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卫寿辉专利>正文

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74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处理的不锈钢管插入到筒体的安装架的放置孔,启动液压缸的输出轴伸长,使得储料装置下降,并使得盖板位于加热炉顶面开口上,筒体内的不锈钢管位于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链条轮转动,主动链条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条轮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和连接轴上的限位轮转动,使得筒体沿着底板转动;再通过传送架上的传送链条;再将盐洗后的不锈钢管转移至清洗炉内;再将清洗后的不锈钢管转移到氮化炉内;再将氮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管转移到涂覆炉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耐腐蚀不锈钢管的制备效率,并且使得不锈钢管具有很好的耐温性和耐腐蚀性能。钢管具有很好的耐温性和耐腐蚀性能。钢管具有很好的耐温性和耐腐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不锈钢
,具体为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
[0003]对比文件CN102747316B涉及一种耐腐蚀不锈钢零件盐浴氮化预处理与气体氮化复合热处理工艺,属于金属表面强化改性
取耐腐蚀不锈钢零件预热、盐浴氮化、清洗、气体氮化和冷却后即可得产品。本专利技术采用盐浴氮化预处理的设备温度均匀性好,半自动化生产,盐浴氮化预处理时零件质量状态一致受控;采用盐浴氮化预处理活化后,表层已达到浅层氮化,避免二次产生Cr2O3钝化膜影响气体氮化速度;采用盐浴氮化预处理活化并形成浅层氮化层后,对转到气体氮化间隔时间大大延长,由喷砂活化一般控制在2小时左右延长到48小时;采用盐浴氮化预处理后,节约了气体氮化的强渗时间,从原来一般强渗50小时左右缩短到33

35小时,降低了生产周期与成本。
[0004]现有技术中,耐腐蚀不锈钢的制备工艺复杂,且得到的产品耐腐蚀等性能表现不够优异,同时,制作的设备导致不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耐腐蚀不锈钢的制备工艺复杂,且得到的产品耐腐蚀等性能表现不够优异,同时,制作的设备导致不能够进行自动化生产的问题,而提出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第一步:将待处理的不锈钢管插入到筒体的安装架的放置孔,启动液压缸的输出轴伸长,使得储料装置下降,并使得盖板位于加热炉顶面开口上,筒体内的不锈钢管位于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链条轮转动,主动链条轮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条轮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和连接轴上的限位轮转动,使得筒体沿着底板转动;控制加热炉的加热温度为380

420℃,控制待处理的不锈钢管加热50

60min;
[0009]第二步:通过液压缸伸缩工作,带动储料装置升降,再通过传送架上的传送链条,使得经过加热的不锈钢管进入到盐浴炉内,再通过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筒体的不锈钢管在盐浴炉内转动;盐浴温度为450

500℃,时间50

70min;
[0010]第三步:再将盐洗后的不锈钢管转移至清洗炉内,使得不锈钢管在60

80℃的热水中清洗5

10min,同时,驱动电机作,使得筒体的不锈钢管在清洗炉内转动;
[0011]第四步:再将清洗后的不锈钢管转移到氮化炉内,同时驱动电机工作,使得筒体的不锈钢管在氮化炉内转动;控制氮化炉的温度为130

150℃,氨气流量2.0

2.5m3/h,氮化处理50

70min;
[0012]第五步:再将氮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管转移到涂覆炉内,同时驱动电机工作,使得筒体的不锈钢管在涂覆炉内转动,进而使得在不锈钢管的表面上涂覆一层耐腐蚀涂料。
[0013]优选的,耐腐蚀涂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聚酯树脂、氨基树脂、分散助剂和溶剂加入到罐中,用分散盘分散均匀后加入填料和研磨锆珠进行分散研磨60min,过滤出料,得到耐腐蚀涂料粉料,将耐腐蚀涂料粉料与溶剂混合后,并加入到涂覆炉内;其中,耐腐蚀涂料粉料与溶剂的质量比23

29:80

100。
[0014]优选的,该改性聚酯树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间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投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60

