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吸音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971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06
一种轮胎吸音件,供设置于一轮胎的内部,该轮胎吸音件由多孔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第一侧朝向该轮胎的内周面,该第二侧背对该轮胎的内周面;该第一侧具有两个凸肋以及一凹槽,该两个凸肋供与该轮胎的内周面相连接,该凹槽位于该两个凸肋之间;其中,由该轮胎吸音件的断面观之,该凹槽的开口具有一开口宽度,该轮胎吸音件具有一最大宽度,该开口宽度与该最大宽度的比值介于20%至60%之间。通过上述吸音件的设计,可吸收在轮胎空腔中之气体的振动,以降低自轮胎传递至外部的噪音。噪音。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吸音件


[0001]本专利技术与轮胎吸音件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设置于轮胎中可降低轮胎滚动时所产生之噪音的轮胎吸音件。

技术介绍

[0002]轮胎噪音一直是个让人相当困扰的问题,已知轮胎噪音发生原因除了是由于轮胎的胎面与路面摩擦所引起的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轮胎空腔内的填充空气产生振动而形成的空腔共鸣音,轮胎空腔共鸣音主要是音频介于200Hz至250Hz的低频噪音,为提供驾驶与乘客更舒适的乘坐体验,除了安全之外,降低轮胎噪音便是各家轮胎制造从业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吸音件,供设置于轮胎内部,可降低轮胎于滚动时所产生的空腔共鸣音。
[0004]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吸音件供设置于一轮胎的内部,该轮胎吸音件由多孔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第一侧朝向该轮胎的内周面,该第二侧背对该轮胎的内周面;该第一侧具有两个凸肋以及一凹槽,该两个凸肋供与该轮胎的内周面相连接,该凹槽位于该两个凸肋之间;其中,从该轮胎吸音件的断面观察之,该凹槽的开口具有一开口宽度,该轮胎吸音件具有一最大宽度,该开口宽度与该最大宽度的比值介于20%至60%之间。
[0005]本专利技术之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轮胎吸音件的结构设计,可吸收在轮胎空腔中之气体的振动,以降低自轮胎传递至外部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第一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设置于一轮胎中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的断面图。
[0008]图3为测试一轮胎装置有本专利技术之轮胎吸音件时,测量频率约为244噪音的分贝数与开口率的XY散布图,其中,X轴为开口率,Y轴为噪音之分贝数。
[0009]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的断面图。
[0010]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的断面图。
[0011]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的断面图。
[0012]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的断面图。
[0013]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的断面图。
[0014]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的断面图。
[0015]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多个轮胎吸音件间隔地设置于轮胎内周面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之轮胎吸音件10,供设置于一轮胎2的内部空腔中,该轮胎2结合于一轮框1上,其具有一外周面2a与一内周面2b,该外周面2a用以与地面接触,该内周面2b朝向轮胎。
[0017]该轮胎吸音件10呈环形,且由多孔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第一侧10a与一第二侧10b,在该轮胎吸音件10固定设置于该轮胎2之内周面2b时,该轮胎吸音件10的第一侧10a系朝向该轮胎2的内周面2b,第二侧10b则背对该轮胎2的内周面2b。该第一侧10a形成有两个凸肋12以及一凹槽14,该两个凸肋12供与该轮胎2的内周面相连接,该凹槽14系位于该两个凸肋12之间,当轮胎吸音件10装置于轮胎2之内部时,该凹槽14的开口系朝向该轮胎2的内周面。在本实施例中,系在轮胎吸音件10之凸肋12的顶面涂上粘胶,以将轮胎吸音件10之凸肋12的顶面粘贴并固定于轮胎2之内周面2b上。其中,优选地,系将轮胎吸音件10装置于对应轮胎2之胎面部分的内周面2b上,如图1所示。
