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99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包括升降托架(3),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托架(3)上方的一对V型托架(7);轴对称设置在升降托架(3)下方两侧的一对导向杆(4);还包括安装在V型托架(7)正中心的探杆(1),安装在V型托架(7)下方的拉线编码器(2);V型托架(7)与导向杆(4)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包含7个自动化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举托轮轴的方式抬升轮对,保证了轮对左右轴端中心孔在同一水平线上,极大地方便了两端顶尖的对中,实现了方便快捷地把不同轴径的轮对抬升到对中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效率高、准确度好。准确度好。准确度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车床
,公开了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及其对中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的轮对踏面修型加工设备以数控车轮车床为主,在数控车轮车床对轨道交通车辆的轮对踏面进行修型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把沿轨道推进设备的轮对抬升到顶尖对中顶紧的位置进行夹紧。
[0003]现有的数控车轮车床采用举托轮对轮缘的方式来把轮对抬升到顶尖对中顶尖位置。现有的抬升对中方式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没有自动测量功能,无法适应不同轮径轮对的抬升对中,必须采用人工调整的方式把轮对抬升到对中顶尖位置。(2)轮对左右轮缘因摩损程度不同导致轮径有差异,采用托轮缘方式进行抬升时,轮对左右轴端中心孔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更增加了人工对中的难度。(3)轮对抬升对中效率较低、准确度及重复性差,轮对抬升对中装夹过程费时费力,整个过程需耗费较多人力,且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抬升对中效率高且能实现过程自动化的抬升对中方法,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的数控车轮车床轮对抬升对中方式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包括升降托架3、轴对称设置在升降托架3上方的一对V型托架7;轴对称设置在升降托架3下方两侧的一对导向杆4;还包括安装在V型托架7正中心的探杆1,安装在V型托架7下方的拉线编码器2;V型托架7与导向杆4固定连接;还包括托架5、传动齿轮副6、导向套8、导柱9、电机10和丝杠11;导向套8固定在托架5中间,导柱9固定在升降托架3底部;电机10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入端连接,丝杠11一端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出端连接,丝杠11另一端与导柱9连接。
[0006]拉线编码器2的拉绳在拉出大于探杆1伸缩行程的距离后与探杆1的底部相连;导柱9通过导向套8与托架5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轮对输送到抬升位置后,电机10通过传动齿轮副6驱动丝杠11旋转;S2:丝杠11传给导柱9的旋转运动,在导向套8和导向杆4的限制作用下,转换为导柱9的抬升运动;S3:升降托架3在导柱9的带动下向上抬升,探杆1也随之一起抬升;
S4:升降托架3抬升过程中,轮对的轴身先接触探杆1,并把探杆1压缩后,再与V型托架7相接触,被压缩后的探杆1带动拉线编码器2的拉绳移动;S5:根据拉线编码器2移动时产生的参数可计算出轮轴的直径,从而确定抬升该轮轴到顶尖对中位置时升降托架3所需抬升的距离;S6:然后再根据测量计算后的距离数据,控制电机10驱动升降托架3继续抬升相应的预定距离,可准确地把轮对抬升到顶尖对中位置;S7:轮对对中夹紧后,电机10驱动升降托架3下降脱离轮轴后,探杆1在弹簧的作用下同时带动拉线编器2的拉绳一起恢复到初始位置,用于下一轮对的重复测量。
[0008]进一步地,S5步骤中升降托架3所需抬升的距离的公式如下:r=l1cosa、l1=r+h

