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体位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40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任意体位雾化器,涉及医疗用品领域,提供一种任意体位雾化器。任意体位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液体杯、杯盖和小盖;雾化器主体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雾化柱、活塞和下立柱,雾化柱的上端具有面罩连接结构,下立柱的下端具有氧气管接头,雾化器主体内设置有雾化孔、氧气孔和液体孔,雾化孔位于雾化柱上端,氧气孔由氧气管接头延伸至雾化孔,液体孔由雾化柱侧面延伸至雾化孔,液体孔的入口与活塞上表面位置对应,雾化器主体穿过液体杯,活塞与液体杯配合;杯盖与液体杯可拆卸连接并与雾化柱配合,杯盖上设置有气体孔,小盖与封闭气体孔并可打开。小盖与封闭气体孔并可打开。小盖与封闭气体孔并可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任意体位雾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任意体位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用雾化器的雾化原理均如图1所示,氧气流经氧气孔并从雾化孔高速喷出,根据伯努利原理,雾化孔处压力减小,使得与雾化孔连通的液体孔内流体受到吸引作用,从而将液体杯内药液吸入雾化孔,药液从雾化孔喷出并受高速氧气冲击,从而雾化。
[0003]现有医用雾化器的液体孔的入口位于液体杯的底部,雾化器立放,药液也位于液体杯底部,因此液体孔和雾化孔能够吸出药液。若雾化器倾斜角度过大或横放,则药液不能没过液体孔的孔口,液体孔和雾化孔不能吸入药液而会吸入空气,导致不能实现药液雾化。因此现有医用雾化器只能立放或小角度倾斜使用。
[0004]ZL201020596338.5、201821828105.6等专利公开的雾化器其雾化原理和存在的问题均如上文所述。
[0005]然而一些昏迷病人或卧床行动不便的病人,难以保持坐姿或半卧,采用现有雾化器进行雾化很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任意体位进行雾化的雾化器。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任意体位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液体杯、杯盖和小盖;雾化器主体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雾化柱、活塞和下立柱,雾化柱的上端具有面罩连接结构,下立柱的下端具有氧气管接头,雾化器主体内设置有雾化孔、氧气孔和液体孔,雾化孔位于雾化柱上端,氧气孔由氧气管接头延伸至雾化孔,液体孔由雾化柱侧面延伸至雾化孔,液体孔的入口与活塞上表面位置对应,雾化器主体穿过液体杯,活塞与液体杯配合;杯盖与液体杯可拆卸连接并与雾化柱配合,杯盖上设置有气体孔,小盖与封闭气体孔并可打开。
[0008]进一步的是:雾化器主体包括雾化器主体包括底座,底座与下立柱连接,氧气管接头不超出底座。
[0009]进一步的是:氧气孔和雾化孔与雾化器主体同轴设置。
[0010]进一步的是:液体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液体孔以雾化器主体轴线为中心圆周均布。
[0011]进一步的是:液体杯上设置有液量标识。
[0012]进一步的是:杯盖与液体杯螺纹连接,小盖与杯盖螺纹连接,底座与下立柱螺纹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雾化器主体与液体杯能够相对轴向移动。液体杯内注入药液后,可通过雾化器主体与液体杯的相对移动以及盖上小盖使活塞上方的液体杯内充满药液并保持封闭。随着雾化的进行药液被吸出雾化,雾化器主体与液体杯自动相对运动,
依然使活塞上方的液体杯内充满药液并保持封闭。无论雾化器如何放置,由于活塞上方的液体杯内充满液体并保持封闭,药液始终能够没过液体孔的入口,液体孔和雾化孔始终能够吸取药液直至药液全部雾化完。因此本技术能够实现任意体位雾化,尤其适用于难以保持坐姿的病人进行雾化治疗。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雾化器的雾化原理图;
[0015]图2是任意体位雾化器结构图;
[0016]图3是雾化步骤A示意图;
[0017]图4是雾化步骤B示意图;
[0018]图5是雾化步骤C示意图;
[0019]图6是雾化步骤D示意图;
