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多环化合物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20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4
实施方案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含多环化合物的发射层,其中多环化合物包括硼胺衍生物、各自直接连接至所述硼胺衍生物的硼原子的第一环和第二环、各自直接连接至所述硼胺衍生物的氮原子的第三环和第四环、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中的至少一个环的至少一个取代或未取代的硼基基团,从而显示出长寿命特性和优异的颜色再现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多环化合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10日提交的第10-2019-012555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内容整体并入本文。


[0003]本公开内容在此涉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使用的多环化合物,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作发光材料的多环化合物和包含所述多环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4]近来,对作为图像显示器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开发的兴趣已经日益增加。与液晶显示装置不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是所谓的自发光显示装置,其中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在发射层中复合,并且发射层中的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发光材料发射光以产生显示。
[0005]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至显示装置的应用中,期望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驱动电压的降低,以及发射效率和寿命的增加。因此,需要具有改善的诸如驱动电压和发射效率的性质的材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0006]特别地,近来,为了实现具有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已经开发了诸如磷光发射(其使用处于三重态的能量)或延迟荧光发射(其使用通过三重态激子的碰撞的单重态激子的产生现象(三重态-三重态湮灭,TTA))的技术,并且已经开发了使用延迟荧光现象的经受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的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内容提供了显示出良好的寿命特性和优异的发射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0008]本公开内容还提供了多环化合物,所述多环化合物是用于具有高颜色纯度和长寿命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材料。
[0009]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实施方案提供了由以下式1表示的多环化合物:
[0010]式1
[0011][0012]在式1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杂芳基基团,a至d各自独立地是0至4的整数,其中a至d中的至少一个是1或大于1的整数。m1至m4各自独立地是0或1,L1至L4各自独立地是直连键、*-O-*、*-S-*、*-C(=O)-*、*-SO
2-*或*-NRa-*。R1至R4和Ra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基团、硝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烷硫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硫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个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个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杂芳基基团,R1至R4和Ra各自独立地任选地与相邻基团连接以形成环,以及当a至d中的至少一个是1或大于1的整数时,则R1至R4中的至少一个是取代或未取代的硼基基团。
[0013]在实施方案中,式1可以由式1A至式1C中的任一个表示:
[0014]式1A
[0015][0016]式1B
[0017][0018]式1C
[0019][0020]在式1A至式1C中,Ar1至Ar4、a至d、L1至L4和R1至R4与式1中定义的相同。
[0021]在实施方案中,式1可以由式1D表示:
[0022]式1D
[0023][0024]在式1D中,a至d、m1至m4、L1至L4和R1至R4与式1中定义的相同。
[0025]在实施方案中,式1可以由式1-1至式1-4中的任一个表示:
[0026]式1-1
[0027][0028]式1-2
[0029][0030]式1-3
[0031][0032]式1-4
[0033][0034]在式1-1中,y1是0至3的整数。在式1-1至式1-4中,R
11
至R
17
、R
21
至R
25
、R
31
至R
36
和R
41
至R
45
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个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杂芳基基团,R
11
至R
17
、R
21
至R
25
、R
31
至R
36
和R
41
至R
45
各自独立地任选地与相邻基团连接以形成环。x1至x17各自独立地是0至4的整数,z1至z5各自独立地是0至5的整数。W1至W5各自独立地是直连键、*-O-*或*-NRa-*,以及Ra与式1中定义的相同。
[0035]在实施方案中,R1至R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氘原子、被氘原子取代的具有1个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被氘原子取代的具有2个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基团、被氘原子取代的具有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团、或者被氘原子取代的具有2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杂芳基基团。
[0036]在实施方案中,所述由式1表示的多环化合物可以是发射具有约470nm或小于470nm的中心波长的蓝色光的蓝色掺杂剂。
[0037]在实施方案中,所述由式1表示的多环化合物可以是用于发射热激活延迟荧光的材料。
[0038]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实施方案中,提供了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包括: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含多环化合物的发射层,其中所述多环化合物包括:硼胺衍生物;各自直接连接至所述硼胺衍生物的硼原子的第一环和第二环;各自直接连接至所述硼胺衍生物的氮原子的第三环和第四环;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中的至少一个环的至少一个取代或未取代的硼基基团。而且,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各自独立地包含:选自Ag、Mg、Cu、Al、Pt、Pd、Au、Ni、Nd、Ir、Cr、Li、Ca、LiF/Ca、LiF/Al、Mo、Ti、In、Sn和Zn中的一种;选自它们中的两种或多于两种的化合物;选自它们中的两种或多于两种的混合物;以及选自它们中的一种或多于一种的氧化物。
[0039]在实施方案中,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硼基基团的硼原子可以不直接连接至邻近的氮原子。
[0040]在实施方案中,选自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环可以直接连接、经由连接物彼此连接、或与相邻的取代基连接以形成稠环。
[0041]在实施方案中,所述稠环可以包括氮杂硼杂己环(azaborinine)部分。
[0042]在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可以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
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包含多环化合物的发射层,其中所述多环化合物包括:硼胺衍生物;各自直接连接至所述硼胺衍生物的硼原子的第一环和第二环;各自直接连接至所述硼胺衍生物的氮原子的第三环和第四环;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中的至少一个环的至少一个取代或未取代的硼基基团,以及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各自独立地包含:选自Ag、Mg、Cu、Al、Pt、Pd、Au、Ni、Nd、Ir、Cr、Li、Ca、LiF/Ca、LiF/Al、Mo、Ti、In、Sn和Zn中的一种;选自它们中的两种或多于两种的化合物;选自它们中的两种或多于两种的混合物;以及选自它们中的一种或多于一种的氧化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硼基基团的硼原子不直接连接至邻近的氮原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中的至少两个相邻的环经由连接物彼此连接,或连接至相邻的取代基以形成稠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稠环包括氮杂硼杂己环部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杂芳基基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环至所述第四环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苯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氘原子取代。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其中所述多环化合物由式1表示:式1
其中在式1中,Ar1至Ar4各自独立地是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杂芳基基团,a至d各自独立地是0至4的整数,其中a至d中的至少一个是1或大于1的整数,m1至m4各自独立地是0或1,L1至L4各自独立地是直连键、*-O-*、*-S-*、*-C(=O)-*、*-SO
2-*或*-NRa-*,R1至R4和Ra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氘原子、卤素原子、氰基基团、硝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氧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硫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1个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2个至20个碳原子的烯基基团、取代或未取代的具有6个至30个用于形成环的碳原子的芳基基团、或者取代或未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野哲二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