t、l2=l

l1、从而推导出l2=l

h+t

(h

t)cosa/(1

cosa)0点为轮轴中心点;r为轮轴半径;A点为探杆起始点;A1点为探杆起始点;P点为初始位置的基准点;P1点为抬升到位后的基准点;a:轮轴在V型托架上时形成的夹角,为固定已知量;t:探杆被轮轴压缩的距离,由拉线编码器测得;h:从A点到P1点的距离,为固定已知量;l:从O到到P点的距离,为固定已知量;l1:从O到到P1点的距离,为根据t可计算的变动值;l2:从P到到P1点的距离,即升降托架3所需抬升的距离值。
[0009]整个装置通过托架5与数控车轮车床的本体相联。
[0010]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举托轮轴的方式抬升轮对,保证了轮对左右轴端中心孔在同一水平线上,极大地方便了两端顶尖的对中。
[0011](2)采用自动测量轴径的方式,可自适应不同轴径的轮对,无需人工调整抬升高度就能把轮对抬升到对中位置。
[0012](3)操作简单,整个轮对抬升对中自动完成,安全可靠,无需人工干预。
[0013](4)抬升对中效率高、准确率高、重复性好,整个抬升对中过程只需操作人员适时关注即可,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不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升降托架3所需抬升的距离计算公式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

探杆,2

拉线编码器,3

升降托架,4

导向杆,5

托架,6

传动齿轮副,7

V型托架,8

导向套,9

导柱,10

电机,11

丝杠,12

轮对,13

顶尖。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装置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装置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装置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装置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包括升降托架3、轴对称设置在升降托架3上方的一对V型托架7;轴对称设置在升降托架3下方两侧的一对导向杆4;还包括安装在V型托架7正中心的探杆1,安装在V型托架7下方的拉线编码器2;V型托架7与导向杆4固定连接;还包括托架5、传动齿轮副6、导向套8、导柱9、电机10和丝杠11;导向套8固定在托架5中间,导柱9固定在升降托架3底部;电机10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入端连接,丝杠11一端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出端连接,丝杠11另一端与导柱9连接。
[0018]拉线编码器2的拉绳在拉出大于探杆1伸缩行程的距离后与探杆1的底部相连;导柱9通过导向套8与托架5连接。
[0019]一种用于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轮对输送到抬升位置后,电机10通过传动齿轮副6驱动丝杠11旋转;S2:丝杠11传给导柱9的旋转运动,在导向套8和导向杆4的限制作用下,转换为导柱9的抬升运动;S3:升降托架3在导柱9的带动下向上抬升,探杆1也随之一起抬升;S4:升降托架3抬升过程中,轮对的轴身先接触探杆1,并把探杆1压缩后,再与V型托架7相接触,被压缩后的探杆1带动拉线编码器2的拉绳移动;S5:根据拉线编码器2移动时产生的参数可计算出轮轴的直径,从而确定抬升该轮轴到顶尖对中位置时升降托架3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包括升降托架(3),其特征在于: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托架(3)上方的一对V型托架(7);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托架(3)下方两侧的一对导向杆(4);还包括安装在所述V型托架(7)正中心的探杆(1),安装在所述V型托架(7)下方的拉线编码器(2);所述V型托架(7)与所述导向杆(4)固定连接;还包括托架(5)、传动齿轮副(6)、导向套(8)、导柱(9)、电机(10)和丝杠(11);导向套(8)固定在托架(5)中间,导柱(9)固定在升降托架(3)底部;电机(10)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入端连接,丝杠(11)一端与传动齿轮副(6)的输出端连接,丝杠(11)另一端与导柱(9)连接。2.一种用于轮对轴径自适应抬升对中装置的对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轮对输送到抬升位置后,电机(10)通过传动齿轮副(6)驱动丝杠(11)旋转;S2:丝杠(11)传给导柱(9)的旋转运动,在导向套(8)和导向杆(4)的限制作用下,转换为导柱(9)的抬升运动;S3:升降托架(3)在导柱(9)的带动下向上抬升,探杆(1)也随之一起抬升;S4:升降托架(3)抬升过程中,轮对的轴身先接触探杆(1),并把探杆(1)压缩后,再与V型托架(7)相接触,被压缩后的探杆(1)带动拉线编码器(2)的拉绳移动;S5:根据拉线编码器(2)移动时产生的参数可计算出轮轴的直径,从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峰周海泉朱德生付道林金明亮姜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奈尔斯西蒙斯赫根赛特中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