200℃保温酯化2

6h后再升温至200

260℃,继续反应至酸值降为10mgKOH/g以下停止反应,反应过程中二甲苯作为带水剂保持回流,降温至160

190℃加入甲苯和均苯四甲酸酐,继续反应至酸值为60

90mgKOH/g,降温至100

130℃,加入硅甲氧基,反应1

2h至透明,再降温至85

95℃,加入有机胺进行中和,最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5

50wt%,得到改性聚酯树脂;间苯二甲酸、乙二醇、甲苯、均苯四甲酸酐、硅甲氧基、有机胺的质量比为10

20:15

25:8

15:4

8:12

20:4

8。
[0015]优选的,改性聚酯树脂、氨基树脂、分散助剂和溶剂混合的质量比为50

60:5

6:10

15:18

22;溶剂为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分散助剂为多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为三聚磷酸铝、云母粉、滑石粉和氮化铝按照质量比1:1:1:1混合而得到的。
[0016]优选的,加热炉、盐浴炉、清洗炉、氮化炉和涂覆炉并排设置,加热炉、盐浴炉、清洗炉、氮化炉和涂覆炉的正上方设置有传送架,传送架设置有传送链条,传送链条与移动板连接,移动板沿着传送架水平移动;
[0017]移动板的底面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储料装置连接,液压缸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杆,导杆贯穿移动板,并与移动板滑动连接,导杆的底端与储料装置连接。
[0018]优选的,储料装置包括盖板、壳体、驱动电机、主动链条轮、从动链条轮、底板、支撑板、筒体、环形限位槽、限位轮、安装架、放置孔;盖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壳体的顶部连接,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穿过壳体,并与壳体转动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链条轮连接,主动链条轮通过链条与从动链条轮连接。
[0019]优选的,盖板的正下方设置有底板,盖板通过支撑板与底板连接,底板的顶面上转动安装有多组限位轮,多组限位轮通过连接轴相互连接,筒体位于底板上,且筒体上等间距设置有多组环形限位槽,限位轮位于环形限位槽内,连接轴的一端与从动链条轮连接。
[0020]优选的,筒体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通孔,且筒体内腔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为十字形结构,且安装架上设置有与不锈钢管相适配的放置孔,放置孔均匀设置有多组。
[0021]优选的,加热炉、盐浴炉、清洗炉、氮化炉和涂覆炉的顶面均设置有开口,加热炉、盐浴炉、清洗炉、氮化炉和涂覆炉顶面的开口均与盖板相适配。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待处理的不锈钢管插入到筒体的安装架的放置孔,启动液压缸的输出轴伸长,使得储料装置下降,并使得盖板位于加热炉顶面开口上,筒体内的不锈钢管位于加热炉内进行加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待处理的不锈钢管插入到筒体(17)的安装架(20)的放置孔(21),启动液压缸(8)的输出轴伸长,使得储料装置(9)下降,并使得盖板(10)位于加热炉(1)顶面开口上,筒体(17)内的不锈钢管位于加热炉(1)内进行加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带动主动链条轮(13)转动,主动链条轮(13)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条轮(14)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和连接轴上的限位轮(19)转动,使得筒体(17)沿着底板(15)转动;控制加热炉(1)的加热温度为380

420℃,控制待处理的不锈钢管加热50

60min;第二步:通过液压缸(8)伸缩工作,带动储料装置(9)升降,再通过传送架(5)上的传送链条,使得经过加热的不锈钢管进入到盐浴炉(2)内,再通过驱动电机(12)工作,带动筒体(17)的不锈钢管在盐浴炉(2)内转动;盐浴温度为450

500℃,时间50

70min;第三步:再将盐洗后的不锈钢管转移至清洗炉(3)内,使得不锈钢管在60

80℃的热水中清洗5

10min,同时,驱动电机(12)工作,使得筒体(17)的不锈钢管在清洗炉(3)内转动;第四步:再将清洗后的不锈钢管转移到氮化炉(4)内,同时驱动电机(12)工作,使得筒体(17)的不锈钢管在氮化炉(4)内转动;控制氮化炉(4)的温度为130

150℃,氨气流量2.0

2.5m3/h,氮化处理50

70min;第五步:再将氮化处理后的不锈钢管转移到涂覆炉(22)内,同时驱动电机(12)工作,使得筒体(17)的不锈钢管在涂覆炉(22)内转动,进而使得在不锈钢管的表面上涂覆一层耐腐蚀涂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耐腐蚀涂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聚酯树脂、氨基树脂、分散助剂和溶剂加入到罐中,用分散盘分散均匀后加入填料和研磨锆珠进行分散研磨60min,过滤出料,得到耐腐蚀涂料粉料,将耐腐蚀涂料粉料与溶剂混合后,并加入到涂覆炉(22)内;其中,耐腐蚀涂料粉料与溶剂的质量比23

29:80

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腐蚀不锈钢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改性聚酯树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间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投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160

200℃保温酯化2

6h后再升温至200

260℃,继续反应至酸值降为10mgKOH/g以下停止反应,反应过程中二甲苯作为带水剂保持回流,降温至160

190℃加入甲苯和均苯四甲酸酐,继续反应至酸值为60

90mgKOH/g,降温至100

130℃,加入硅甲氧基,反应1

2h至透明,再降温至85

95℃,加入有机胺进行中和,最后用水稀释至固含量为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寿辉
申请(专利权)人:卫寿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