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92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包括吸收塔塔底灰斗,所述塔底灰斗的出料口设有输送积灰的输灰主路,所述输灰主路的一侧设有输灰旁路,所述输灰旁路与输灰主路内腔相通且相通之处设有能对下灰通道进行切换的手动分路阀,所述输灰主路上部设有配重翻板阀,输灰主路下部设有星型给料器,输灰主路的下端出口设有能将灰块快速吹出的喷射泵。该卸灰装置通过设置手动分路阀可针对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时不同的卸灰要求,进行不同的卸灰方式,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事故发生后快速清理积灰具备启机条件。快速清理积灰具备启机条件。快速清理积灰具备启机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烟气治理
,具体地说是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当前烟气治理领域,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CFB

FGD)被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和钢铁烧结机后的烟气治理,但该脱硫工艺对烟气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难以适应烧结生产过程的波动和变化,一但烟气量出现剧烈波动或突发引风机故障,会使高效脱硫塔内的循环流化床的“床层”坍塌,发生“塌床”事故。“塌床”后大量脱硫剂堆积在吸收塔底,造成吸收塔入口烟气通道堵塞。
[0003]传统的塔底卸灰装置卸灰效率低下,发生“塌床”事故后无法在短时间内清除塔底积灰,一旦脱硫剂温度降至露点以下,吸收剂温度来自烟气,温度降低将会造成流动性下降和受潮,积会因受潮会出现堆积压实,使卸料口堵塞。传统的塔底卸灰装置将失去作用,必须人工进入清理。人工清理不但耗时费力,且由于作业空间受限,清理时烟道内粉尘飞扬,对员工身体健康容易造成损伤。塔底积灰清理不干净,系统无法在短期内重启,耽误宝贵的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该装置可根据需求不同进行卸灰方式的切换,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清灰功能和事故发生后快速清理积灰具备启机条件,大大节省了检修时间和人工成本。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包括吸收塔塔底灰斗,其特征是,所述塔底灰斗的出料口设有输送积灰的输灰主路,所述输灰主路的一侧设有输灰旁路,所述输灰旁路与输灰主路内腔相通且相通之处设有能对下灰通道进行切换的手动分路阀,所述输灰主路上部设有配重翻板阀,输灰主路下部设有星型给料器,输灰主路的下端出口设有能将灰块快速吹出的喷射泵。
[0006]进一步,所述配重翻板阀包括翻板、配重连接杆和配重块,所述翻板与配重连接杆通过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翻板设于输灰主路内腔,所述配重连接杆设于输灰主路外部,所述配重块与配重连接杆活动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手动分路阀包括固定板、操作杆、阀板和定位销,所述固定板外侧设有操作杆,固定板内侧设有阀板,所述操作杆、固定板和阀板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输灰管道侧壁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操作杆活动插接。
[0008]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上方还设有限制操作杆转动角度的开度指示盘,所述开度指示盘上设有与定位销配合连接的定位孔,开度指示盘安装在输灰管道侧壁上。
[0009]进一步,所述星型给料器包括壳体、转子叶轮和电机,所述转子叶轮设于壳体内,所述转子叶轮与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电机控制转子叶轮的转动。
[0010]进一步,所述喷射泵的一端设有气力输送风机接口,另一端设有与输灰管道相连的接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的卸灰装置通过设置手动分路阀可针对正常运行和发生事故时不同的卸灰要求,进行不同的卸灰方式,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事故发生后快速清理积灰的功能,使系统在短时间内即可具备重启条件。
[0013]2、通过在主输送管道的下部设置星型给料器,在事故状态时能保证管道内清灰的顺畅,防止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配重翻板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手动分路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的左视图;
