,联接限位片的倾斜面前端与底板抵止接触且后轮支撑板与底板之间呈交叉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移车后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第二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刘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茂诠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