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附垫组装体、显示器层压装置及显示器层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23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包括其的显示器层压装置及显示器层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包括:第一垫,具有刚性;第二垫,以包围上述第一垫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有内部空间部,以能够与上述第一垫结合,上述第二垫具有柔韧弹性;及真空吸附单元,具有多个抽吸通道和空气路径,上述多个抽吸通道形成在上述第一垫和上述第二垫的一个区域,上述空气路径连接到上述抽吸通道的端部以提供真空压力。供真空压力。供真空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吸附垫组装体、显示器层压装置及显示器层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包括其的显示器层压装置及显示器层压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以稳定地支撑和贴合面板而无需夹具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包括其的显示器层压装置及显示器层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显示装置可以基于其发光机制被分类为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plasma display panel)装置等。
[0003]显示装置由不同的功能性面板构成,并且各个面板通过面板之间的粘合层彼此贴合。粘合层包括光学透明粘合膜(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以下称为OCA)和光学透明树脂(OCR,optical clear resin,以下称为OCR)。
[0004]近来,液晶显示装置(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LED)已经被实现为具有柔性的柔性显示装置(flexible display device)。作为柔性显示装置的一部分,已经提出了将显示装置以曲面形状(curved shape)形成的曲面显示装置(curved display device)。
[0005]韩国专利公报(授权专利公告号:第10-1881296号,“窗户贴合装置及方法”)中,在使用夹具来在一个方向上支撑固定薄膜且将其悬浮的状态下进行与窗户的贴合工序。在使用夹具支撑薄膜的途中,导致由于使用夹具引起的各种问题,例如,薄膜位置偏离、与支撑薄膜的夹具之间脱离或在用于贴合工序的真空气氛中薄膜弯曲或凹陷等薄膜发生变形等。
[0006]并且,在现有方式的显示器层压装置中,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贴合工序时,先粘合中心区域,然后顺次贴合边缘区域。在此情况下,微细气泡从中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排出,导致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残留大量的微细气泡,难以使微细气泡的产生最小化。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881296号(公告日:2018.07.25.)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技术问题
[001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涉及一种可以稳定地支撑和贴合面板而无需夹具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包括其的显示器层压装置及显示器层压方法。
[0012]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吸附垫组装体。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可以包括:第一垫,具有刚性;第二垫,以包围上述第一垫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有内部空间部,以能够与上述第一垫结合,上述第二垫具有柔韧弹性;及真空吸附单元,具有多个抽吸通道和空气路径,上述多个抽吸通道形成
在上述第一垫和上述第二垫的一个区域,上述空气路径连接到上述抽吸通道的端部以提供真空压力。
[0015]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垫可以被划分为中心区域和边缘弯曲区域,上述中心区域具有第一曲率,上述边缘弯曲区域至少向一个方向包围上述中心区域并具有第二曲率。
[0016]根据一实施例,上述抽吸通道在上述中心区域中相互隔开的距离和在上述边缘弯曲区域中相互隔开的距离可以不同。
[0017]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垫可以由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也没有形状变形的非弹性金属或两种以上的合金制成。
[0018]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第二垫可以由有机硅、聚氨酯、橡胶及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制成。
[001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层压装置。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器层压装置可以包括:上夹具,具有支撑第一面板的支撑卡盘,在上述支撑卡盘形成有能够将上述第一面板抽吸固定的抽吸通道;及下平台,具有支撑与上述第一面板相对布置的第二面板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其中,上述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可以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
[0021]根据一实施例,上述真空吸附垫组装体的第一垫可以具有从一侧边缘倾斜到另一侧边缘的平台接触面,上述下平台可以包括:驱动平台,在支撑上述平台接触面的状态下使上述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升降;及升降顶针,插入结合到上述驱动平台的一侧,支撑上述平台接触面的一端部使得上述第二面板的支撑面水平地放置,并使上述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向垂直方向升降。
[002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层压方法。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器层压方法可以包括:对准步骤,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并排对齐上夹具和下平台,上述上夹具通过真空吸附支撑固定第一面板,上述下平台具有通过真空吸附支撑与上述第一面板相对布置的第二面板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驱动平台升降步骤,使上述驱动平台升降,使得上述第二面板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面板的一端部相遇;升降顶针升降步骤,通过升降顶针向垂直方向升降上述第二面板的另一端部,使得上述真空吸附垫组装体的上述第二面板支撑面水平地放置;及贴合步骤,通过对上述真空吸附垫组装体施加压力来贴合上述第一面板和上述第二面板。
[0024]根据一实施例,在上述贴合步骤中,可以通过透射上述第一面板或上述第二面板来向设置在上述第一面板和上述第二面板之间的粘合层照射UV光。
[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真空吸附单元通过真空吸附支撑第二面板的一面的状态下,第二垫与第二面板的形状相对应地自由变形,因此可以提高包括边缘曲面区域的第二面板的位置精度,还可以诱导与第一面板的稳定贴合。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根据显示面板的大小和形状等改变中心区域和边缘弯曲区域中的抽吸通道的布置、数量和大小的设计,从而可以增强边缘弯曲区域中的抽吸通道的吸附力,还可以提高显示器层压装置的贴合性能。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第二面板的平台接触面倾斜地形成,在驱动平台通过使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升降来将第二面板的一端部粘合到第一面板的状态下,通过升降顶针
的驱动使第二面板的另一端部与第一面板粘合,从而在贴合工序中诱导微细气泡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排出,以能够提高显示器层压装置的贴合性能。
附图说明
[0029]图1的(a)部分和图1的(b)部分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的图。
[0030]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的图。
[0031]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的图。
[0032]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的图。
[0033]图5的(a)部分至图5的(c)部分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第二面板的图。
[0034]图6a至图6d为示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器层压装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贴合工序的图。
[0035]图7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垫,具有刚性;第二垫,以包围上述第一垫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有内部空间部,以能够与上述第一垫结合,上述第二垫具有柔韧弹性;及真空吸附单元,具有多个抽吸通道和空气路径,上述多个抽吸通道形成在上述第一垫和上述第二垫的一个区域,上述空气路径连接到上述抽吸通道的端部以提供真空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垫被划分为中心区域和边缘弯曲区域,上述中心区域具有第一曲率,上述边缘弯曲区域至少向一个方向包围上述中心区域并具有第二曲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抽吸通道在上述中心区域中相互隔开的距离和在上述边缘弯曲区域中相互隔开的距离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抽吸通道在上述中心区域和上述边缘弯曲区域中具有相互不同大小的截面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垫由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也没有形状变形的非弹性金属或两种以上的合金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附垫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垫由有机硅、聚氨酯、橡胶及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制成。7.一种显示器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具,具有支撑第一面板的支撑卡盘,在上述支撑卡盘形成有能够将上述第一面板抽吸固定的抽吸通道;及下平台,具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日韩龙田银秀金宰焕
申请(专利权)人:系统科枝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