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74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包括与锅炉进料口连通的筒体、盖板、进料管和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筒体侧面设置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进料管,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筒体内腔,驱动所述煤泥搅拌装置,致使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煤泥搅拌装置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防止煤泥在筒体结块造成筒体内腔堵塞,并且由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提高锅炉的燃尽率。提高锅炉的燃尽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煤泥输送
,具体为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包括密相区和稀相区)和循环回炉(包括高温气固分离器和返料系统)两大部分。与鼓泡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最大区别是运行风速高,强化了燃烧和脱硫等非均相反应过程,锅炉容量可以扩大到电力工业可以接受的大容量(600MW或以上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很好的解决了热学、力学、材料学等基础问题和膨胀、磨损、超温等工程问题,成为难燃固体燃料(如煤矸石、油页岩、城市垃圾、淤泥和其他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先进技术。
[0003]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料采用矿井下的劣质煤,为增加循环流化床的经济性,后期增加了煤泥掺烧系统,通过膏浆制备机添加部分工业水使其含水量在30
±
3%,便于利用膏体泵将煤泥输送至锅炉内,作为燃料进行燃烧。现有的煤泥输送均是通过筒体与锅炉直接静态输送,靠的是煤泥自身重力进入锅炉内,由于锅炉温度较高,使得这种静态输送容易造成煤泥在输送中被烘干结成块状以及附着在管道内壁,造成管道堵塞,中断锅炉的煤泥供应,同时进入锅炉内的块状煤泥燃烧不充分,锅炉燃尽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防止煤泥结成块造成管道堵塞和锅炉燃尽率低的现象发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包括与锅炉进料口连通的筒体、盖板、进料管和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筒体侧面设置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进料管,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筒体内腔,驱动所述煤泥搅拌装置,致使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防止煤泥在筒体结块造成筒体内腔堵塞,并且由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
[0007]优选地,所述煤泥搅拌装置包括底座、传动机构、转动轴和犁刀,所述底座固定在盖板上表面,所述底座上固定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轴另一端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盖板上且伸入筒体内腔,所述转动轴上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犁刀,所述犁刀与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犁刀的设置,实现对煤泥的搅拌以及线切割,不仅防止了煤泥在筒体内结块,还能将由进料管输送后结块的煤泥进行切割破碎,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并且还通过犁刀与筒体内壁间的间隙设置,保证煤泥输送的顺畅。
[0008]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
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从动轮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盖板和底座上均设置有同轴的轴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承配合能够转动的固定在盖板上。
[0010]优选地,所述筒体、转动轴以及轴承的中轴线为同一中轴线。
[0011]优选地,所述犁刀沿转动轴的径向方向呈螺旋状错开设置,提高煤泥的输送效率。
[0012]优选地,所述犁刀通过连接杆与所述转动轴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犁刀与筒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6.5mm。
[0014]优选地,所述进料管远离筒体的一端倾斜朝上设置。
[0015]优选地,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进水管和进气管,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均与所述筒体内腔连通,当从进料管进入的煤泥较干容易堵塞筒体内腔时,在煤泥搅拌装置运行的同时,可从进水管注入水分进入筒体内,将筒体内的煤泥进行稀释,保证煤泥的输送,防止堵塞,又或者从进气管输送高压气体,利用压力将筒体内的煤泥进行输送,同样也是防止煤泥堵塞筒体。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煤泥搅拌装置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防止煤泥在筒体结块造成筒体内腔堵塞,并且由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
[0018]2、通过犁刀的设置,实现对煤泥的搅拌以及线切割,不仅防止了煤泥在筒体内结块,还能将由进料管输送后结块的煤泥进行切割破碎,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并且还通过犁刀与筒体内壁间的间隙设置,保证煤泥输送的顺畅。
[0019]3、通过犁刀呈螺旋状错开设置,提高煤泥的输送效率。
[0020]4、当从进料管进入的煤泥较干容易堵塞筒体内腔时,在煤泥搅拌装置运行的同时,可从进水管注入水分进入筒体内,将筒体内的煤泥进行稀释,保证煤泥的输送,防止堵塞,又或者从进气管输送高压气体,利用压力将筒体内的煤泥进行输送,同样也是防止煤泥堵塞筒体。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
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5]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包括与锅炉(图中未示)进料口连通的筒体1、盖板2、进料管3和煤泥搅拌装置4,所述筒体1顶部设置有盖板2,所述筒体1侧面设置有与筒体1内腔连通的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远离筒体1的一端倾斜朝上设置,方便煤泥从进料管3 进去筒体1,提高煤泥进料效率,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煤泥搅拌装置4,所述煤泥搅拌装置4的输出端设置在筒体1内腔,驱动所述煤泥搅拌装置4,致使所述煤泥搅拌装置4的输出端对筒体1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防止煤泥在筒体1结块造成筒体1内腔堵塞,并且由于搅拌的作用,使得煤泥呈破碎状进入锅炉,保证煤泥在锅炉内能够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锅炉的燃尽率。
[0027]所述盖板2上还设置有进水管5和进气管6,所述进水管5和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锅炉进料口连通的筒体、盖板、进料管和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筒体侧面设置有与筒体内腔连通的进料管,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煤泥搅拌装置,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设置在筒体内腔,驱动所述煤泥搅拌装置,致使所述煤泥搅拌装置的输出端对筒体内腔的煤泥进行转动搅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搅拌装置包括底座、传动机构、转动轴和犁刀,所述底座固定在盖板上表面,所述底座上固定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一端连接,所述转动轴另一端能够转动的设置在盖板上且伸入筒体内腔,所述转动轴上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犁刀,所述犁刀与筒体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泥口旋转给料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宗强王峰李岩马俊乐万相龙刘陆杰程家侠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