[0018]图5是星型给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吸收塔、2梯形灰斗、3配重翻板阀、31翻板、32配重连接杆、33配重块、34轴承、35轴、4输灰主路、5手动分路阀、51固定板、52操作杆、53阀板、54定位销、55转轴、56开度指示盘、57定位孔、6输灰旁路、7星型给料器、71壳体、72转子叶轮、73电机、8喷射泵、9输灰管道、10气力输送风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
[0022]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包括吸收塔塔底灰斗,塔底灰斗呈梯形灰斗2设于吸收塔卸料口下部,所述梯形灰斗2的出料口设有输送积灰的输灰主路4,所述输灰主路4的一侧设有输灰旁路6,所述输灰旁路6与输灰主路4内腔相通且相通之处设有能对下灰通道进行切换的手动分路阀5,所述输灰主路4上部设有配重翻板阀3,输灰主路4下部设有星型给料器7,输灰主路4的下端出口设有能将灰块快速吹出的喷射泵8。所述喷射泵8的一端设有气力输送风机接口10,另一端设有与清灰管道9相连的接口。从输灰主路下落的积灰经喷射泵,再通过气力输送风机配合能快速的连续清灰,保证高效清灰。
[0023]如图2所示,所述配重翻板阀3包括翻板31、配重连接杆32和配重块33,所述翻板31与配重连接杆32通过轴35和轴承34转动连接,所述翻板31设于输灰主路4内腔,所述配重连接杆32设于输灰主路外部,所述配重块33与配重连接杆32活动连接。配重块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配重连接杆,通过固定螺栓可对配重块进行安装和拆卸。在吸收塔1正常运行时,由于配重块33的重力,配重连接杆32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此时翻板31处于关闭状态,翻板31在吸收塔负压和配重连接杆的作用下使配重阀门保持密封关闭。
[0024]如图3、图4所示,所述手动分路阀5包括固定板51、操作杆52、阀板53和定位销54,
所述固定板51外侧设有操作杆52,固定板51内侧设有阀板53,所述操作杆52、固定板51和阀板53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输灰管道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操作杆活动插接,为了便于定位销的转动,在定位销的外端可设有转柄。操作杆与阀板通过转轴55连接,转轴经操作杆穿过固定板后与阀板连接,操作杆52的转动控制阀板53的转动,实现手动切换下灰通道。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将积灰排至输灰旁路,在事故状态时,积灰经主输灰管4道后通过喷射泵8进行快速输送清理,防止管道堵塞。
[0025]所述固定板51外侧还设有限制操作杆转动角度的开度指示盘56,所述开度指示盘上设有定位孔。因阀板只有两个工作位置,所以开度指示盘的两端为极限位置,当操作杆52转至开度指示盘56的左端,阀板53将输灰旁路6的下灰通道关闭,主管道打开。当操作杆52转至开度指示盘56的右端,阀板转向主管道端转动,把主管道下灰通道关闭,输灰旁路打开。
[0026]如图5所示,所述星型给料器7包括壳体71、转子叶轮72和电机73,所述转子叶轮72设于壳体71,所述转子叶轮与电机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电机控制转子叶轮的转动。星型给料器为现有装置不作过多阐述,主要起到输送并防止管道堵塞的作用。
[0027]设备正常运行时配重翻板阀3处于关闭状态,把输灰主路4内腔通道封闭。当需要清灰时,先转动手动分路阀5外部的操作杆52,操作杆52转动的同时带动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包括吸收塔塔底灰斗,其特征是,所述塔底灰斗的出料口设有输送积灰的输灰主路,所述输灰主路的一侧设有输灰旁路,所述输灰旁路与输灰主路内腔相通且相通之处设有能对下灰通道进行切换的手动分路阀,所述输灰主路上部设有配重翻板阀,输灰主路下部设有星型给料器,输灰主路的下端出口设有能将积灰快速排出的喷射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配重翻板阀包括翻板、配重连接杆和配重块,所述翻板与配重连接杆通过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翻板设于输灰主路内腔,所述配重连接杆设于输灰主路外部,所述配重块与配重连接杆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塔底卸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手动分路阀包括固定板、操作杆、阀板和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鲁胜李智洋艾利杰李家屹于金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