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490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41
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包括:MCU,其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感测端子、第二控制端子、第三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二感测端子以及第四控制端子,以感测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改变;继电器,其被配置为包括连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开关和线圈;以及,第一减小电路,其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晶体管,其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端子的第一栅极和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第二晶体管,其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端子的第二栅极、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二节点,其中,MCU被配置为:当没有第一节点的电压改变时,将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控制为分别地允许第一晶体管被接通并且第二晶体管被关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控制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5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8-0155291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当电流流过继电器中包括的线圈时,BMS(电池管理系统)生成磁场,并且继电器通过磁场的力进行操作。具体地,继电器被配置为包括被磁化或去磁化的线圈,以及当线圈被磁化时通过磁力闭合并且当线圈被去磁化时断开的开关。当这种开关由于电池的异常状况而被断开时,在线圈中生成反向浪涌,并且这种反向浪涌可能损坏诸如构成电池系统的半导体元件和微型计算机的电子组件。传统上,使用续流二极管、齐纳二极管等来消除反向浪涌,但是当使用这种二极管时,电池系统的部件数量增加,并且因此电池系统的单位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已经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旨在有效地消除在电池控制装置中生成的反向浪涌。本专利技术中期望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未在上述描述的其他技术目的将是显而易见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并且该电池控制设备包括:MCU,其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感测端子、第二控制端子、第三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二感测端子、和第四控制端子,以感测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电压改变;继电器,其被配置为包括连接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开关和线圈;以及,第一减小电路,其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晶体管,其具有连接到第一控制端子的第一栅极和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第二晶体管,其具有连接到第二控制端子的第二栅极、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二端,其中,MCU被配置为:当没有第一节点的电压改变时,将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控制为分别地允许第一晶体管被接通并且第二晶体管被关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控制装置的MCU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一节点的电压从第一电压改变为第二电压时,控制第二栅极以形成经过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路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控制装置的MCU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一节点的电压从第一电压改变为接地电势时,控制第二栅极以形成经过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路径。另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减小电路,该第二减小电路被配置为包括:第三晶体管,其具有连接到第三控制端子的第三栅极、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二端;和第四晶体管,其具有连接到第四控制端子的第四栅极、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一端、以及连接到接地的第二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控制装置的MCU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二节点中没有电压改变时,将第三栅极和第四栅极控制为分别地允许第三晶体管被关断并且第四晶体管被接通。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控制装置的MCU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二节点的电压从第二电压改变为第一电压时,控制第三栅极以形成经过第三晶体管的第二路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控制装置的MCU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中没有电压改变时,将第一栅极至第四栅极控制为分别地允许第一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被接通并且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被关断。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池控制装置的MCU可以被配置为:当第一节点的电压从第一电压改变为第二电压并且第二节点的电压从第二电压改变为第一电压时,分别地控制第二栅极和第三栅极以形成经过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第三路径。电池控制装置的开关可以取决于由线圈生成的磁场而被接通或关断。另外,电池控制装置的第一电压可以高于第二电压。【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消除反向电涌。附图说明图1说明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控制装置的配置。图2说明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减小反向浪涌的第一路径。图3说明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减小反向浪涌的第二路径。图4说明了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减小反向浪涌的第三路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将由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使用的用于组件的术语“模块”和“单元”仅是为了容易地描述本说明书。因此,这些术语不具有使它们本身彼此区分的含义或作用。在描述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时,当确定与本专利技术相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可能使本专利技术的主旨不清楚时,其将被省略。提供附图仅是为了允许容易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不应将其解释为限制本说明书中公开的精神,并且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包括所有修改、等同、和替换。包括诸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的术语将仅用于描述各种组件,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这些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其他组件。应当理解,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被“连接”或“耦合”到另一组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其他组件,或者利用插入其之间的另一组件来连接或耦合到其他组件。另一方面,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称为被“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组件时,它可以在没有插入其之间的另一组件的情况下连接或耦合到其他组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将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具有”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操作、组件、部件或其组合。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控制装置。参照图1,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池控制装置1包括继电器10、微控制单元(MCU)20、第一减小电路30和第二减小电路40,并且电池控制装置1控制第一减小电路30和/或第二减小电路40形成反向浪涌减小路径,使得在继电器10中生成的反向浪涌被耗尽。继电器10包括线圈c和开关s。线圈c被连接在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之间。当继电器驱动电流流过线圈c时,在线圈周围生成磁场,并且开关s取决于磁场的力而被接通或关断。主电池(未示出)、电池充电器(未示出)和负载(未示出)可以被连接到开关s,但是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MCU20包括第一控制端子t1、第二控制端子t2、第三控制端子t3、第四控制端子t4、连接到第一节点n1的第一感测端子s1和连接到第二节点n2的第二感测端子s2。MCU20感测第一节点n1的电压并取决于第一节点n1的电压生成第一栅极信号和第二栅极信号。MCU20取决于第一栅极信号和第二栅极信号控制第一减小电路30,使得形成用于消除继电器10中生成的反向浪涌的第一路径ro1(见图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MCU20确定电池控制装置1的操作模式。具体地,MCU20掌握连接到继电器10的电池的状态,并且在初始模式I、第一正常模式N1、第二正常模式N2、第一安全模式Se1、第二安全模式Se2和第三安全模式Se3当中的任一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包括:/nMCU,所述MCU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感测端子、第二控制端子、第三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二感测端子、和第四控制端子,以感测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改变;/n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被配置为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开关和线圈;以及/n第一减小电路,所述第一减小电路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端子的第一栅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端子的第二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连接到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端,/n其中,所述MCU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节点中没有电压改变时,将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控制为分别地允许所述第一晶体管被接通并且所述第二晶体管被关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05 KR 10-2018-01552911.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包括:
MCU,所述MCU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一节点的第一感测端子、第二控制端子、第三控制端子、连接到第二节点的第二感测端子、和第四控制端子,以感测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改变;
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被配置为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开关和线圈;以及
第一减小电路,所述第一减小电路被配置为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一控制端子的第一栅极和连接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控制端子的第二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一节点的第一端和连接到所述第二节点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MCU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节点中没有电压改变时,将所述第一栅极和所述第二栅极控制为分别地允许所述第一晶体管被接通并且所述第二晶体管被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MCU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从第一电压改变为第二电压时,控制所述第二栅极以形成经过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MCU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从第一电压改变为接地电势时,控制所述第二栅极以形成经过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减小电路,所述第二减小电路被配置为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具有连接到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壮赫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LG化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