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冉龙喜专利>正文

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89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箱体的外部设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固定安装在箱体的正面和两侧,所述箱体包括主体外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顶升装置、活动杆、挡板结合,方便在低沸点溶液受到高温汽化产生大量气体,使得内腔的顶部受到气体膨胀向上带动上顶球顶起,从而推动活动杆向上移动,在活动杆的顶部靠近永磁块时,通过永磁体与永磁块之间产生的斥力,使挡板的另一端向下翻转,使得吸热口与通风管内部连通,根据伯努利效应,空气从吸热口顶部流过时形成负压,使得吸热口能够快速地将其下方的热气抽出到通风管内,并从通风管向外界排出,从而令变电装置能够得到快速降温。置能够得到快速降温。置能够得到快速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温装置,涉及电力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它替代了原有的土建配电房,配电站,成为新型的成套变配电装置,变电站内设备的运行会产生高温,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会对其内部进行通风降温处理。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技术中,变电站的降温装置存在只能够对变电站的内部进行简单地进行通风降温,当设备工作量增大导致温度变得很高,常规的通风无法带走大量的热量,使得变电站内的设备无法及时得到降温,从而导致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正常运行,造成损失的问题;
[0004]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降温装置来说由于空气中混合着大量的灰尘,在进行通风降温时,灰尘会在通风口处与其内壁附着,长期使用后,会造成通风口堵塞,从而影响风的流通,进而达不到通过大量风带走的较高热量的使用初衷,该降温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当变电站内部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能够增加风量的流动,从而带走产生的热量,使其进行降温,解决变电站的降温装置存在只能够对变电站的内部进行简单地进行通风降温,当设备工作量增大导致温度变得很高,常规的通风无法带走大量的热量,使得变电站内的设备无法及时得到降温,从而导致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正常运行,造成损失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空气中混合着大量的灰尘,在进行通风降温时,灰尘会在通风口处与其内壁附着,长期使用后,会造成通风口堵塞,从而影响风的流通的问题,以达到通过大量风带走的较高热量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箱体的外部设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固定安装在箱体的正面和两侧,所述箱体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设有变电装置,所述变电装置固定安装在主体外壳内的底面,所述变电装置的上方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设置在顶盖的内部,所述通风管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的数量设置有三个。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通风外壳,所述通风外壳的内部设有吸热口,所述吸热口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吸热口为圆台形且顶部开口小于底面的开口,所述吸热口的内部设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与通风外壳的内
壁固定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吸热底座,所述吸热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的上方设有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外壁与连接件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上方设有相互对称的挡板,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内嵌连接有永磁体,所述挡板靠近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永磁块,所述挡板的上方设有永磁体,所述挡板的上方设有相互对称的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连接件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的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密封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伸管,所述拉伸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顶球,所述内腔的内部装有低沸点溶液。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永磁块一侧的极性与永磁体外壁的极性相同,所述吸热底座、导热块均采用陶瓷材料制成。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震动板,所述震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震动板的内部设有导风孔。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通过设计精妙,采用顶升装置、活动杆、挡板结合,方便在低沸点溶液受到高温汽化产生大量气体,使得内腔的顶部受到气体膨胀向上带动上顶球顶起,从而推动活动杆向上移动,在活动杆的顶部靠近永磁块时,通过永磁体与永磁块之间产生的斥力,使挡板的另一端向下翻转,使得吸热口与通风管内部连通,根据伯努利效应,空气从吸热口顶部流过时形成负压,使得吸热口能够快速地将其下方的热气抽出到通风管内,并从通风管向外界排出,从而令变电装置能够得到快速降温,避免当设备工作量增大导致温度变得很高,常规的通风无法带走大量的热量,使得变电站内的设备无法及时得到降温,从而导致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影响正常运行,造成损失的问题。
[0015]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通过采用通风外壳、清理装置组合设置,可以实现气体快速流过震动板时,使其产生震动,通过震动将其表面附着的灰尘脱离,震动通过连接块传递到通风外壳时也会令其表面的灰尘脱落,随着气流通过带走脱落的灰尘,避免灰尘大量聚集从而影响通风,保证了降温的效果。
[0016]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通过采用吸热底座、导热块组合设置,可以实现利用陶瓷的高导热性使得吸热底座能够快速的通过导热块将热量传导至顶升装置内部,使低沸点溶液能够及时发生汽化反应,并且陶瓷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质,使得其整体的安全性变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降温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顶升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清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箱体;2、顶盖;3、开关门;11、主体外壳;12、变电装置;13、通风管;14、降温机构;141、通风外壳;142、控制装置;143、吸热口;144、清理装置;421、连接件;422、吸热底座;423、导热块;424、顶升装置;425、活动杆;426、永磁体;427、挡板;428、永磁块;429、弹片;241、密封外壳;242、拉伸管;243、低沸点溶液;244、内腔;245、上顶球;441、连接块;442、震动板;443、导风孔;44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箱体1的外部设有开关门3,开关门3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正面和两侧,箱体1包括主体外壳11,主体外壳11的内部设有变电装置12,变电装置12固定安装在主体外壳11内的底面,变电装置12的上方设有通风管13,通风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所述箱体(1)的外部设有开关门(3),所述开关门(3)固定安装在箱体(1)的正面和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主体外壳(11),所述主体外壳(11)的内部设有变电装置(12),所述变电装置(12)固定安装在主体外壳(11)内的底面,所述变电装置(12)的上方设有通风管(13),所述通风管(13)设置在顶盖(2)的内部,所述通风管(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降温机构(14),所述降温机构(14)的数量设置有三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14)包括通风外壳(141),所述通风外壳(141)的内部设有吸热口(143),所述吸热口(143)内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142),所述吸热口(143)为圆台形且顶部开口小于底面的开口,所述吸热口(143)的内部设有清理装置(144),所述清理装置(144)与通风外壳(141)的内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主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42)包括连接件(421),所述连接件(42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吸热底座(422),所述吸热底座(4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块(423),所述导热块(423)的上方设有顶升装置(424),所述顶升装置(4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龙喜
申请(专利权)人:冉龙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