[0020]图中标记为:雾化器主体1、雾化柱11、活塞12、下立柱13、底座14、雾化孔15、氧气孔16、液体孔17、氧气管接头18、面罩连接结构19、液体杯2、杯盖3、气体孔31、小盖4、氧气管5、面罩6。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2所示,任意体位雾化器包括雾化器主体1、液体杯2、杯盖3和小盖4;雾化器主体1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雾化柱11、活塞12和下立柱13,雾化柱11的上端具有面罩连接结构19,下立柱13的下端具有氧气管接头18,雾化器主体1内设置有雾化孔15、氧气孔16和液体孔17,雾化孔15位于雾化柱11上端,氧气孔16由氧气管接头18延伸至雾化孔15,液体孔17由雾化柱11侧面延伸至雾化孔15,液体孔17的入口与活塞12上表面位置对应,雾化器主体1穿过液体杯2,活塞12与液体杯2配合;杯盖3与液体杯2可拆卸连接并与雾化柱11配合,杯盖3上设置有气体孔31,小盖4与封闭气体孔31并可打开。
[0023]利用本技术进行雾化的步骤如下:A、如图3所示,打开杯盖3,向液体杯2内注入药液,再盖上杯盖3。B、如图4所示,打开小盖4,使液体杯2下移或雾化器主体1上移,排出液体杯2内空气,使药液液面位于气体孔31处,再盖上小盖4。C、如图5所示,将氧气管接头18与氧气管5连接,面罩6与面罩连接结构19连接,然后开启氧气,进行雾化。D、随着雾化的进行药液被吸出雾化,液体杯2在大气压作用下自动下移,药液雾化完后,雾化器状态如6所示。再次使用时,打开小盖4,手动下拉雾化器主体1,使雾化器主体1回到图2所示状态即可。
[0024]本技术实现雾化的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即氧气流经氧气孔16并从雾化孔15高速喷出,根据伯努利原理,雾化孔15处压力减小,使得与雾化孔15连通的液体孔17内空气和药液受到吸引作用,从而将液体杯2内药液吸入雾化孔15,药液从雾化孔15喷出并受高速氧气冲击,从而雾化。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无论雾化器如何放置,由于液体杯2内充满液体并保持封闭,药液始终能够没过液体孔17的入口,液体孔17和雾化孔15始终能够吸取药液直至药液全部雾化完。
[0025]为了便于操作,最好是雾化器能够放在平台上进行前述步骤A和B。为此本技术优选雾化器主体1包括底座14,底座14与下立柱13连接,氧气管接头18不超出底座14。底
座14能够方便雾化器放在平台上,避免倾倒。
[0026]氧气孔16和雾化孔15优选与雾化器主体1同轴设置。为了利于吸取药液,液体孔17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液体孔17以雾化器主体1轴线为中心圆周均布。
[0027]为了便于观察液体杯内药液量,液体杯2上设置有液量标识。液量标识可以是常规的刻度和刻度值。在活塞12位于液体杯2的最下端时,液量标识的零位与活塞12的上表面正对。
[0028]氧气管接头18和面罩连接结构19应与氧气管5和面罩6适配,可以与现有雾化杯的氧气管接头和面罩连接结构相同。活塞12与液体杯2以及杯盖3与雾化柱11间应当是能够密封的。可以是活塞12与液体杯2采用小间隙配合,也可以在二者间设置密封圈。同样的杯盖3与雾化柱11可以采用小间隙配合,也可以在二者间设置密封圈。各部件的连接方式优选如下:杯盖3与液体杯2螺纹连接,小盖4与杯盖3螺纹连接,底座14与下立柱13螺纹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任意体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器主体(1)、液体杯(2)、杯盖(3)和小盖(4);雾化器主体(1)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雾化柱(11)、活塞(12)和下立柱(13),雾化柱(11)的上端具有面罩连接结构(19),下立柱(13)的下端具有氧气管接头(18),雾化器主体(1)内设置有雾化孔(15)、氧气孔(16)和液体孔(17),雾化孔(15)位于雾化柱(11)上端,氧气孔(16)由氧气管接头(18)延伸至雾化孔(15),液体孔(17)由雾化柱(11)侧面延伸至雾化孔(15),液体孔(17)的入口与活塞(12)上表面位置对应,雾化器主体(1)穿过液体杯(2),活塞(12)与液体杯(2)配合;杯盖(3)与液体杯(2)可拆卸连接并与雾化柱(11)配合,杯盖(3)上设置有气体孔(31),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君闫继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元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