[0018]请搭配图2所示,为该轮胎吸音件10之剖视图,从该轮胎吸音件10之断面观察之,该凹槽14具有一开口宽度W1,该轮胎吸音件10实质上具有一最大宽度W2,该开口宽度W1与该最大宽度W2的比值介于20%至60%之间。优选地,比值系介于20%至55%之间。更优选地,比值系介于25%至50%之间,最优选地,比值系介于30%至50%之间。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比值亦可设计为介于30%至45%之间,或者30%至40%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0019]更进一步地,优选地,该轮胎吸音件10系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0020](1)该轮胎吸音件10具有一最大高度H1,该最大高度H1与该最大宽度W2的比值介于20%至40%之间。
[0021](2)该轮胎吸音件10之最大宽度介于5cm至10cm之间,最大高度H1系介于1cm至4cm。
[0022](3)该轮胎吸音件10之凹槽14的开口宽度W1系介于1.25cm至4.5cm之间。
[0023](4)该轮胎吸音件10之凹槽14具有一槽深H2,该槽深H2与该最大高度H1的比值系介于35%至45%之间。
[0024](5)该轮胎吸音件10之凹槽14的槽深H2与开口宽度W1的比值系介于30%至60%之间。
[0025](6)该轮胎吸音件10之密度系介于33kg/m3至37kg/m3之间。
[0026]举例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实施例的轮胎吸音件10,系由泡棉制成,例如选用聚氨酯类吸音棉,在本实施例中,系采用INOAC公司CALMFLEX第F-9M型的吸音棉,其密度约为35kg/m3。其最大宽度为5cm,最大高度为2cm,该凹槽14的开口宽度W1为1.5cm,该凹槽14的槽深H2为0.8cm。其开口宽度W1与最大宽度W2的比值约为30%;最大高度H1与最大宽度W2的比值约为40%;槽深H2与最大高度H1的比值约为40%;槽深H2与开口宽度W1的比值约为53.3%。
[0027]请配合图3所示,图3为使用CALMFLEX第F-9M型的吸音棉所制成的轮胎吸音件10,并将轮胎吸音件10装置于轮胎2,再驱动该轮胎2在测试路面上滚动,并测量244Hz之噪音的分贝数与开口率的XY散布图,其中,所述的开口率是指凹槽14之开口宽度W1与轮胎吸音件10之最大宽度的比率,该轮胎吸音件10的最大高度H1为2cm,最大宽度W2为5cm,凹槽14之槽深H2为0.8cm。其中,进行测试之轮胎2的规格为185/60R15,即,胎宽为185mm,轮胎断面的扁
平比为60%,胎厚为111mm,轮鼓直径为15in。
[0028]请配合下表一以及图3所示可见,当轮胎未装设吸音件时,其噪音分贝数超过48dB,而当有装设吸音件但开口率为零(即无凹槽)时,其噪音分贝数约为47.415dB,当开口率提升至40%时,噪音分贝数降低至45.217dB,而当开口率提升至60%时,噪音分贝数降低至45.473dB。由图3可见,当开口率介于20%至60%,轮胎吸音件具有显著突出的噪音抑制效果。
[0029]表一
[0030][0031]以上测试的测试场地系选在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的车辆半无响室,该车辆半无响室的测试空间为12m(长)*7m(宽)*4.5m(高),截止频率为125Hz,隔音特性为65dB(A)(125Hz),背景噪音为20dB(A),空调开启时低于NC-30;测试机台为HORIBA公司型号1-AXLE CHASSIS DYNO的机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吸音件,供设置于一轮胎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吸音件由多孔隙材料制成,其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轮胎的内周面,所述第二侧背对所述轮胎的内周面;所述第一侧具有两个凸肋以及一凹槽,所述两个凸肋供与所述轮胎的内周面相连接,所述凹槽位于所述两个凸肋之间;其中,从所述轮胎吸音件的断面观察之,所述凹槽的开口具有一开口宽度,所述轮胎吸音件具有一最大宽度,所述开口宽度与所述最大宽度的比值介于20%至60%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吸音件,其中,所述轮胎吸音件具有一最大高度,所述最大高度与所述最大宽度的比值介于20%至40%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吸音件,其中,所述最大宽度介于5cm至10cm之间;所述轮胎吸音件具有一最大高度,所述最大高度介于1cm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仁凃富元
申请(专利权)人: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